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中华大药房

作者:王万春

张家口市中华大药房

中华大药房创业于清朝光绪33年,创办人为浙江省宁波慈溪县人氏冯孚真。该人是上海华美药房学徒出身,当年仅二十几岁,精明强干,精通药品与拉丁文,自己还会配制多种药水。他曾被北京某药房聘请当过两年师傅,并和北京中华药房经理王少甫共同经营过药房。后来两人分头各自创立商号。王少甫在北京前门大街开设中华药房,并在西单设分号。冯孚真就到张家口开设中华药房。

光绪年间,当时的察哈尔都统是满族人,那时兴办新的企业如得不到官府支持是办不起来的。冯孚真在北京有一亲友叫戴实甫,该人在北京大清银行的银库从业,他对冯孚真到张家口开设中华药房帮了很大的忙。戴实甫在北京出面招集乡友筹资纹银五千两,共分十股资金,冯孚真本人只凑一股,并由他担任经理,在张家口开始创办中华药房。另外戴实甫还把冯孚真介绍给当时的张家口的官府,因此得到了官府的大力协助。如官方出面给找房子,立招牌,办开业手续等。中华药房旧址是一家中药店,因营业不振而关闭,后由官方出面转让给中华药房。这座房子曾被义和团烧毁过,其主人是天主教徒,后由政府赔偿修建,地点在张家口最繁华的武城街中心。地址选定后,冯孚真在北京就赶制货架,寻求货源,其货架材料皆是南方硬木,用黑漆漆刷,药品大部分是进口的名贵药物。一切就绪后商店于光绪33年4月正式开业。开业时,门面挂着都统府、察哈尔王爷府送的挂金匾,为“妙手同春”,右为“功同再造”。正中为“中华大药房”。两面有大清朝的龙旗高悬左右。开线时挂鞭点炮,人来人往,异常热闹。

中华大药房以经营进口西药为主。其品种有原料药,例如:铱锰氧、碳酸镁、来苏尔、碘、硼酸、氧化镁、碳酸钠、碳酸钾以及许多配方原材料药品,还经营外敷内服上百种进口药品。从进口药品的国名来看,有德、法、美、日、瑞士等国。外科的绷带纱布、脱脂棉、胶布等也是进口的。此外还经营自己配制的多种药酒剂,药水合剂,如安眠药水、筋骨疼痛药水、喘息气管炎药水、肚痛药水、治消化不良的药水等二十多种。

民国15年(1926年),我进中华药房学徒,拜冯孚真为师。冯看我忠厚实在又勤奋好学,有长远打算,所以对我非常满意。他认为我有事业心,因此愿意把自己的经商经验及业务技能传授给我。他教我拉丁文药名常识,以及配制药水的技术等,我很快即掌握了。那时我认为应把卖药和行医结合起来,这样更能活跃业务。有了这种想法后,我就自费买了西医书籍,如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药物学及各种临床医学。每晚自学到深夜,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请教于我市的各家西医。由于自己发愤刻苦学习和不耻下问,便逐渐掌握了西医的主要技术。1935年国民党南京政府卫生部派人来张家口甄别中西医。我报名投考,取得了西医第三名的好成绩,被公认为正式医师。之后,我即在中华医房挂牌行医,诊疗所设在药房的楼上,从此中华药房生意更加兴旺。当时张家口的老百姓公认我行医谨慎,不辞辛苦,不分昼夜,随叫随到,态度和蔼,而且收款合理,所以求医者络绎不绝。当时自己还不是经理,但已掌握了整个业务。

业务的开展情况关系着企业的兴衰存亡。当时张家口的大部分人民对西医是陌生的。后来经过宣传。才使大家对西药治病的作用逐渐有听了解。我为了进一步宣传西医西药,曾发动药房从业人员在街头巷尾摆设西药,向人民详细讲解其性能和作用,并将日本的仁丹等白送给群众,以扩大影响。从此人民对西药疗效快、省事、价格便宜等优点逐渐有所认识。

最初中华药房的营业额并不大,利润也不高。其主要原因是中华药房内部的从业人员大部分是浙江宁波人,多数不习惯于北方生活,那时药房规定二年轮流回家探亲一次,他们觉得很别扭,所以不能安下心来从枣业务,只是得过且过,无心去钻研业务。开业几年,红利比较低,众股东提出就此歇业,或转让别人经营。经理冯孚真又在亲友帮助之下,将其它八股资金全部归还原主,这样冯孚真就由原来一股变为九股,另外那一股是上海协兴公皮货庄王品三的。该人每年来张家口收购皮货,也得到冯孚真的大力帮助,两人相处甚好,所以愿意互相支援。为了把中华药房办得兴旺起来,冯又把家乡的人员大部分换为本地人,把他的堂弟冯成豪调为药房的经管兼总会计。在业务和对外关系上也做了一些调整,从此营业状况便大有好转。每年除去一切税收、工资、伙食费和杂费开支外,净余纯利可达2000余元。冯孚真当时已近50,每年春节前来张家口一次,一则安抚从业人员,另外将所得红利带同。

