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富豪損失2.6萬億,中國富豪逆勢而上,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麼。

本文由老管侃匯(微信公眾號)首發原創

行情分析 丨 作者 / 老管

這是老管公眾號的第202篇原創文章


全球富豪損失2.6萬億,中國富豪逆勢而上,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麼。

有的趨勢放大格局之後才發現是“逆勢”

疫情造成全球金融市場一片混亂。這突如其來的金融動盪連華爾街大佬都紛紛折戟沉沙。如果你不是“仇富”的廢柴,那麼就值得和老管一起思考一下“趨勢”這個概念。


昨天文章聊的是投資領域裡的“趨勢”,老管一直說“做順勢單”就要那樣做。


今天咱們用一堆富豪的故事思考一下:創造財富這件事“順勢or逆勢”哪個能長久。

全球富豪損失2.6萬億,中國富豪逆勢而上,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麼。

逆市盈利者

全球富豪損失2.6萬億,中國富豪逆勢而上,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麼。

4月6日,胡潤研究院發佈《疫情兩個月後全球企業家財富變化特別報告》:疫情期間,全球富豪兩個月損失了2.6萬億人民幣,蒸發了過去兩年半所創造的財富。


其中LV老闆伯納德·阿諾特財富縮水2000億人民幣,損失最大,前十名總共損失 1.4 萬億人民幣。


華爾街大佬巴菲特損失802-1200億(眾說紛紜,巴老先生也沒出來說明一下)。達利奧爆倉虧損20%(具體金額不明,同樣各說各話)


同時比爾·蓋茨和扎克伯格財富都蒸發了900億元。谷歌兩位創始人拉里·佩奇損失890億;謝爾蓋·布林損失860億元。彭博社老闆邁克爾·布隆伯格損失660億元……


上面說的那些個“億”都是人民幣報價,這樣看上去多一些。(如果用韓元表示豈不更好:比爾·蓋茨損失15.4萬億!聽著就痛快)


聽見富豪損失鈔票誰不開心呢?不是有人吐槽說:我與世界首富的距離又近了好幾百個億;金融危機我一分錢都沒虧損,因為沒錢炒股。


當然,有“潮流”就有“逆勢者”。雖然都虧了不少,但百強中還有9人的財富在過去兩個月裡有所增長,他們全部來自中國。


值得一提的是,這幾個中國人多半是從事傳統生意的傳統富豪如:京東劉強東、順豐王衛、小米雷軍、龍湖吳亞軍家族、恆瑞醫藥、翰森製藥孫飄揚、鍾慧娟夫婦財富有2%-5%的上漲。


除了他們外,新增富豪值得思考:呼吸機等醫療設備製造商邁瑞醫療 的徐航近兩月財富增長 26%,達到 950 億人民幣。


百強中漲幅最大的前五名中兩位是中國的豬肉生產商:新希望的劉永好財富增加了 20%,達到 1050 億人民幣。


來自牧原的秦英林和他妻子錢瑛財富增加了 16%,達到 1550 億人民幣。


最後這幾個人的財富增長率放在正常市場趨勢下,都是比較耀眼的,更何況全球虧損的趨勢了,簡直算是“神蹟”了。


全球富豪都在虧損,咱們的富豪在增加,自豪不?


這裡要問的是:這種逆勢盈利的“可複製性”有多少?


或者說:可長久否?


全球富豪損失2.6萬億,中國富豪逆勢而上,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麼。

兩個故事

全球富豪損失2.6萬億,中國富豪逆勢而上,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麼。

上個月老管寫過一篇關於“逆市盈利者”的文章,話題來自2008年金融海嘯的文章,切入點是“大空頭”的故事。不做贅述了,3月19日文章:《金融危機下,沒有貪婪,只有恐慌。》有興趣的朋友自己去看。


簡述一下吧。有個人叫巴里,全美國人都覺得房價會一直漲,他不信。早早的做空樓市,扛單好幾年。客戶看著別人流水一樣的賺錢(做多樓市的),自己流水一樣虧損,瘋了般的要取錢,巴里把賬戶凍結了,不許取錢。


