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遊江淮請您來 | 千年潛口 養生小鎮

徽州區

潛口

千年潛口 養生小鎮

徽州文化古鎮——潛口,雄距黃嶽、天馬之間,為黃山南面萬山之出口。潛口,古稱阮溪、潛川。“阮溪”指裡水坑經紫霞山麓流往塘貝的小溪。溪旁有阮公泉,在紫霞山靈官殿右側,即今潛口民宅所用之水井。此泉在《徽州志》和《歙縣誌》均有記載。泉名“阮公”,一為紀念軒轅大臣阮公,二為紀念“竹林七賢”阮籍叔侄。“潛”字亦有兩層含義,其一為紀念陶淵明([3]名潛)在此隱居,其二指此地為眾山之口,有萬峰潛伏於後,是謂之潛川或潛口。

潛口民宅

從遠處看,一堵堵翹角的白牆被灰色的小瓦勾勒出一幢幢民居的輪廓,像一幅幅酣暢淋漓的水墨畫,又像一幅幅高調處理的藝術照片。人在園中走,如在畫中行,隨時隨地都能領略迷人的畫意、醉人的詩情。它是你夢中的美麗家園……

潛口民宅,又名紫霞山莊,坐落於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潛口鎮紫霞峰南麓。潛口民宅是徽州明代傳統民居的徽派建築群。在一個小山巒上展示出各類不同古民居風貌,頗具匠心,潛口民宅從建築類型劃分有洞社、宅第、小橋、路亭、牌坊。在時間跨度上,從明弘治八年延續到明中晚期。清初名流黃宗羲、施閏章、梅庚、靳治荊等均涉足此地,並有題記於此。

1982年5月,國家文物局批准建立“明代民居建築群”,並列入全國文物保護計劃。按照“原拆原建、集中保護”的原則,將散落於歙縣境內民間且不宜就地保護的明清古建築進行集中保護,明清建築民居群別於1990年和2007年建成並對外開放,建成潛口民宅一座古建築專題博物館。

1988年1月13日,潛口民宅徽派建築群被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20年2月,潛口民宅對全國醫護工作者實行門票免費優惠政策。

唐模景區

唐模始建於隋唐、培育於宋元、盛於明清。它以擁有眾多品位較高的徽派古建築,特別在選位、營造、完善生存空間、規劃佈局等整體方面的一系列舉措堪稱徽派古村落之典範。

具有典型江南水鄉色彩和濃郁古徽州建築風格唐模水街,民居夾岸而建。一條40餘米長的避雨長廊臨水而設,並設有“美人靠”。周圍古橋、古樹、古井、古祠,共同為您營造一幅靜止的“清明上河圖”。

江南水口園林的經典——檀幹園。它建於清初,佔地十餘畝。園內三塘相連,擁有三潭印月、湖心亭、白堤、玉帶橋、笠亭等勝景為您述說一個個動人的典故、傳說。尤為珍貴的是境亭內珍藏的宋、元、明、清的十八位名家石刻,讓您領略一下古徽州文化的博大精深。

金紫祠

金紫祠是古徽州境內目前發現規模最大的祠堂,世稱“民間金鑾殿”“皖南小故宮”和“中國民間第一祠”。金紫祠坐北朝南,通進深達196米,佔地7000多平方米,氣勢恢弘,壯美絕倫。潛口金紫祠始建於1515年,是徽州明代祠堂建築的傑出代表之一,距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2004年被列入安徽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被評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走進金紫祠,感受徽州古建博大精深,學習徽州家族家風家訓,傳承中華民族優良傳統。

整個建築群沿中軸線對稱佈局,由南至北依次為:牌坊、三源橋、欞門、戟門、碑亭、儀闔、露臺、馳道、迴廊、享堂、寢殿。寢後配有坐西朝東之汪華公廟,為祭祀汪氏先祖越國公汪華而建。現存建築為金紫祠坊、戟門、碑亭、後寢及汪華公廟部分建築,其它建築遺址尚存。

新型冠狀肺炎“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全國醫護工作者不懼艱險,長期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金紫祠景區向全國醫護工作者免票一年、免費講解。

潛口古塔

潛口塔,又稱“潛口錐”。建於明嘉靖23年(公元1544年)是一座富有徽州文化特色的古塔。

潛口塔座落水口要處,造型別具,四面八角,外七而內四層。全塔高約60米,底層直徑10.4米,以上逐層按94%遞減,到頂層直徑7.2米,形成立錐體。塔內各層均有不同風格的神像、壁畫和歷代書法家手跡(現已不存)。塔頂採用葫蘆穹頂,這種營造手法,不僅是藝術的構思,而且取“收日月之精英,納天地之正氣於仙壺之中中”,萬物滋生而不息之意。體現了古代潛口人的審美意識和追求,也為後人研究留下了寶貴的資料。