张家口市中华大药房


回想我进药房学徒时,年龄已较大了,当时学徒的大部分是16-17岁,而我已是20岁了。由于自己热爱医药学,决心要干出一番事业,因此对待业务非常认真,对待买药的顾客和和气气,穷富一样,真正做到童叟无欺。通过2、3年站柜台卖药的实践,自己还发觉店内有许多不利于药行商业的做法。为了把生意搞得更加兴旺,经过昼夜思考并和大家商议,我总结出四条经验,并得到了主人的赞同和采纳。这四条是:

第一、店员之间要和睦相处,团结一致,互相帮助,使大家都有事业心和奔头,共同把药店经营好。为达这一目的,我向店主冯孚真提出要关心店员的生活,对店员不能过分克扣,使大家的生活得到满意。店主基本按我的意见办了,这样大家的劲头就调动起来了,为了药房的事业能够齐心协力去各行其事。

第二、要训练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利用空闲时间组织大家学习业务。要求大家务必熟悉每种药品的功能、成份、疗效和用法。对顾客也要和气,要详尽地介绍所买药品的性能,使顾客信任药房,并通过他们去招揽更多的生意。

第三、药房营业员对所经营的丸、散、膏、丹在货架的位置必须了如指掌,随手可取。另外还要熟悉哪些药物销得快,哪些销得慢,药物的产地、历史、是否名牌、价格、有效期等,都要牢记,丝毫不能马虎。绝对不能出售过期和腐坏变质药品,否则影响名誉,失去了群众的信任,营业就无法搞好。

第四、教育从业人员必须熟悉药品库存积压情况和脱销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减少积压,扩大营业额,增加利润。

由于店主采纳了我的意见,所以当地群众很信任中华药房。营业额逐日增加。生意也逐渐兴旺发达起来。后来我又加强了对西医业务的钻研,并在药房的楼上开办了诊疗所,生意越发活跃起来。张家口市其它药房对中华药房的一举一动都非常注目,他们也仿照设立诊疗所。但他们的医生是外请的,看病和卖药是两回事,医生和药房要讲分成。而我们却不同,经理是我(开设诊疗所时我已当上了经理),医生还是我,因此条件都好于其它药房。旧社会同行之间竞争很厉害,相互之间都在争夺顾客,我不断改进经营方法,经常采取一些新的措施。例如旧社会张家口妓女院很多,妓女性病(俗语花柳病)普遍流行,而德国的六O六注射针剂,对此病疗效很好,注射后虽不能根除病源,但立刻即能解除一段时间的痛苦。妓女患者纷纷到医院注射此针剂,那时别的医院注射一次收手续费1元,我自定只要到中华药房买德国晌六O六针剂,可以免费注射。仅此一项中华药房每年就能售出六O六针剂数几千支之多。

我对待看病和出诊都极为认真,做到昼夜出诊,随叫随到。遇上危险病人,我都要多次去观察,以便掌握疑难病例。对于病重死亡者我总是找出原因并向家属讲解清楚。我对待病人从不摆架子,也不吹毛求疵。对家贫无力治疗的病人,特殊的不付钱也给治,有的可以缓期付款。当时我在张家口的名声很好,找我治病的人越来越多。对于穷苦百姓治了病交不起钱或欠帐的,为了避免从业人员有意见,这些钱我一律从医疗手续费项目中支付,这种办法对我个人的收入必然要减少,但对药房的收入却不受什么影响。我的目的是为了治好患者的疾病,团结好从业人员共同把药房经营好。

张家口市中华大药房


在中华药房的带动和影响下,张家口又相继开设了亚北、佛惠、中美灵术堂等西药房十余家。另外有些中药店也开始增设西药部,从此张家口的医药业务便逐渐发展起来。张家口的中华大药房在国内许多大城市都很有名望,在国外亦较出名。国外许多制药厂经常和我们保持联系,建立业务关系。国际邮局将张家口命名为Kalgan,并经常用这个代号把药物寄给中华药房。

“七七”事变后,日军向张家口推进。那时冯孚真正在中华药房,他料定日军肯定要侵占张家口,不愿再住下去。那时津浦铁路已中断,他遂从京绥线到太原,绕道陇海线南下回家乡。他堂弟冯成豪也去山西阴县躲避。冯孚真临行时委托我掌管中华药房,当时他将药房存款3000余元全部汇走,把濒于关闭仅有8位从业人员和一些药品的烂摊子交给了我。由于自己已经掌握了药房的全部业务,所以也有信心把它管理好,这样就在日军侵占张家口的前夕,我便当上了中华药房的经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