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的大腦並非人人有,別讓“天才式凌亂”毀掉孩子的創造力

朋友最近很興奮,聽說像愛因斯坦、畢加索、扎克伯格這些名人都是在混亂的書桌前激發出創造力的,感覺終於不用操心孩子房間的凌亂了。給他自由,還落得一身清閒,可以靜靜期待孩子創造驚喜了!

朋友還引用了愛因斯坦的名言“如果雜亂的書桌意味著雜亂的大腦,那麼空白書桌又意味著什麼呢?”

愛因斯坦的大腦並非人人有,別讓“天才式凌亂”毀掉孩子的創造力

圖片來自網絡

自由的環境當然有助於創造力的發揮,但選擇什麼樣的環境,決定權應該屬於孩子。而真正具有創造力的孩子,也必然擁有這份抉擇力。

愛因斯坦的大腦並非人人有,別讓“天才式凌亂”毀掉孩子的創造力

首先搞清楚,孩子的房間是真的亂,還是大人的自以為是

1、也許你們討論的不是亂,而是權利

一個8歲的小姑娘,學習成績很好,各項特長也非常出色。當問她房間為什麼這麼亂的時候,小姑娘說,”我的房間很有規律啊,而且擺放得很整齊。我知道什麼東西在哪裡,而且是剛好方便的位置。你覺得哪裡亂了?”讓提問的大人一時語塞。

對於可控的所有物品,孩子是有極高的自我秩序邏輯的。

如果大人隨意批評或按照自己的喜好整理,孩子會產生被打破秩序甚至剝奪權利的感受。

很多被爸媽說成懶惰、皮的孩子,並非是孩子真的不愛整理,他們只是在用這種方式和家長爭奪權力。

愛因斯坦的大腦並非人人有,別讓“天才式凌亂”毀掉孩子的創造力

2、如果孩子的獨立環境過於凌亂,自己總找不到東西,容易焦躁發脾氣,判斷力學習力都出現問題的時候,就真的不能放任孩子繼續混亂下去了。

一本解讀蒙特梭利教育理念的書中指出

孩子認識這個世界,主要是透過有秩序的環境,來和自己的內部秩序配對的。等他們所有的感官都完善後,就會從對感覺的認識上升到知覺的認識上,人的智能就是這樣形成的。

每個孩子從出生開始自帶的“秩序敏感期”,註定孩子們是喜歡生存在有序的環境裡的。

很多時候孩子出現無端的哭鬧和焦躁,正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被打破的早期表現。

如果因為家長不會整理,懶得整理,讓孩子長期生活在雜亂無序的環境當中,不但會阻礙他們內部秩序的形成,對孩子的安全感、邏輯認知、感覺、情緒、自信等等都有破壞性的影響。

愛因斯坦的大腦並非人人有,別讓“天才式凌亂”毀掉孩子的創造力

即使孩子真的出現“亂”的問題,家長最該關注的是孩子以外的家庭空間

一、井然有序的家,是大人最好的心情調節站。大人過得快樂,孩子才能積極。

1、你有沒有過這樣的體驗:

忙了一天下班回到家,或者出門輕鬆之後帶著一幅好心情回到大門口,在開門的一瞬間,好像有種莫名的煩亂溢出胸口,和家人吵架,對孩子發脾氣,不想做事通常都會伴隨而來。

仔細回憶一下,這些時候,你的家裡一定有很多未完成的家務堆積在房間的各處,鋪滿沙發的衣服、雜誌,沒收拾的廚房,灰塵堆積的地面,鋪天蓋地的玩具……

這些東西吞噬的不僅僅是家庭環境,更是我們的心理空間。

因此而帶給孩子的無論是環境、習慣還是心情都是滿滿的負能量。

這樣的家長通常還會把不愛乾淨、不愛學習,脾氣壞的標籤強加於孩子。自己逃避了責任,也讓孩子無所適從。

愛因斯坦的大腦並非人人有,別讓“天才式凌亂”毀掉孩子的創造力

2、網上一個很溫暖的帖子:

一位愛整潔的媽媽,遺傳了自己媽媽熱愛打掃,有條理,可以同一時間做很多事的能力。

如今自己有了寶寶,也和媽媽一樣,把家裡整理得井井有條,自己的事業也蒸蒸日上。

她從不限制和害怕孩子把房間弄亂,因為自己完全可以掌控。而且孩子也習得了自己整理的能力,就算一時弄亂了,一家人都能很輕鬆地一起把家復原成原本整潔的樣子。

這位媽媽的大朋友和孩子的小朋友們都很喜歡來他們家玩。

一個家的愉悅氛圍,和不急不氣的包容度,是愛整潔的家庭帶個孩子最好的傳承。

愛因斯坦的大腦並非人人有,別讓“天才式凌亂”毀掉孩子的創造力

二、富裕的空間提升孩子的自我形象

如果作為一隻名牌包,你希望被放在玻璃窗裡展示,還是被擠在衣櫃裡落灰呢?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即使是一隻便宜的帆布包,一個櫃檯裡只放一隻,也會讓人產生名貴的印象。