最後樓市崩盤,所有人都虧死了,他發財了。就這個故事,大家都聽說過。


故事的結尾有點悲催,巴里的基金公司被迫關閉了。為什麼呢?客戶贖回了全部資金:


大家覺得次貸危機是個幾十年不遇的大事件,而巴里下一年一定賺不了這麼多錢了。不如見好就收,而且萬一以後資金再被凍結,就太得不償失了。


結果撤資的投資人越來越多,巴里非常崩潰,他覺得自己沒法再幫別人管錢了,於是只好在2008年上半年把基金關掉,從此退出了資產管理這個行業。


這個故事講完了,先記住啊,等一下還有用。


先放下剛才的話題,換一個別的聊聊,下一小節再整合到一起。


4月9日奧地利政府在確診12981例(一按就幫你?這數字有點意思),死亡接近300例的時候忽然想起來“應該要求居民戴口罩”!


2個月了,才想起來?不然,這種政府命令需要議會通過才能頒佈。估計在議會里已經吵了一個多月了。


“帶口罩令”一經宣佈,民間旋即展開激烈討論“帶還是不帶”,

估計又要“討論”一兩個月。


全球富豪損失2.6萬億,中國富豪逆勢而上,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麼。

逆市盈利者,可長久否?


全球富豪損失2.6萬億,中國富豪逆勢而上,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麼。

還記得各國要求“封城”時大批居民聚集抗議,理由看上去超級可笑“為什麼不讓我們去燒烤?”“我什麼關閉酒吧?”等等。


咱們看著好笑,燒烤和死,那個重要?這群傢伙怎麼建設發達國家的?自己家有人被感染了,就指責政府控制疫情不利,過不了幾天疫情結束後,就該指責政府限制自由。


是不是疑惑了?如果想說“逆市盈利者”,那麼“大空頭”的故事還算有關係。奧地利戴口罩的故事與主題有何關係?


大有關係。


這些洋人爭辯的不是“該不該隔離或者戴口罩”,

他們爭論的其實是“他們的朝廷有沒有權利要求民眾怎麼生活”。


現在不應該討論誰的制度更好,而是應該思考“新冠肺炎疫情”這樣的烈性公共衛生危機,在日後很長時間內,會不會是常態。


如果疫情不會是常態,有沒有必要:將生活方式的規定權讓渡給他們的國會。


咱們就不展開分析歐洲思想和中國思想的底層區別了。


明白沒,這就是“大空頭”故事中巴里的客戶們擔心的:次貸危機是個幾十年不遇的大事件,而巴里下一年一定賺不了這麼多錢了。


這兩個故事就是在問一個問題:如果一種“增長”是基於“偶發、突發事件”,那麼這種增長是否可以複製並延續?


當你有了這個問題的答案,再思考一下“基於非洲豬瘟造以及新冠疫情成就的新富豪”是否值得稱讚甚至驕傲,那麼本節標題“逆市盈利者,可長久否?”也就有了答案。


全球富豪損失2.6萬億,中國富豪逆勢而上,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麼。

順勢而為的財富方可長久

全球富豪損失2.6萬億,中國富豪逆勢而上,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麼。

△洛克菲勒中心

講一個遙遠點的、很長的故事說說“順勢而為,從零做起”的人類第一富豪: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


說他是“人類第一富豪”一點也不誇張。2019年數據表明(那時候疫情導致的經濟危機尚未出現)

亞馬遜CEO傑夫·貝索斯以1407億美元(9900億人民幣)蟬聯世界首富。


洛克菲勒這個出生在將近200年前的老傢伙有多少錢呢?


1937年,98歲的老洛克菲勒去世,賬面上十億美金。可不是我們今天十億美金的概念,今天很多中國互聯網公司動不動就估值幾十億美金,當年的十億美金是佔美國社會財富總量的1.5%!


