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太極拳這幾個部位最容易受傷,你知道麼?一定要注意

今天我們侃一下練太極拳容易練出問題的幾個部位。我們練習太極拳本來是為了健身,是為了把身體練得更好,但是如果練習方法不當,反而可能會把身體練壞、練傷,這個方法不當是怎樣的一個不當,今天簡單的給大家作一個梳理,使大家在練習太極拳過程中儘量去避免這些問題。


練習太極拳這幾個部位最容易受傷,你知道麼?一定要注意

練習太極拳這幾個部位最容易受傷,你知道麼?一定要注意


01

胸部

我們大家都聽說過橫氣填胸,練拳之後感到胸悶,嚴重的胸部會感到疼痛,其原因就是:

第一,我們個別練習太極拳的以年輕人居多,追求呼吸和動作的配合,最後練成胸部不是一般的不適,而是呼也好、吸也好胸部都會產生疼痛,吃中藥調一年半年都調不過來。這種現象還不是一個兩個,有人比較聰明,練一練感覺不對馬上就停了,但是有人到了問題非常嚴重的地步才停下來。所以我一直在喊練拳時要忘掉呼吸,誰去追求呼吸和動作的配合,最後一定會付出代價!

練習太極拳這幾個部位最容易受傷,你知道麼?一定要注意

第二就是挺胸練拳。挺胸練拳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追求立背中正的,也就是百會——會陰這條線與地面垂直,這本來就是一個謬論,可是現在我們社會上還有相當廣泛的市場。你的後背如果與地面垂直,大家想一想你的胸能鬆下來嗎?你的胸能夠含住嗎?在練拳的時候如果胸部不松不含,馬上就能感覺到:首先是呼吸不暢,其次是心氣往上頂。

二是一部分朋友學會了松胯,這本來是好事,但是他又怕身體上身往前傾,把胸挺起來以彌補松胯造成的身體前傾。我們看:如果要使身體重心坐到兩腿上,即坐在板凳上打拳的話,必須松胯、屁股往下坐,重心坐在兩腿上之後,你的身體上身肯定是微微前傾的,這樣做本來是對的,但是我們現在社會上很多人往往把對的東西當成錯誤的。

我曾經反覆的琢磨,為什麼人家練瑜珈、練跳舞的都要挺胸抬頭,而我們練太極拳的為什麼要把胸含住呢?因為我們練太極拳時總是在一種松胯曲膝狀態,如果胸不松不含,呼吸就不順暢,心氣就會往上頂。怎麼松胸含胸?你站起來做深呼吸,吸氣的時候把胸挺起來,呼氣的時候把胸松下去,如果你松不下來的話,可以用大拇指按著胸口,幫助它鬆下來。

有一點大家必須明白:你的身體上身一定要前傾,不前傾胸永遠松不下來、含不住,這個非常容易驗證。

練習太極拳這幾個部位最容易受傷,你知道麼?一定要注意


02

腰部

我仔細的觀察了一下,

腰部練出問題的主要是出在三個方面:

第一撅著屁股打拳。我們判斷撅不撅屁股的標準,是看腰肌命門這個地方是不是平的、直的,如果凹進去了就是撅屁股,如果是平的就不叫“撅屁股”!我們練拳時大家都知道要“尾閭中正”、“尾閭下垂”,怎麼樣找到“尾閭下垂”這個感覺?

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塌腰。大家看,我的尾閭往後翹,這個地方(腰肌命門)繃得非常非常緊;我的尾閭再往前卷,腰肌也是緊的。找到這兩個感覺之後,讓尾閭既不往後翹也不往前卷,讓它自然垂下去,腰就是平的松的,這就是“尾閭下垂”,這種姿勢就是我們所說的塌腰。撅著屁股打拳的往往在重心移動的時候還容易擰腰,這屁股一撅腰一擰,這樣腰部就非常容易出現不舒服或疼痛。

練習太極拳這幾個部位最容易受傷,你知道麼?一定要注意

第二用“尾閭前卷”來“託捧丹田”。現在社會上有一部分人鼓吹用“尾閭前卷”來“託捧丹田”,聽起來多麼動人啊,其實這種練法是錯誤的!尾閭前卷後你的腰肌命門這個地方照樣是緊繃的,我們腰部這幾個椎關節要使它能夠放鬆才能活,也就是腰臀胯才能夠活,所以那種用“尾閭前卷”來“託捧丹田”的人實在是不懂拳,他根本不知道我們的尾閭還要動!如果按這種方法去練,時間長了可能會造成腰椎間盤突出,會使你的椎關節變形。

第三種其實剛才我們已經講過了,就是有的人學會了松胯之後身體前傾,害怕別人說自己身體上身前傾,所以用挺胸來進行彌補,這一挺胸就使後背形成了一個U形的大窩,造成腰肌命門這個地方還是緊繃的松不下來。

