冰毒的前世今生

原创 刘青鹏


冰毒的前世今生


作为全世界流行最广泛的毒品,冰毒因其易生产、成瘾快、毒性大,逐步取代传统毒品海洛因成为了新一代“毒王”。冰毒过量使用可导致急性中毒,长期滥用可造成慢性中毒,引起精神错乱、思想障碍,出现听幻觉和触幻觉,现代医学称之为“苯丙胺精神病”。

作为一种纯粹的人工合成化学物品,撇开毒性,冰毒晶莹剔透的模样像极了一颗颗耀眼的钻石,只不过,这些钻石反射的是魔鬼狰狞的面孔。

冰毒的产生要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跟绝大多数毒品的初期产生原因一样,冰毒一开始只是一种有着奇妙功效的药物,当时为了治疗哮喘、嗜睡和其他一些疾病,冰毒成了医生们的首选。渐渐地,人们发现,这种奇妙的、闪着钻石光泽的药物还可以用于保持清醒和抑制食欲,因此受到了卡车司机、学生和减肥者的钟爱。

1936年,德国科学家率先发现苯丙胺类可以通过提高警觉而促进注意力集中。这个发现导致这类药物后来被滥用。在二战中,甲基苯丙胺一直作为军需品供应部队,使德国和日本部队一直保持着超强的战斗力。据记载,日本神风特工队在撞击美国军舰前服用了甲基苯丙胺。这也不难解释他们为什么狂热到如此失去理智。二战结束后,日本作为战败国,举国上下极具挫败感和悲观情绪。甲基苯丙胺被作为心理安慰剂,在日本随处可以买到。据相关数据统计,在那段时期,日本有5%-10%的国民服用甲基苯丙胺。这一时期被称为日本毒品滥用的第一个高峰,并且带动了周围其他国家开始滥用毒品。

由于制作冰毒所需要的原料非常普通,并且容易得到,1962年旧金山的摩托车黑帮开始尝试自购原料进行合成,并很快取得了成功。他们将廉价的冰毒在美国太平洋沿岸四处分发,促使冰毒开始在美国大规模泛滥。在20世纪80年代,冰毒一跃成为美国最泛滥的毒品种类。

1991年,冰毒流入我国,因为制作简单、成本便宜,在十余年时间里,冰毒取代海洛因,很快蔓延成为市场上主要的毒品种类。根据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2018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在240.4万名现有吸毒人员中,滥用冰毒人员135万名,占56.1%,冰毒已取代海洛因成为我国滥用人数最多的毒品,也成为我国滥用毒品导致的社会问题的重要源头,危害日益凸显。


(作者系湖南省郴州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民警,湖南省作家协会、湖南省儿童文学学会会员)


链接


冰毒滥用:导致精神障碍,造成大脑不可逆转损伤


■ 唐 浩


吸食冰毒时间的长短可导致不同程度的精神混乱现象。刚开始吸食冰毒,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增强、警觉性增高、精力旺盛、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没有疲劳感、饥饿感等。但是药效过后吸毒者会产生焦虑不安、抑郁、嗜睡、食欲旺盛等反跳现象。吸食冰毒导致的精神及心理问题通常表现在会有丰富的错觉或幻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幻听或幻视。而这些错觉及幻觉会使吸毒者感到恐怖,常常听到侮辱性言语,而幻听的对象可以是认识的人也可能是不存在的人;同时还会表现出更加敏感、多疑、偏执、被害妄想或夸大妄想,并伴有相应的情感反应。

不仅如此,近几年出现的案例中,不乏吸食冰毒导致的跳楼、砍人、自残等案件发生,而这些案件的发生都与冰毒的致幻性有关。吸食冰毒后会导致异常兴奋,活动增多、话多、易激怒、坐立不安、刻板动作和自发动作等,严重的甚至做出自杀、杀害亲戚朋友的暴力行为。

冰毒作为合成毒品的一种,是完全用化学试剂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制造出来的。而传统毒品海洛因属于半合成毒品,由天然的麻醉药品吗啡(从鸦片中分离出来的镇痛药)与化学物质进一步合成得到的毒品。冰毒和海洛因对精神和心理的影响有着显著区别。冰毒是一种精神药品,起到的是兴奋作用;而海洛因属于麻醉药品,起到的是镇定作用。

对小白鼠所做的实验表明,只要食用一次冰毒就会对大脑结构和功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长期食用更会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造成严重损害,破坏人体正常生理功能。

吸食冰毒后所产生的生理依赖经过2-4周即可戒断,但所产生的心理依赖却长期存在,所以对冰毒滥用者的心理干预和治疗会持续一生。在心理干预前期可以使用动机强化疗法,增加戒毒者的戒毒动机和信心,其次是对戒毒者的负性情绪进行治疗和干预,以及教会他们应对生活挫折困难的技巧,提高自我效能感,学会拒绝毒品的方法。还可以使用一些现代技术手段,比如虚拟现实技术、经颅磁等,都可以起到延长复吸时间、逐渐戒除心瘾的作用。


(作者系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禁毒学系副教授)


来源:中国禁毒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