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心态滋养内心,收获人生幸福

对于《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这本书的评价,大体上是见仁见智吧。有的人认为是熬了一本鸡汤,有的人则从平实的文字里感悟到了深刻的道理。我属于后者。

调整心态滋养内心,收获人生幸福

看过几本稻盛和夫的书,基本上都是那种第一遍看觉得“这什么啊我也能写出来”,但细想又会觉得自己根本写不出来。前者是因为稻盛和夫的道理正是我们所普遍认同的;后者是面对某些事情我们容易从最常见却不一定正确的角度去看待,但稻盛和夫总是给出不一样却细思而有理的智慧。这是由良善的性格魅力及利他的思维方式决定的。

谈几个我个人认为对人生发展有帮助的点吧 :

1.稻盛和夫认为,“所有的灾难都是由我们的内心吸引而来的,自己的内心不予呼唤的东西,绝不会来到我们身边。”

初初看觉得这种说法未免太唯心,灾难显然不可能是内心活动的产物。

但细想,心境确实能改变我们看待灾难的思维方式以及因此采取的行动。而灾难之所以称之为灾难,大概也不是指事情本身,而是我们的应对所导致的后果啊。知道为什么越怕什么越来什么吗?因为当我们只顾着害怕时,我们就会忘记需要采取防护。

调整心态滋养内心,收获人生幸福

稻盛和夫在《心》的前言总结道,人生由“心”开始,到“心”终结。个人理解是涉及了因果一统的逻辑关系:人生本质是内心的感受而非现实境况的产物,而内心活动又决定内心感受。

当我们在待人处事前先在心里思考,自己是否怀着善意的动机以及实际操作上是否能带来利他行为,我们得到的结果就将会是他人满怀善意动机的利我行为,我们的内心也因此感到幸福。这就是为什么稻盛和夫指出,“人生最重要的目的,首先是磨炼心性”。心磨柔软了,人生也会待以我们温柔。

调整心态滋养内心,收获人生幸福

至于如何磨炼心性,稻盛和夫也给出了自己的方法论:“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地投身于眼前应做的工作。”

这种做法与常见的两耳不闻窗外事式坐禅很不一样,但我并不认为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如果说后者是强迫自己空出时间消化内心杂质,本质是把杂质倒干净;那么专注于眼前之事就是用填充时间、丰富经历的方式去压缩内心杂质的存在感,本质是把杂质挤出去。

当然,稻盛和夫的方法论相较来说是更有效率的:既能清理内心杂质,又充盈了时间本身,且因为全神贯注地应对工作而获得能力增长甚至是后续的晋升渠道等。

调整心态滋养内心,收获人生幸福

2. 在灵魂的深处,存在着无比美好、无比纯粹的“真我”,它是指关爱他人、为他人尽力的“利他之心”。只要自己好就行,哪怕排挤别人也要让自己获益、让自己幸福,这样的“利己之心”也存在于我们的灵魂之中,我们称其为“自我”。

当达至人心最深处的“真我”时,就到达了与可被视为万物根源的“宇宙之心”相同的地方。宇宙中有一种意志在发挥作用,它引导一切事物走向幸福,它促进一切事物不断成长发展。

稻盛和夫在这里把心视作了宇宙法则,初看仍然觉得未免夸大内心的主观作用。但后来又觉得每个人的内心确实就是一整个宇宙。当一个人的心态改变了,就无异于宇宙动荡。

调整心态滋养内心,收获人生幸福

另外,这里的“宇宙”颇有点信仰之意,当代表灵魂中纯粹利他的“真我”成为人生信仰的主体,它就的确能导向发展中的幸福。因为“本我”虽能因个人欲望的强烈性而在某个阶段取得较大成功,但社会本身是一台巨大的机器,所有人都在其中担任必不可少的角色,紧密合作才能顺畅运转。而“本我”的自私终究会被外界看破,一旦外界怠慢或不予以援助,人就没办法持续取得自己想要的效果。一个人是一支队伍只能带来心理作用,一支队伍像一个人那样思考和行动才符合社会机器的运转规律。

调整心态滋养内心,收获人生幸福

稻盛和夫还在《心》这本书中讲到了自己纸袋行商的经历。稻盛和夫的少年时代、青年时代几乎事事不顺。独独为了帮扶家计、守护家人而制售纸袋的行为极其顺利,可以说是稻盛和夫作为经营者的原点。

在这个例子中,利他心理之所以能够将事情导向顺利,我认为至少有两方面原因:

一、为自己,则所有得失都只由我们自己承受,一旦有些许退缩就再没有动力重新出发。而为他人,尤其是为自己的亲人、爱人、朋友等去做某件事,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成功,因为我们想要自己爱的人幸福,不希望他们失望。

二、稻盛和夫的宇宙观有两大特征:成长发展和保持和谐。当人只遵循私欲,盲目扩张自己的利益域,挤占他人的发展空间,就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反扑。而以利他精神为立世根基,永远谦卑,永远想人所想急人所急,保持了各方利益的平衡与和谐,人事自然就能持续稳定地顺利发展。

调整心态滋养内心,收获人生幸福

3. 京瓷曾在未取得许可的情况下,制造和提供医疗用人工膝关节。尽管事出有因,稻盛和夫并未做任何辩解,仅反复道歉。但连续几天总部门前遍布的摄像机及电视上多次播放的低头谢罪镜头,到底是让稻盛和夫身心疲惫。于是他找到了西片担雪法师,法师说,

很好啊,灾难降临之际,也就是过去造的业消失之时。遭受这么一点批判就能消业,必须庆祝一番啊。

这部分内容可以说是我从《心》这本书中得到的最大收获。它的底层逻辑恰恰是命运由我不由天。按照佛教的说法,人生的“业”都是思念(心中所想)及行动所造,并一定会以现象显现。显现是消失的标志,未显现即仍在酝酿。

“业”(我们所遭遇的事情)很多时候都是自取其咎,且必定会自取其咎,当这个“咎”(罪过、祸害)无法避免地以现象显现,就是我们察觉并及时调整自己以往负面的所作所为,且以“空杯”境况及调整后的积极利他心态应对下一轮“业”势累积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恶业”的发生是值得感激的。

调整心态滋养内心,收获人生幸福

事实上,稻盛和夫非常重视“对一切心怀感激”的品质。这是稻盛和夫从自己应对松下集团压缩订单价格、京瓷出手救助风险企业等亲身经历中得出的感悟。这种感激并非对结果的妥协,而是指一种既来之则安之、既有之则破之的心态,当我们不再着眼于原有的困难,而是积极创新、加倍努力去应对困难,困难本身就能转化为财富。

个人认为,稻盛和夫的《心》这个标题本身有两层意思,一是行动指南二是成书目标,前者是说当我们改变内心想法,调整个人心态,事情就能朝好的方向发展;后者是指作者希望看到这本书的读者内心得到滋养。从这两点意义上说,《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诚然是一本可以也应该常翻常看的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