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陽桂生: 嬉水記鬧(《城祖六記》之三)

文化 || 陽桂生: 嬉水記鬧(《城祖六記》之三)


文化 || 陽桂生: 嬉水記鬧(《城祖六記》之三)

三 · 嬉水記鬧


這邊釣具還沒取來,那邊卻弄出驚天動靜,只聽平靜的護城河裡,爆出一聲巨響,接著是衝起一米高的水柱,然後散成水珠砸到水面上,像落下一陣雨。激起的浪環一波一波盪漾開。


“6500年後,將是一件出土文物。”


蔡永立是奇石收藏家,本土畫家和裝裱師,忽發奇想,製造一個驚天秘密,扔進了一塊大鵝卵石。


立即引發眾人吐槽,“扯蛋!沒經加工,談何文物?”


縣美協主席田勁發話:“這要篆刻家陳華刻成印章,丟進去,6500年後,那才是稀世珍寶,不僅有研究價值,還能據此還原6500年前的不為人知的場景。”


此話一說,大家就來了勁,紛紛吐槽、賣萌、吹清新風,牛逼越吹越大,說是丟進了一部長篇小說。所謂長篇小說就是在平靜的水面上投進一大石頭,激起波浪,搖動水草,驚動游魚,顛簸小船,驚飛水鳥,一環一環的波浪相逐,一直波及到岸邊,投石的地方已經平息,岸邊仍在動盪拍擊不已。你看剛才不是一部長篇小說?此話原創不知是誰?有說是澧縣籍國家一級作家韓少功,因為他前不久到了城頭山,寫了一篇《城頭山賦》的。有說是湖南師院美術教授任家蓁,教授嘛,傳道授業解惑之謂也。還有說是縣文聯作協主席譚曉春,也有說是常德作協主席陶少鴻,搞不明白誰發表了這番高論。記者萬傳文有些擔憂,這麼一砸,還不知砸到魚沒有?


文化 || 陽桂生: 嬉水記鬧(《城祖六記》之三)


津市作家龔峰正想加入寫穿越小說的序列,接過話頭,這魚一頭鑽過去,地球一個對穿過,那邊已是美國,這個時候,美國大亂,天上忽然下了一場魚雨,驚動白宮,找來斯·諾登、喬布斯,一頓研究,原來......這魚......來自中國,吃驚不小,秘而不宣寶藏起來。不信?今年城頭山10月開館,一定會有美國人先期來訪。


哈哈哈,大家都笑起來!


蔡永立聽說砸出了一部長篇小說,來神了:“我丟一塊小石頭呢?”


他說著,真丟了一塊,只見遠處河心裡“叮”的一聲,水面裂開一個小洞,石頭鑽了進去。劉尚平說:“這是一篇小品,500字的,老陽寫的一篇《城頭山看雨》。”


“啊,真的?”永立抓起一大把石子,撒向護城河平靜的水面。


“雜亂無章,正是老陽的散文啦。”老陽我撇了撇鼻樑下的一把列寧胡,不好意思,背過臉去,好一陣靦腆。


文化 || 陽桂生: 嬉水記鬧(《城祖六記》之三)

劉勇主任蹲在地上挑選石子兒,他是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寫得一手好字,是城頭山古城遺址研究的學者。他挑選的石子,有大有小,有紅有白。他手握石子站起來,忽左忽右,忽高忽低的拋出,好像他寫字,不急不忙,有條有理,劃出的拋物線,猶如五線譜上跳躍的音符,水裡也就傳來叮叮咚咚的聲響,有了音樂的節奏和旋律。


我說:“這是詩歌了,譚曉春正在譜寫的一部《文明舒捲城頭山》的長篇詩歌。”


“服你了!那我,打個水漂,看你怎麼說?”


“我來扔,我來扔。”攝影記者柏依樸撿起一塊薄片兒捏在手心裡,鬆開手指往上拋了拋,然後三根手指向上接住,斜著身子把石頭飆出去,石頭著水時並不沉下去像個小老鼠兒在水面上飛奔,一彈一跳,一彈一跳,彷彿彈著鋼琴,最後央勁了,節奏慢下來,像醉了酒,蹣跚著步子,軟不拉塌,一頭跌進水裡,再也不出來了。


大家都看呆了!


忽然醒過神來,“哎,真的,這叫什麼哦?”


“這叫啊......”我賣個關子,不馬上說出。說書人在緊要處是要賣個關子的。


這激起千夫所指,同仇敵愾,一齊聲討:“說!”


我怕這陣勢,跑開去,丟過來一句話:“這叫電視連續劇。”


文化 || 陽桂生: 嬉水記鬧(《城祖六記》之三)


陽桂生,生在東土,自號老陽,50後。喜歡觀察,喜歡思考,喜歡舞文弄墨。出版有散文卷《去看天邊》。

——————————

文化 || 陽桂生:垂釣記閒(《城祖六記》之二)


文化 || 陽桂生: 嬉水記鬧(《城祖六記》之三)

在看,在轉;向真,向善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