如果折算到今天,就是3000億美元(21108億人民幣)。貝索斯的身價還不到人家資產的一半。


1858年清文宗咸豐八年,中國北方英法聯軍準備火燒圓明園,中國南方“長毛子”(太平軍)鬧得正厲害。


遠在地球另一邊的美國有個19歲的年輕人開始創業,他就是“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2年後林肯當選美國總統,2年半後南北戰爭爆發。


一場內戰爆發,22歲的男青年要麼滿懷“男兒應是重危行,豈讓儒冠誤此生”的激情投筆從戎。要麼逃難。而對洛克菲勒來說,是他挖掘第一桶金的時間。


全球富豪損失2.6萬億,中國富豪逆勢而上,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麼。

順勢挖掘第一桶金


全球富豪損失2.6萬億,中國富豪逆勢而上,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麼。


當時美國很多政界的人都知道,1860年的大選如果“蓄奴州”勝了這個國家就又會亂下去。如果“廢奴州”勝了,就是林肯要是當選

的話,那南方很可能會脫離,這個國家會分裂,這個國家很可能會打仗,很多精英人物都知道。但是商人明白這個道理的其實並不多。


21歲的洛克菲勒是怎麼明白這個道理的呢?當時,他除了創業以外,主要任務是談戀愛。有一次就到他未來岳父家去做客,他未來岳父是一個高層的政治人士,是俄亥俄州的一個議員。


本著“岳父看不上女婿”的世界原則,老頭子問年輕的洛克菲勒:你和我女兒談戀愛,國家馬上要打仗了,你年紀輕輕一個青年男子是要上戰場的。你是不是能活著回來我不知道啊。


可是洛克菲勒並沒有鬱悶,而是瞬間就做出了一個商人的反應,他馬上就問:那你說馬上要是打仗的話,是北方好掙錢呢,還是南方好掙錢呢?


洛克菲勒知道,屬於自己人生的大機會來了,他要去發戰爭財。


於是,他傾其所有,找所有能借給他錢的人去借錢,有多少買多少的去囤積物資,都是戰爭將來需要的,什麼糧食、食鹽、草料、礦石,有多少買多少。後來戰爭打起來,這裡物價飛漲,他當然就掙到了第一桶金。


在南北戰爭打仗的期間,洛克菲勒就花了25美金,當時這是很大一筆錢,買了一張巨大的地圖掛在辦公室裡。一邊看前線傳來的戰報,一邊在地圖上圈出一個一個地方。戰爭打到了哪兒,他就把糧食、草料就運到那兒去。


咱們一般管這種行為叫“發國難財”,是要受到道德譴責的。


這種想法也對,剛剛被戰火燒過的地方最缺物資。你一個年輕人只想著賣到那個地方肯定最貴,卻不想被戰火蹂躪的人民多麼啼飢號寒,還要去賺他們的錢!喪心病狂!


但是咱們換一種方式想這個問題,他也救了當地的老百姓。戰爭剛剛打完,然後活下來的人最缺糧食,這個時候有商人把糧食賣到這兒,這難道不是救命嗎?


不然呢?等著政府救濟嗎?任何國家對待這種級別的救濟第一步肯定是“調查”。現派幾個調研員到戰地統計一下:人口、年齡段、需要藥品種類及數量、需要糧食數量……


統計好以後,一大摞報表從“街道”遞交到“區裡”,然後再遞到“市裡、省裡、國會”。國會審查後報批,然後調撥物資逐層下發。


等物質發到老百姓手裡時,用咱中國人的話說:五七都燒完了。


你說,他到底是貪財,還是救命?他到底是一個惡魔,還是一個天使?真的是說不清楚,商業本身就具備這樣的兩面性,這就是洛克菲勒第一桶金。


全球富豪損失2.6萬億,中國富豪逆勢而上,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麼。

順勢挖掘第二桶金


全球富豪損失2.6萬億,中國富豪逆勢而上,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麼。


洛克菲勒人生的第二桶金,叫石油。石油這個東西其實人類早就發現了,只不過剛開始的時候用途比較窄。比如說在北美洲當地的印第安人就會用它進行化裝,把自己抹得一臉都是,再粘上羽毛嚇唬敵人。