蜀源

蜀源村位於黃山南麓,四面環山,古樹參天,有水環流貫穿全村,因地形極像四川盆地,故稱蜀源。是典型的江南水鄉風韻的徽州古村落。

古村蜀源,雖歷盡滄桑,但風韻猶存。具有濃郁明清建築風貌的石板路、小石橋、古民宅、古祠堂、古牌坊大都保存完好,與佳山秀水和諧相融。

村內炊煙裊裊,雞犬相聞,鄉村公路旁是一條由村子裡流出的水渠,溪水汩汩;兩側山巒迭翠,林木蓊鬱,鳥鳴清脆;山巒之間的谷地農舍掩映。

澄塘

澄塘村位於潛口鎮中部,交通便捷,潛歙旅遊公路及徽州綠道穿行而過。

澄塘村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生態養殖業,已初步形成了以規模養殖為主體、家庭散養為補充,專業協會為紐帶、產業化相配套的特色養殖格局。

坤沙

坤沙,地處黃山南麓,境內樂山,其顛海拔500餘米,歷來都稱“豐山尖”。舊制“豐山鄉”及今之豐樂河均取其中一個“豐”字,表達豐山腳下、豐樂河畔勞動人民對五穀豐登、豐衣足食的熱切向往與殷殷期盼。攀登豐山之顛,鳥瞰周邊,60裡屯溪,100裡歙南,盡收眼底。抗戰軍興,陸軍二十三集團軍進駐徽州,集團軍總司令唐式遵設總部於唐模,見豐山一帶地勢險要,居高臨下,猶如關隘,特設炮兵陣地於此,以收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效。坤沙村內有筠溪流過,潺潺溪水,川流不息,象一組韻律無窮的天然音符,伴隨著坤沙人日出而作,日沒而息,建設著自己豐樂美好的家園。

謝裕大茶葉博物館

謝裕大茶博園,坐落於鍾靈毓秀的徽州山脈腳下,毗鄰5A級古徽州文化國家景區,總基地面積近兩千畝。謝裕大茶博園分為一館四園:謝裕大茶文化博物館、黃山茶樹種優質資源保護園、高效雙茶示範園、黃山特色山珍種植園以及立體循環養殖園。

謝裕大茶博園是以茶為載體,具有旅遊、休閒和度假等功能的精品徽茶文化體驗旅遊目的地,同時集聚住宿、餐飲等經營主體,是全國首屈一指的全方位茶文化體驗區。從傳統的聽講解、品茶式的茶文化游到看、聽、採、制、泡、品,深入體驗徽州茶文化以及中國茶道,瞭解從一片鮮葉到一杯茶的蛻變。

美食

要想吃到地道的徽菜,那就不得不去如畫的潛口紫霞徽菜美食街,農家土菜,取材生態,土鍋燉燒,湯清味醇,香氣四溢。紫霞徽菜美食街阮溪水系彩光迷人,11處造型別異的徽派亭廊靜靜座立,兩側仿古紅燈籠為美麗的潛口增加了不少色彩,吃完飯,不防在美食街走走,看看樹立百年的古塔、牌坊,聽聽寂靜的流水之聲,暫且拋開所有的心愁雜念,感受久違的閒暇愜意。

餛飩:卷著肉泥,裹上餡子,投入滾水,散發出誘人餛飩香味,饞得個個口水直流。一碗熱騰騰餛飩的端出,舌尖滑動,瀰漫了味蕾。

臭鱖魚:這道怪味便是“臭”,超越了酸、甜、苦、辣、鹹,人間五味。“臭欲醉人”,一盤“臭鱖魚”端上桌,即便捂著鼻子,也要伸筷子嘗一嘗。

毛豆腐:街邊的小煤爐上,支著一口油鍋,老師傅將毛豆腐鋪滿鍋底。四周冒著油花,配上一勺辣醬,再點上些翠綠的香蔥,最純粹的徽州味道就呈現在你面前了。

刀板香:這道菜趁熱吃肥而不膩。刀板香意為肉在刀板上切吃是最美味的。

徽州綠道

徽州綠道的“綠”是指道路沿線秀美的鄉村田園景緻。找個晴朗的天氣,騎上單車,環遊徽州綠道,任由清風撩過長髮。粉紅色、如塑膠跑道般的小路豁然而出,在兩邊山色的映襯下,顯得賞心悅目。騎行在蜿蜒的徽州綠道上,常見到驢友三三兩兩,絡繹不絕,又或年輕情侶,並肩騎行,穿山過寨,滿是愜意。

上葉古道

上葉村,是歷史悠久的徽州古村之一。山林掩映粉牆黛瓦的古民居,千年銀杏樹拱衛村口,常年溪水靜流。春天,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和青翠竹林,將古村環繞其間,雞犬之聲相聞,村民在鳥語花香中勞作、閒聊。

走過一段橫路,與左側山谷延伸上來的石板路相接。兩側長滿了各種青翠的樹木、竹林,山風徐來,遠處啼鳥聲聲。傳說,高廟始建於唐代,後歷代重修。開間12米,進深20米,三間兩進,磚木結構。有粗大圓柱28根,廟左原有灶房、寢室等建築。高廟作為獨特的徽州祭祀文化,具有一定的標本意義,吸引著專家學者、善士信徒前往探古覓幽。

本文源自中國青年報客戶端。閱讀更多精彩資訊,請下載中國青年報客戶端(http://app.cyol.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