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何處養老,老年人都應被尊重與溫馨包圍

無論在何處養老,老年人都應被尊重與溫馨包圍


“我可以握握您的手嗎?” 有著多年經驗的養老機構護理員楊麗萍詢問著躺在床上的年近90歲的胡永盛老人,並等待著老人的反應。楊麗萍看到老人被子的一角微微凸了起來,她慢慢掀開被子邊沿,握住了老人的右手。

在進入胡永盛的房間之前,楊麗萍瞭解到胡永盛最愛聽的一首歌是《鴻雁》,她站在老人床前剛唱出第一句旋律,老人便溼了眼眶。在楊麗萍看來,老人需要的不是物質享受,而是心理尊重和精神陪伴。

近年來,各地陸續出臺了針對養老機構的“老年人心理及精神慰藉服務規範”,將“消除老人的孤獨感和隔離感”寫入心理支持服務程序之中。


無論在何處養老,老年人都應被尊重與溫馨包圍


養老機構:

為半失能、失能老人創設心理尊重


在北京市朝陽區三里屯老年家園裡,生活著30多位老人。老人們把這裡看作家,原因只有一個:在這個家裡,每個成員無論語言或身體行動能力如何,都能獲得平等的關注和尊重。

對於機構養老行業來說,“越安靜的越容易被忽視”一直是一條不言自明的普遍規則,完全失去自理能力和語言能力的老人處在精神需求金字塔的底端,老人們僅需保持生存狀態——無論菜色多麼豐富,他們吃到的只有攪碎機產出的奇怪混合物。

“每道菜都有不同的味道,失能老人也應該享受品嚐美食的愉悅。”老年家園負責人丁立娟告訴記者。每到吃飯時,老人們聽著護理員大聲報出菜名,香菇油菜、黃瓜雞丁依次攪碎入口,讓舌尖感受不同的味道。已喪失吞嚥能力依靠胃管進食的失能老人雖無法靠味蕾品嚐,也能通過聽菜名、觀菜色感受食物的力量,獲得生活本身所賦予的尊重。

“姑娘,你看我這件新衣服好不好看?”83歲的張玉娥老人坐在走廊的輪椅上,笑著向記者伸出手,“和年輕人拉拉手,感覺我也變年輕了。”據老年家園工作人員介紹,住在養老機構的老年人由於無法出門,因此格外渴望與他人的語言交流和肢體互動。

大手拉小手、精油按摩撫觸……老年家園與轄區幼兒園、中學結對開展活動,孩子們的笑聲和笑臉回應了老人的需求、慰藉了老人的身心。“希望疫情早一天徹底結束,我們就能早一天再見到這些孩子們。”張玉娥說。

除了希望早一天見到孩子們,張玉娥同樣期待著她最喜歡的運動——廚房裡用剩的空油桶被工作人員改造成了“油桶人”,張著“大嘴巴”,等著老人們拿勺子投餵,這是專為坐輪椅但上半身活動自如的老人設計的上肢運動;舊報紙鋪成賽道,上面壓幾個飲料瓶,等著老人們用腳將飲料瓶拉至身前,這是專門為坐輪椅的老人鍛鍊雙腿協調運動設計的遊戲。

在張玉娥眼裡,這些運動是自己在耄耋之年尚覺老當益壯的競技場,對老年家園的護理員來說,每次運動都是幫助逐漸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打開心扉的機會。彩色的舊紙做成綵球,掛在失能老人床前,這是專門為臥床老人設計的上肢運動遊戲,老人可以通過轉動腦袋和眼睛的方式參與運動。


無論在何處養老,老年人都應被尊重與溫馨包圍

老年家園舉辦“龍飛鳳舞”活動和老人一起慶祝“五一”勞動節。


居家養老:

為獨居老人提供心理撫慰


年近70歲的穆華光老人住在北京市西城區某小區,平日裡一人獨居,同在北京的只有一個妹妹,卻並不常聯繫。穆華光患有多種老年疾病,性格比較內向,平時除了去社區醫院就喜歡待在家裡,很少在小區活動。

閆芳是北京睦友社會工作事務所的一名老年社工,這一天她準時來到老人家門口,反覆敲門都沒有得到屋內的回應。“老人有神經性腿疼的毛病,尤其是上洗手間時,經常要自己扶著牆才能站起來,平常一坐到沙發或椅子上就半天起不來。”閆芳告訴記者。就在閆芳準備求助社區工作人員時,穆華光佝僂著上身把門打開了,閆芳還沒湊近就聞到老人身上濃得發苦的中藥味。

