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死因居然是这样!靠原子能科学院才给出了答案。

核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那么,高大上的核技术跟人们的生活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也许可以从一桩百年的疑案说起。史料记载,1908年,清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隔不到一天先后死去,死亡时间离奇巧合,引人猜测。此后近百年来,清光绪帝的死因一直困扰着史学界。2008年,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利用“微堆中子活化分析”技术对光绪帝的头发进行了检测,发现头发中砷元素的含量比正常人高得多。在这个线索的指引下,原子能院对光绪的衣服和毛发等做了进一步的检测,最终推定光绪死于砒霜(三氧化二砷)中毒。

其实,日常生活中同类原理的检测分析场景,在法医、环保等领域并不少见,比如通过对雾霾中碳元素的分析检测,可以对污染进行溯源,知道雾霾是来源于燃煤还是秸秆燃烧。微堆除了用于检测分析之外,还可以进行放射性同位素制备等。医用同位素正被广泛应用于癌症、老年痴呆、癫痫等各类疾病的诊疗。

除此之外,在农业、食品安全等领域,电子加速器辐照还可用于杀虫、消毒、保鲜等。在能源领域,核能除了可发电之外,在清洁供热方面的应用也正被国内企业挖掘。

“一堆一器”,开启中国原子能时代。

1955年,党中央作出了创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并决定从苏联引进一座7000千瓦的重水型实验性反应堆和一台直径1.2米的回旋加速器。从1956年破土动工,仅仅两年多,一座新的原子能科学研究基地就在荒滩上“长”起来。

1958年6月10日,回旋加速器调试结束;1958年6月13日,重水反应堆首次达到临界。“一堆一器”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开始跨进了原子能时代。

光绪死因居然是这样!靠原子能科学院才给出了答案。


光绪死因居然是这样!靠原子能科学院才给出了答案。

1958年12月30日中国邮政发行了特28《我国第一个原子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展示了我国第一个原子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的风貌。该套邮票共有两幅图案,整个画面给人一种科技制作的神秘感不禁让人感慨科研人员的智慧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大。

第一枚为“原子反应堆”(特28 2-1),图案是一座正在运行的、庞大的重水型反应堆。邮票的左下角,活动着的穿白色工作服的科技人员,既衬托出原子反应堆的高大、雄伟,也给画面增添了动感。

光绪死因居然是这样!靠原子能科学院才给出了答案。

第二枚为“回旋加速器”(特28 2-2)它是反应堆的配套设施,回旋加速器是一种用来加速带电粒子作为发射炮弹,去轰击某种元素的原子核,以达到探索原子核秘密的目的。其工作原理是:带电粒子周期性地受到电场的作用由高电位到低电位,使其电能转换成动能,从而得到很高的速度。邮票图案采用近景,勾画出了回旋加速器精细复杂的关键性结构,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光绪死因居然是这样!靠原子能科学院才给出了答案。

第一个原子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带领我国科学技术进入到了一个新时代,同时也推动了国家其他各方面事业的进步。


部分资料来源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网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