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2个穴位是治失眠的特效穴,镇静安神,自然睡到天亮

随着陆续的复工,漫长的宅家生活终于结束了,但是有很多人的作息却调整不回来,每天晚上都在失眠。

研究表明,有失眠障碍的人总数在3亿以上,且人数仍在逐年攀升中。长期失眠会使我们的身体机能发生变化,记忆力衰退、身体免疫力下降、脱发、满头白发、黑眼圈,精神衰弱,焦虑......还容易引发各种慢性疾病,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这2个穴位是治失眠的特效穴,镇静安神,自然睡到天亮

失眠导致的后果

1、记忆力下降:长期失眠的老人,患有老年痴呆的几率高达80%。

2、导致内分泌失调:诱发肥胖、脱发、长斑,加速人体衰老。

3、长期失眠,神经紧张:引起血管收缩,导致血糖、血压升高;

4、引发并发症:严重时还会引起血管破裂、脑溢血、猝死等心脑血管疾病。

下面几点症状,如果中了3个以上,就要注意了!

1、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

2、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小时

3、睡得浅,整夜觉醒次数≥2次

4、白天瞌睡打盹,注意力不集中爱忘事

5、黑眼圈,皮肤晦暗、缺水

6、多梦,起床累,不管睡多久,都感觉疲劳犯困

7、体重减轻,脱发

8、心慌,脾气暴躁且难以克制

这2个穴位是治失眠的特效穴,镇静安神,自然睡到天亮

失眠也称为睡眠障碍,中医称为“不寐”。中医认为,失眠基本的问题在于阴阳不和。

《黄帝内经》提到"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

异性相吸,阴阳交合是天性,不能交合的原因,无非就是有邪气壅堵经脉了。什么是邪气呢?痰湿!失眠最常见的体质是阴虚质、痰湿质、阳虚质。也就是说,邪气壅塞经脉导致失眠的罪魁祸首,常常是痰湿。那么失眠该如何治疗呢?很简单,引阳入阴,就能治好失眠!

这2个穴位是治失眠的特效穴,镇静安神,自然睡到天亮

失眠的辨证类型有以下几种:

1、气郁化火型

经常感到心情烦躁,这是因为体内肝气郁结,气有余便是火,气郁化火,扰乱心神,阳气被排斥于外,就无法入阴了。

治宜:清热解郁。适用栀子淡豆豉汤配四逆散加减。

2、寒湿严重型

有些病人是体内寒湿较重,阳气进入身体后,无法推动大量的寒湿之邪,人就会感到很累,睡觉睡得累,早上起来,好像一夜没有睡觉一样。

治宜:温补阳气。适用附子理中丸。

3、阳不入阴型

人之三阳为太阳、少阳、阳明,人之三阴为太阴、少阴、厥阴。这里面的关键环节是由阳明到太阴的过程,也就是由阳转阴的环节,如果这个环节出现问题,阳气自然无法入阴,人也就失眠了。

阳明在人体中指的是胃,太阴在人体中指的是脾。 "胃不和则卧不安",因为阳气不能经过阳明胃,进入到太阴脾,阳不入阴,所以卧不安了!

治宜:清泻肝火。适用半夏汤加减。

为了治疗失眠,很多人盲目地陷入了误区:长期服用安眠药、喝酒助眠、运动助眠、白天补觉来缓解失眠。但是借助药物来入睡不仅加剧了药物上瘾,更损害了肝脏健康。想摆脱失眠,真的无需依靠药物和激素。

中医2个穴位助你一觉到天亮

1、神门穴

属于手少阴心经的神门穴,位于人的腕掌侧横纹尺侧端,是心经的原穴所在,可以用于治疗一切心与神志有关的病症。尤其适合于补益心气、安定心神,用于调节心胆气虚的症状,其中就包括了失眠。

这2个穴位是治失眠的特效穴,镇静安神,自然睡到天亮

2、太溪穴

与失眠相关的疾病必须要考虑肾之气血,太溪是肾经的原穴,可以用于治疗肾虚、肾精不足所引起的病患。在临床辨证之中,肾精亏虚也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健忘等症状,所以针刺太溪,以补法补益肾经的气血,同样可以治疗失眠,对于顽固性失眠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这2个穴位是治失眠的特效穴,镇静安神,自然睡到天亮

入睡困难,躺在床上反反复复睡不着;半夜或清早醒来无法再入睡;多梦易醒,睡不深;

晚上睡不着,白天没精神,头晕眼花,长斑长痘,出现这些情况除了上面提到的对症用药和按摩穴位外,晚上睡前可以喝一杯热牛奶;用热水泡泡脚,保证睡眠环境的舒适;白天进行适度的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能远离失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