進屋後,閆芳拉了把椅子在老人身邊坐下,聽他講過去的經歷。回憶年輕時在東北當兵的經歷時,穆華光的臉上又重現了當年的神采,說到年輕時想當記者卻因父親反對放棄了夢想,穆華光沉默了……

“我離開的時候,老人目送著我,遲遲沒有關門。”閆芳說。從穆華光家離開後,閆芳去了社區居委會,與社區負責人商量給穆華光家中安裝扶手的事。“我們在做居家養老服務時,除了要給老人提供物質上的幫助,也要多關注老人的心理需求,要二者兼顧。”閆芳告訴記者,僅一天時間,社區就為老人家裡裝好了扶手。

除了穆華光老人,依賴心理慰藉並從中受益的還有北京市西城區西四北社區的喪偶獨居老人王麗芬。老伴去世前,王麗芬便不常出門,老伴的離世讓她的內心變得更加封閉,但她也不願意把悲傷抑鬱的情緒發洩到兩個兒子身上。

北京睦友社會工作事務所的心理諮詢師劉娜瞭解王麗芬的情況後,想先通過電話與老人建立聯繫,“一開始老人拒絕接我的電話,後來我每隔幾天打一個,她每一次態度都比上一次緩和一些,我就藉機與她聊一些輕鬆的話題,比如最近的天氣、飲食要注意的方面,漸漸打開了她的話匣子。”劉娜說,沒過多久,王麗芬同意了劉娜入戶探訪的請求。

每次見到劉娜,王麗芬都會講與老伴的故事,“我老伴忠厚老實、心地善良,對親朋好友都很真誠,我們兩個人一輩子相濡以沫……”在每次將近一個小時聽老人傾訴的時間裡,劉娜都會在需要的時候給予老人適當的回應。

“老人慢慢走出了悲傷,換上了喜歡的衣服,顏色也不再是之前的暗灰色,頭髮梳得一絲不亂,整個人特別有精氣神。看到她的情緒慢慢好轉,我也開心,說明這麼長時間的付出沒有白費。”劉娜對記者說。


無論在何處養老,老年人都應被尊重與溫馨包圍

北京市朝陽區三里屯老年家園護理員為老人們包頭伏餃子。


未來展望:

護理員有溫情,養老服務有溫度


近日,民政部養老服務司起草《養老護理員培訓大綱(徵求意見稿)》,其中明確提出:以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建設養老服務體系、發展養老服務產業、全面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為目標,開展養老護理員培訓,切實提高養老護理員的理論知識、服務意識和操作技能,提升養老護理員職業道德素養、溝通交流能力、創新服務理念、應急處理能力等,增強養老服務相關的生活照護、基礎照護、康復服務、心理支持、安寧服務、照護評估、質量管理及培訓指導等相關知識和技能,更好滿足養老服務需求,提高養老服務專業化和規範化水平。

“養老機構護理員的管理和培訓對機構養老護理水平的提升至關重要,特別要關注護理員的心理狀態。”丁立娟告訴記者,“人們時不時會在新聞裡看到護理員虐待老人的情況,其實最終都能歸結於認識和心態出了問題。”

在丁立娟看來,不管是機構還是居家養老的護理員,入職第一課都應該正確認識“老年人”這一群體。“每個老人都為社會發展和家庭幸福作出了貢獻,他們身上都有值得年輕人學習的優點和特長。”丁立娟說,“當護理員真正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去善待、尊重老人就不會成為負擔,而是一份可敬的責任和事業。”

在心理尊重和認同之外,丁立娟認為讓護理人員享受職業成就感和自豪感是需要引發社會重視的另一方面。在老年家園,工作細緻周到的優秀護理員會得到機構頒發的榮譽稱號,甚至會多次得到媒體採訪報道的機會。“我經常對我們的護理員說,現在你們是名人了,得更加努力作表率。她們聽到特別開心自豪。”丁立娟說。

對於未來的老年生活,丁立娟表示沒有做過具體設想,但一定會是更加人性化、更具安全感的生活圖景。“社會、機構、專業人員,包括老人自己都在努力朝著更好的方向改變,我對未來的中國養老服務很有信心。”(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作者:馬源 馮雅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