練習太極拳這幾個部位最容易受傷,你知道麼?一定要注意


03

膝蓋

練拳膝蓋出問題的最多,我給它歸納一下無非是兩種情況:

第一是膝蓋的擰轉。這種現象練陳式太極拳的居多,練56式比賽套路的人居多!如果我們身法和重心比較高的話,這種擰轉和膝走8字對膝蓋的傷害不是很大,如果你的步伐大重心低再這樣擰轉的話,練壞膝蓋是非常容易的,有人說練陳式太極拳的容易傷膝蓋,這種說法不是沒有道理。這種擰轉違背了人的生理結構和生理規律,所以我們說這種擰轉是錯誤的。

這種擰轉在社會上特別是練陳式的非常普遍,包括一些真大師和假大師都有這種現象,在陳式太極拳這個圈子裡,甚至有人把這種膝走8字當秘訣來傳,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我們說它是錯誤的不僅僅是指它是傷膝的,這種擰轉傷膝蓋只是一個副產品,這樣擰轉膝蓋底盤就飄了,襠勁沒了,腿腳蹬地也用不上力了!只要你膝蓋一擰往外一翻,腳內側就懸空了,腳內側一空下盤就沒有東西了。

練習太極拳這幾個部位最容易受傷,你知道麼?一定要注意

我們練習陳式太極拳的朋友一定要注意這一點,膝蓋一定要固定好,身體往右轉一定要把右膝蓋固定好,身體往左轉一定要把左膝蓋固定住,只要把膝蓋固定好了練太極拳是不會傷膝的,絕對不會再受膝蓋疼的困擾。

第二是位置不對。什麼叫位置不對呢?我們也可以說是膝蓋沒有自然吻合,如果我們的膝蓋不處在一種自然吻合的狀態,它也是受力的。這種位置不對無非是表現在前後和左右,現在大家都知道膝蓋超過了腳尖膝蓋會受力,但是膝蓋往後的位置在哪兒呢,很少有人琢磨過。

膝蓋過腳尖肯定是受力的,膝蓋故意後撤也會受力,有的朋友會說你老張頭說說什麼是對的?要從自己的腳上去找感覺!將你的身體重心壓在湧泉穴上,感覺腳是自然踏實在地上,既不是腳後跟吃力多,也不是前腳掌吃力多,前後均勻受力膝蓋前後的位置就是對的!這一條經驗非常重要,大家可以進行反覆的驗證和體悟。

練習太極拳這幾個部位最容易受傷,你知道麼?一定要注意

我們再看膝蓋左右的位置,現在膝蓋往裡過多內扣的現象少,而膝蓋往外撐、往外撇的現象比較多,我們有一些朋友站樁把膝蓋站疼了,有可能是這兩個原因:一是膝蓋故意往後撤,重心壓在腳後跟上,前腳掌發飄;還有一種情況是膝蓋故意外撐,膝蓋總是在一種擰勁別勁的狀態,時間長了照樣疼,大家一試就可以知道!

膝蓋外擺外撐腳內側就會懸空,陳家溝的土話叫離地喝風,那麼我們社會上練拳的為什麼將膝蓋外擺外撐呢?目的當然是為了圓襠,這就是我們社會上很多人不懂拳,整天在那裡胡說八道的惡果。圓襠就是合襠,合襠合的是哪兒?合的是前襠,大腿根這個位置,前襠合是為了後襠開,前襠只要一合就會形成內撐外裹,內撐是將後襠撐開,外裹是大腿的肌肉帶動膝蓋自然的由外向裡裹,這才是真正的合襠圓襠。

練習太極拳這幾個部位最容易受傷,你知道麼?一定要注意

我們有的朋友說單腿支撐的時候,我的身體怎麼不穩呀?

一是與你腿部的支撐力有關係;

二是與你的重心能不能坐在腿上有關係;

三是你的膝蓋可能往外擺了,腳外側吃力腳內側懸空,這個時候誰都站不穩!

我們練楊式的朋友,膝蓋練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膝蓋外擺,在步伐轉換的時候,實腿扣胯重心坐在腿上,這個時候膝蓋如果是外擺的,整個重心就壓在了膝蓋上,這是最傷膝蓋的!練楊式的朋友一定要注意這一點,膝蓋外側一定不能超過腳掌中線,只要把住這一點膝蓋就不容易出毛病!

我們在練習太極拳過程中一定要多動腦子、多去驗證、多去體悟,不要盲從社會上的一些奇談怪論,不要盲目祟拜所謂的大師。另外還有個別的人精神上練出了毛病,精神練出毛病的都是與練氣有關,整天在自己身上找這個感覺、找那個感覺。我們練拳不要忘了我們的初心,把身體練好比什麼都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