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化妆——古代名人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儿

谈到化妆,现在已经成了每个女性的日常标配内容,就像吃饭喝水一样,成了广大群众每天必不可少的一件事。那么你知道古代人是如何化妆的吗?我想你对古代妆容还停留在古装剧吧。其实古妆和古装一样,有着非常非常悠久的历史。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科普一下,妆容史上的趣事。

谈化妆——古代名人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儿

古代妆容

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桃夭》 画靥

相传在三国时代,有一天孙权的三儿子,叫孙和。这个孙和吧,酒品不太好,晚上喝酒喝醉了耍酒疯,拿着一个玉如意乱舞,结果弄伤了一个非常宠爱的妃子的脸颊,叫邓夫人。孙和急忙招来太医医治,然后太医就将白獭骨髓、杂玉和琥珀屑为药涂抹。但仓促间将琥珀屑放多了,因此邓夫人伤好后左颊上留下了一个小红点。就这么一个小红点,使邓夫人看起来特别娇艳妩媚,深的孙和喜欢。其他宫女邓夫人的脸颊,纷纷效仿,用丹青(朱砂)来点缀脸颊,然后"面靥"妆就这样流传开来。

谈化妆——古代名人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儿

面靥

还有一种说法是面靥妆始于宫廷,最开始并不是一种装饰,而是一种特殊的标记,在还没有"翻牌子"的清代之前,当某个皇妃因身体原因(例假)不能侍寝,但是羞于开口,就在面颊上点两个小红点,女官看了不会列明安排侍寝。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装饰流传到民间。

二"玉靥湿斜红。泪痕千万重。"吴英文《菩萨蛮·落花夜雨辞寒食》 晓霞妆

谈化妆——古代名人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儿

晓霞妆电视剧照

张泌《妆楼记》:"夜来初入魏宫,一夕,文帝在灯下咏,以水晶七尺屏风障之。夜来至,不觉面触屏上,伤处如晓霞将散,自是宫人俱用胭脂仿画,名晓霞妆。

谈化妆——古代名人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儿

晓霞妆

还是在三国时期,曹操的儿子曹丕魏文帝也和建造了铜雀台的曹操一样,对美女比较热衷,专门为一个妃子建造了九华台。这位妃子叫薛夜来(原名薛灵芸,至于为何改名也有一个小故事,这里不做赘述)。薛夜来刚进宫那几天,一次曹丕在灯下读诗,周围照上了七尺屏风。夜来姐姐就来了(不愧叫夜来)想靠近曹丕,然后不小心脸撞到了屏风,顿时血流如注。伤口治好后依然有一道红痕,但是曹丕对她的爱怜丝毫不减。其他宫女看在眼里也觉得十分美丽,于是就用胭脂效仿这种"妆容"。也有一种说话,晓霞妆就是后世的"斜红"

三:"神女花鈿落,鮫人织杼悲"杜甫《雨》诗之四 花鈿

谈化妆——古代名人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儿

花鈿

同样是从宫中传出的妆束,花鈿妆的起源历史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南北朝的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在正月初七日仰卧于含章殿下,殿前的梅树被微风一吹,落下一朵梅花,不偏不倚正落在公主额上,额中被染成花瓣状,且久洗不掉。宫中女子见公主额上的梅花印非常美丽,遂争相效仿,当然她们再也没有公主的奇遇,于是就剪梅花贴于额头,一种新的美容术从此就诞生了。这种梅花妆很快就流传到民间,成为当时女性争相效仿的时尚。

谈化妆——古代名人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儿

花鈿实例

另一种说法指花鈿妆是唐代才女上官婉儿发明的。在《北户录》中记载过,说武则天每次与宰相会晤,上官婉儿都奉命在底下坐着做记录。结果有一天一个姓李的宰相奏事,婉儿可能是被此人的相貌和气质所吸引,禁不住看得愣神。武则天发现了,但是她不动声色,退朝之后才开始发飙。盛怒之下武则天用一把小刀扎了婉儿一下,扎在面部,就那样挂在皮肤上,婉儿哀求她拔下刀子,甚至还忍痛作了一首《乞拔刀子诗》,她这才逐渐息怒。婉儿的额头上从此留下了一处疤痕,女子爱美,于是就贴上一个花钿来遮盖,反倒更显得俏皮可爱,引众女争相效仿,称为"花子"。

谈化妆——古代名人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儿

《武则天》上官婉儿剧照

以上,就是花鈿妆,晓霞妆,面靥的 由来小典故。现代女性已经很少使用这些妆束了。而这些妆容在古代女子的脸上持续了近千年,为什么它们的流传出处多是皇宫,嫔妃,公主,女官这些地方呢?

谈化妆——古代名人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儿

我想原因有二:

一是历史资料对宫廷方面记录比较完善(相对于民间),而且化妆在古代看来是很奢侈的事情之一,相对贫苦的民间女子有一些化妆打扮也不会有皇宫那般种类繁多。

二,很可悲的一个点,大家想必也发现了,都是宫女和宾妃为了争宠,效仿了邓夫人和薛夜来,而上官婉儿也要忍痛作《乞拔刀子诗》才能平息武则天的怒火。取悦当权者,得到宠幸——这仿佛成了古代宫女的唯一追求。正所谓女为悦己者容,这句话很好的诠释了古代宫廷女子的生活地位低下的现象。

谈化妆——古代名人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儿

希望现代社会的女性可以做到"女为悦,己者容"。

希望我们的美丽是,为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