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竟有兩種血型——駐馬店市中心醫院輸血科首次發現嵌合體血型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釗 通訊員 劉康 劉洋

近日,晏先生到駐馬店市中心醫院就診,入院後常規血型檢測發現他血型結果有些異常,血型卡顯示該患者血型鑑定正定型出現了陽性與陰性並存的現象。當時做血型鑑定的駐馬店市中心醫院輸血科副主任技師李燕瓊在排除了其他干擾因素的情況下,反覆進行了鑑定,結果依然是陽性陰性混合,多年的臨床檢驗經驗讓她意識到這位患者的血型並非一般,通過血清學的實驗方法並結合多年的臨床經驗,初步鑑定出晏先生血清學血型為ABO血型系統中B/O嵌合體血型,這在駐馬店市中心醫院屬於首例發現。

一個人竟有兩種血型——駐馬店市中心醫院輸血科首次發現嵌合體血型

嵌合體也被叫做奇美拉(chimera),在希臘神話中,奇美拉是獅頭、羊身、蛇尾的吐火怪物。在醫學上,它指的是人體中的遺傳物質並非只是來自一個細胞系,可能來自於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細胞系所構成的生物體,可自發產生或人工產生。

“奇美拉血型”這個概念運用於醫學界,是由德國科學家Anderson在1951年首次提出指帶有兩種抗原的紅細胞嵌合在一起的血型,這種血型在進行鑑定時會發生“混合外觀”,即陽性陰性結果同時表現,也就是一個人的身體中出現兩種血型。這種患者血型鑑定情況較為複雜,一般很容易誤認為是正反定型不符或者疾病原因從而忽略血型鑑定中陽陰混合外觀的其中一種,從而造成血型鑑定結果的誤判。

據駐馬店市中心醫院輸血科主任崔允霞解釋,嵌合體血型是非常罕見的情況,這種情況的發生往往是因為母親在懷孕時,懷的是雙胞胎或者多胞胎,但胎兒在母體發育過程中因種種原因,導致個別胚胎未發育成人形,而是被另一個胚胎吸收了。像晏先生這樣不常見的“嵌合體”,從身體外觀看不出任何異常,和正常人沒有區別,所以很多人一生也不會知道自己是“嵌合體”,只要身上沒有出現發育異常,並不會影響身體狀況。

近年來,輸血安全一直備受醫學界關注。2016年7月30日,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正式將輸血醫學增設為二級學科,標誌著輸血醫學迎來了極大的機遇與挑戰,駐馬店市中心醫院輸血科堅持正確領導,一直秉承著“認真仔細是基礎,輸血安全無小事”的責任與信念,不斷把國內外輸血新理論、新技術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