富裕的空間不是隻有大房子才能有。

再小的房間,只要清除雜物,整潔明亮,物品擺放有序,一目瞭然,都會讓生活在其中的人產生舒適溫馨的歸屬感。

一個人的成長環境,像貼身內衣一樣,雖不用來示人,但正是這種潛在的自尊和自信,成就了一個人的形象與氣質。

愛因斯坦的大腦並非人人有,別讓“天才式凌亂”毀掉孩子的創造力

孩子的創造力來源於“取捨自如“,而非毫無章法的自由混亂

和我朋友一樣,很多家長要麼把孩子管理得像住在軍營,要麼放養到自生自滅

而一個家的整潔是需要“分區域”和“分時段”的。

按照功能劃分,分為“儲存區域”“使用區域”;

按照時間劃分,分為“使用時間”“非使用時間”。

儲存區域,均為使用時間需要規則,可以調整,但始終需要被遵守。

使用區域,使用時間內,就是用來盡情發揮,專注做事的,自然不必分心於對環境的過渡關注。

愛因斯坦的大腦並非人人有,別讓“天才式凌亂”毀掉孩子的創造力

而專注的前提,當然要在使用時間只出現與主題相關的物品。

寫作業時桌上放著毛絨玩具,和孩子拼樂高的空地上堆滿課本,都是從視覺和心理上削弱孩子的專注度。

愛因斯坦的大腦並非人人有,別讓“天才式凌亂”毀掉孩子的創造力

使用區域,非使用時間內,儘量不要兼具儲存區域的功能,理想狀態就是“儘量清空”,目的是為了下一次的有的放矢。

同時,被清理出的東西按照“存儲區域”的規則“物歸原處”,為下一次使用做好準確定位,就不會浪費時間在尋找東西上了。

對於大人來說,能夠建立清晰明瞭的儲存規則,是讓全家可以進入高效愉快運作的基礎。

對於孩子而言,當他們在家長的引導下,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制定自己的儲存規則,有能力將屬於自己的“使用區域”在“非使用時間”,還原成隨時可以再次投入使用的狀態,做到“取捨自如“的時候,自信的種子就在孩子的心裡悄然生根發芽了。

所以,只有在“使用區域”的“使用時間”內,嚴格限制孩子,讓孩子按照大人的規則來執行,才是在限制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空間。

而毫無規則的無限混亂,是在浪費孩子寶貴的成長時間。

好的創作者,像愛護生命一樣,捍衛自己的施展戰場

剛剛結束的《空降利刃》中,張啟和喬棟這對CP,

一位作為戰績輝煌的空軍王牌飛行員,一位軍旅生涯最熱愛跳傘訓練的老特,他們的傘包還原技能堪稱完美,這樣的高標準都源於對傘包能順利打開的敬畏與熱愛。

愛因斯坦的大腦並非人人有,別讓“天才式凌亂”毀掉孩子的創造力

好的家長要做孩子的教導員,而不是指揮者。當孩子們在最初整理使用區域的時候,家長們要引導孩子妥善解決整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而不是指責他們不愛整理。

比如黑板牆上特別喜歡的圖畫、桌子上完成的手工作品,如果沒地方放,孩子自然不願意清理。

這時候我們可以和孩子商量,用拍照、錄像的形式將它轉移到電子空間,或者拍照後打印出來,製作成畫框,正式地展示出來。

過一段時間,創作出了更好的作品,再替換掉現有展品。就像藝術家開畫展一樣,把自己最驕傲的作品展現給觀眾。

沒有了後顧之憂,孩子們自然會更積極主動地去捍衛自己的小天地,使用區域的整理問題,就再也不會成為家長的煩惱了。

寫在最後

孩子的眼睛是世界上最乾淨的東西。大人往這汪清澈裡注入什麼,孩子就吸收了什麼。

一個孩子最寶貴的創造力是在一片純淨中,學習了知識,提升了審美,而後自我組合、自我發揮的結果;

而不是在髒亂差的垃圾堆中就能自我開發出的能力。

作為家長,我們首先需要給到孩子一片乾淨整潔的成長天地,教會他們掌控自己權利範圍的能力。

愛因斯坦的大腦並非人人有,別讓“天才式凌亂”毀掉孩子的創造力

再大膽放手,讓孩子在自己全然掌控的空間中盡情創作,塑造出一個自己想成為的人,讓家人為之驕傲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