再比如說像洛克菲勒的親爹,那個不成器的假藥販子,就盯上了石油,天天晃著個石油罐子,說這玩意兒包治百病。你這麼窄的用途,商人就不會進來。


後來人們發現把石油提煉為煤油之後,是非常好的一種照明燃料,比當時人用的什麼鯨魚油、松子油要好用得多,所以很多商業投資就開始往這個領域湧。


到了1859年的時候,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已經有了幾百座油井,周邊的樹林全部給砍伐一光,大家覺得這是一個大風口。


後來內燃機革命來了,燒汽油的車可比燒木炭方便多了。


那洛克菲勒怎麼理解原油呢?他也覺得這是個大風口,所以專門跑到賓夕法尼亞州考察了12天。到處轉,看油井,讀當地的新聞,跟當地老百姓聊天。


聊完了之後,他決定不能投,他的合夥人天天就追著他問,你不是說石油是風口嗎?你怎麼不投呢?這個好機會你為什麼要錯過呢?


那洛克菲勒就跟他分析了三條:


第一,這個投資現在太狂熱,它肯定將來會降價。


第二,就是這玩意兒的技術門檻實在是太低了,誰有兩個臭錢都能進來,所以這也不是一個好領域。


第三,就是現在石油的那個消費市場看不出爆發的跡象,所以將來石油的價格一定會跌。


這句話就讓他說到了,果然石油的價格很快就出現了下跌,從一加侖三美金,一直跌到了一加侖兩毛二分錢,當初誰投了就賠慘了。


而石油這個東西,因為我油井已經建起來了,原來投資的那些商人為了挽回損失,就拼命地開採,越開採越多,所以價格就繼續的跌。


那這個時候(1859年),洛克菲勒正在囤積大量的戰爭物資,所以他也沒有錢投。但是南北戰爭一打完之後,洛克菲勒就殺回來了,他覺得機會到了。


因為戰爭打完之後,當時修建的很多鐵路、基礎設施,上面都需要運東西。而石油作為一種新的照明替代燃料,馬上就要開始大爆發,他覺得機會來了。


但是他仍然不投資油井,為啥?還是他剛才講的那個道理,這玩意兒技術門檻太低,那他要幹什麼呢?他要投資煉油廠。


因為理念不合,他跟他的那個合夥人拆夥了。洛克菲勒把“發的國難財”都扔進去,買了當時全球最大的煉油廠。多大呢?一天可以生產五百桶的煤油!他給煉油廠起了一個名字叫“標準石油”。


“標準石油”很快就控制了全美所有的煉油業的95%。最頂峰的時候,

95%的煉油90%的輸油(輸油管線),還加上25%的原油開採,全部集中在“標準石油”手裡。


沒有第三桶金了,靠“標準石油”洛克菲勒成就了商業奇蹟。


全球富豪損失2.6萬億,中國富豪逆勢而上,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麼。

真趨勢和假趨勢

全球富豪損失2.6萬億,中國富豪逆勢而上,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麼。

“創業”就是看看世界還有什麼是沒解決


據傳說這句話是馬雲說的。古人思考過:時勢造英雄or英雄造時勢。


其實老管倒是認為:英雄與時勢是相互成就的。時勢給了機會,某些人抓住了,變成了英雄;英雄又通過自己的力量繼續推動時勢。


再看看疑似馬雲形容創業的那句話,“需求”就是商業的時勢。為了解決“最後一公里通勤”問題,“共享單車”出現了,這就是順勢。“需求”一直在,只是沒被重視。


“XX恆久遠,永流傳”之類就是憑空製造的需求就不是需求。


無論你是準備創業者,還是準備投資創業者的投資人,你想關注“最後一公里通勤”這樣的真趨勢,抑或是“XX恆久遠,永流傳”這樣的假趨勢


你是在發現非洲有豬瘟了,才開始養豬;還是發現疫情了才開始買設備做口罩?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關注的行業、公司、產品的出現是因為:趨勢使然;還是趨勢中的一次“回調”性的“突發逆勢”使然?


這決定了你的投資是否能長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