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家家都應傳承一套過冬房?

國家再一次定調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炒的,大城市炒樓走到了盡頭,但既然是用來住的,有錢住好點品種多點行不行,答案是肯定的,過冬房就是這樣一種特別商品房,即將成為人們對美好生活嚮往所追求的優秀標的。

衣食住行再加一個康,就是老年人全部生活,而健康長壽將成為老年人第一重要的需要,在衣食行都同質化普及化的今天,唯有康和住能夠體現品質生活的差異化,一套合身衣服老年人可穿上好幾年,不再追求牌子貨,合胃口對健康的飯菜就哪麼幾樣,山珍海味已是浮雲,65歲還可到處遊玩或者在山上在風景區康養,65歲就必須下山住城市裡了,避免緊急情況喊救護車都來不及。

都知道老年人害怕過冬,所以冬無嚴寒是選擇過冬房的第一要素,冬天寒冷即使24開暖氣即使房子用金子建成,對老年人都毫無意義。冬天要求暖和,還要在有完善的醫療條件,生活要便宜,特別是房價要在窪地,跑過南方不少地方,除掉海南、三亞、麗江、版納,所剩就雲南幾個縣城了,它們剛剛定位以定居養老在開發,房子只有熱門地方一半甚至三分之一。

其實老年住過冬房,也利於家庭文化的建設,在傳統的春節,兒女從四面八方趕回來,不光陪了父母還享受了陽光,不好麼?隨著國家八縱八橫高鐵網的建成,隨著醫保異地住院保銷,老年人不需要開車,也不需要打飛的,即可輕鬆孔雀東南飛,雲南這幾個地方過去交通落後,現在鐵路正在建設之中,約上幾個老友,抱團一處定居養老,物價便宜,果蔬豐富,陽光明媚,把大城市的狹窄和喧囂空間留給年青人,這恐怕是我們這一代中老年人最理想最直接的小康生活!

中青年人永遠不會思考老年生活的問題,不會太過提前去規劃養老生活,有錢的老人們我們自己買吧,四五十個平方即可,還可作作為資產傳給子子孫孫,因為氣候條件是稀缺的,再有錢也無法人工建造的,此地你佔一套就少了一套,增值空間會隨中國老齡化大潮的到來越來越大。子女有孝心的,幫父母買吧,最終自己也會老,還是自己的,況且還保值升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