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高尔夫爱好者的进步与成长:规则和差点一个也不能少!

中高协差点系统创新推出的《中国青少年高尔夫互联网大数据3H成长评价体系》,以反映球场难度评定数据的

差点微分作为核心元素,构造了差点微分差点指数差点段位三大指标,可以动态跟踪、客观衡量、科学评价青少年球员的进步与成长情况。


青少年高尔夫爱好者的进步与成长:规则和差点一个也不能少!

三大指标的取得和运用,都必须有两个共同的前提:

第一,必须学规则、用规则,习惯按规则打球。

第二,必须具备世界差点系统的一些基本知识。

先来看第一个方面。

差点微分的计算方法是:差点微分=(总杆-梯台难度值)×113÷梯台坡度难度值

其他两大指标的核算,也都是基于这个差点微分,也都包含了三个基础数据:总杆梯台难度值梯台坡度难度值

梯台难度值梯台坡度难度值是球场差点评定得出的结果,和球员本身没有什么关系,球员在哪个差点球场的哪个梯台打球,这两个数据就自然确定了。

只有总杆这个数据,是由球员一杆一杆打出来的。

这就涉及到两个环节的问题:真实性合规性

  • 所提交的总杆成绩必须保证其真实性

这本来应该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成绩当然得真实啊!

现实中却不一定,尤其是非比赛环境下自己下场、自己录入成绩时。

这个问题其实也没什么可展开讨论的,因为不是一个技术性问题,是关乎态度诚信的问题。

只要想清楚一点:随便录入成绩甚至录入虚假成绩,其实就是对球员的不负责。

如果是家长或教练员允许的,那是对孩子不负责;如果是孩子自己干的,那是自己对自己不负责。

说得直白一点:自己蒙自己有什么意思呢?

所以,要特别强调提醒:千万不能让青少年球员当“写手”

这个事一点都不能马虎!

否则必定贻害无穷!

  • 必须是按高尔夫规则打出来的总杆成绩

这个问题就很有些说道了。

要孩子们按规则打球,也需要有两个前提:愿意自觉按规则打球,及懂得如何按规则打球

简单来说,一个是规则意识,一个是规则知识

从国内青少年高尔夫运动的现实情况来看,这两个方面目前都还是很有些令人担忧。

孩子们打球规则意识的建立和规则知识的获得,和这样几个环节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1)家长最开始让孩子接触高尔夫时的态度和导向

这一点至关重要。

一定要通过各种合适和有效的方法,给孩子不断灌输、强化这样的概念:高尔夫是一项绅士运动,最重要的就是讲礼仪、守规矩!

也就是说,从孩子接触高尔夫的第一时间起,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其规则意识。

(2)教练员一定要把规则和礼仪作为给孩子教学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

不管是自己会打球的家长亲自教,或者请专门的教练员来教,除了基本功和球技之外,必须将规则知识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让孩子逐渐养成敬畏规则的心态,自觉把规则当一回事。

孩子的监护人不能只关心动作又好看了多少、成绩又提高了多少、又拿了这奖那奖之类,更不能丢给教练员放手不管。

即便是自己对高尔夫一窍不通的,也还是得想办法关心孩子在学习高尔夫过程中的种种行为规范和礼仪表现。

(3)尽可能为孩子营造健康、正能量的打球环境和氛围

例如,各类青少年高尔夫赛事活动的组织方,得把按规则打球放在重要位置、进行必需的投入;各类青少年高尔夫教学培训机构,得把讲礼仪、守规矩作为孩子们学习和训练的一个重要关注点。

监护人陪同孩子参加比赛活动,更得以身作则,为孩子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不要因为虽然可以理解、但实际违反高尔夫礼仪与规则的护犊子言行,对孩子的进步与成长产生消极或负面影响。

像那种直接冲上阵和裁判员、工作人员干仗之类的事,无论有理无理,都不会给孩子留下好的印象,只会害了孩子。

一句话:只有将诚信自律为他人考虑之高尔夫精神,深入融合到孩子们打高尔夫的骨髓,学规则、用规则、习惯按规则打球才会真的不成其为一个问题。

再来看第二个方面。

高尔夫规则的性质相类似,世界差点系统也是高尔夫这项运动的国际通用标准体系之一。

不懂规则或不讲规则,打的球恐怕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高尔夫。

不了解一点差点系统的基本知识,打的球可能是稀里糊涂的高尔夫。

和其他很多运动不同,打高尔夫的场地没有一个是完全相同的。

乒乓球台子、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等运动场地,都有非常严格和统一的设计与制造标准,运动和竞技在理论上都不需要特别考虑场地差异因素。

高尔夫则恰恰相反:一定程度而言,场地是构成这项运动之特殊乐趣和特别挑战的最大要素。

有这样一种说法:打高尔夫是球手和球场之间的对话

高尔夫球场的设计有诸多讲究,构成了众多不同形态、特别是不同难度的球场。

打球的人大抵都有一个体会:一个的球场,往往都是百打不厌。虽然都是同样一片场地,每一场、每一洞、每一杆都基本不会出现重复,可以让人阅尽高尔夫的喜怒哀乐。

而这也正是高尔夫球场设计的奥妙所在。

差点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把球场这一打高尔夫必不可少的核心元素,通过科学而系统的数据化形式,和打球这件事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所以才有了球场评定差点指数差点让杆之类的东东。

另一方面,对一般高尔夫爱好者而言,和学习规则并不意味着都要达到裁判员的水平和程度一样,对差点系统的了解,也不意味着都要成为球场评定师,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差点系统概念和知识也就够了。

道长个人观点,差点系统最要紧、最实用的基础知识点,其实就是难度值坡度难度值差点微分差点指数球场差点这几个概念的意义和由来。

更进一步或更深入的差点系统知识学习和运用,就可以视个人的兴趣和实际需要来定了。

例如,青少年球员应该尽可能知道:

  • 不同的球场、不同的梯台是有不同的难度因素的,而且是通过难度值坡度难度值这两个数据来具体反映。
  • 只有计入了难度值坡度难度值之后计算出来的差点微分,才能最准确地反映出一场球的实际表现水平,打球成绩也才具有横向可比性。
  • 差点指数是反映打球潜在能力的一个数据指标,由若干次差点微分值统计平均得出。
  • 同样的差点指数水平,在不同球场或不同梯台会有不同的打球水平表现,通过球场差点这个指标来体现。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青少年高尔夫互联网大数据3H成长评价体系》的推出和运用,不仅仅是为青少年球员进步与成长提供了一套动态跟踪、客观衡量、科学评价的数据指标,更重要的是,可以正确引导青少年球员“把高尔夫打得更像高尔夫”,让高尔夫这项运动能够更有效地促进青少年健康、阳光、向上。

所以,“规则和差点一个也不能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