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不落国”式微,“美元霸权”登场:从"石油美元"到"粮食美元"

1999年元旦欧元正式诞生,打破了美元在全球石油体系中一家独大的局面,欧元作为法国、德国、奥地利、比利时、芬兰、荷兰、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爱尔兰、卢森堡和希腊等12国公用货币的身份,不仅继承了传统欧洲大陆势力在全球的影响与人脉,而且拥有相当于美国的GDP,因此,欧元自诞生之日起就天然地肩负起抗衡美元、促进多极化进程的历史使命。

事实上,石油输出国组织国家的石油,出口到美国和欧盟的数量大致相当,其中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和伊朗等国出口到欧盟的比例分别比出口到美国的比例高得多,而印度尼西亚、科威特、卡塔尔和阿联酋的石油则主要出口到日本。与之对应,欧佩克国家近40%的进口来自于欧盟,仅有约15%的进口来自美国。既然如此,石油出口国理应更灵活多样地采用进出口计价货币,规避货币错配的经济冲击。这决定了石油出口国集团必然存在采用符合自己利益的国际货币定价和结算的战略性要求。因此,除了美国,各产油国对“石油欧元”的构想并不排斥。

欧洲终于启动了“石油欧元”的进程,开始在中东产油国物色自己的“盟友”,这些“盟友”必须具备足够忠诚度和庞大石油产量两个条件。于是伊拉克进入了法德等国的视野。

伊拉克是全球第二大储油国,经历了海湾战争之败和遥遥无期的全面制裁,经济困顿,民生凋敝。其反美立场无可置疑。

1995年4月14日,在法、德、俄、中等国共同支持下,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986号决议,作为“向伊拉克人民提供人道主义必需品的临时措施”,允许伊拉克在联合国监督下每6个月出口价值20亿美元的石油。1998年2月安理会通过1153号决议,将其石油出口份额扩大到每半年出口52亿美元。其后安理会又通过1284号决议,决定取消伊石油出口上限。

作为回应,2000年10月伊拉克贸易部长萨拉赫宣布伊拉克的石油出口将“不用敌国货币---美元”而改用欧元,并请求将其联合国“石油换粮食”帐户上所有的美元换成欧元,11月份伊拉克央行又进一步宣布使用欧元替代美元作为进出口贸易结算货币。但总统萨达姆有所顾忌,未敢正式付诸实施,直到2001年10月7日美国联军对阿富汗开战后,12月24日伊拉克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阿扎维才宣布,决定从2002年开始正式以欧元替代美元作为外贸结算货币。

2003年5月,美国在未得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发动了“伊拉克自由”战争,最后连美国自己都承认,当时发动这场战争的理由并不存在。美国倒萨“获胜”后,立即恢复了以美元结算石油贸易。

2007年12月,伊朗政府宣布,由于美元不断贬值,已经不再是可靠的货币,伊朗决定在石油贸易中彻底停止用美元结算。伊朗年产石油量约2亿吨,出口量在1.3亿吨左右,约占世界总量的5%强,尚不足以撬动国际石油贸易的天平。但若加上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就有可能使全球大约20%以上的石油贸易退出美元交易,足以动摇石油美元的地位。如果再加上反美急先锋——委内瑞拉,以及巴西、安哥拉等拉美、非洲石油新贵,则接近40%的国际贸易实现去美元化,石油美元就要岌岌可危了。

当前美国以防止核扩散为由,对伊朗施加强大压力,实行经济制裁,威胁军事打击,可以说就是一场“石油美元”的保卫战。但是,美国越来越难以得到国际社会的必要支持度,伊朗的态度非但没有软化,反而变得更加强硬。

冷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强国,但“一超多强”以至“多极化”是正在强烈显现的历史必然趋势。如果美国不改变霸权主义经济政策,可以预料,在今后的一段时期里,世界贸易采用多种国际货币的合作行为必定越来越多。如果美国试图通过武力来维持其对石油的控制权,伊拉克战争证明,其代价之高昂,实际上已经不堪承受。如果因战争造成石油价格飙升,还将加速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崩溃。

无论美国能否维系石油美元于不堕,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按已知储量计,已经开采殆尽,大约只能支持四五十年之久,进入了倒计时阶段;美国若要维持美元霸权地位,就像1975年石油代替黄金那样,必须寻觅一种新的取代资源。

在能源领域,无论新、旧能源,都没有足以取代石油的品种。然而,美国悄然兴起了一场“页岩革命”,“非常规”石油(天然气)异军突起,崭露头角,渐成气候。

最近几年,美国成功地实现了一场意义重大的油、气“页岩革命(Shale Revolution)”,使得几将沦为“夕阳工业”的石油天然气行业浴火重生,筑建了不同凡响的能源强势底气,为今后上百年经济发展的能源供应消除了后顾之忧。

美国页岩革命成功,能源独立百年无虞

“日不落国”式微,“美元霸权”登场:从

美国是目前全球探明油页岩资源最多的国家,已知储量3.34万亿吨,成藏条件优越,折合页岩油3036亿吨,(约75%集中在科罗拉多州、犹他州和怀俄明州),占全球总量70%以上;其中可采储量在700亿~1 500亿吨之间,即便按低位700亿吨计,等于美国常规石油可采储量26.2亿吨的26倍,相当于世界第一富油国沙特阿拉伯的356亿吨的2倍。

另外,已探明美国可开采页岩气资源23.4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二位,为美国常规天然气可采储量6.93万亿立方米的3.4倍。

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些可采储量数据还在不断向上修正。

美国商界认为,油气页岩革命给美国的制造业带来了20年未有的好消息。这场革命有力地支持美国提升实体经济的结构性调整战略,首先带动的是石化工业由外包转向回归,以及钢铁工业枯木逢春。

有人估计,不消10年,美国可能实现梦寐以求的“能源独立”理想;整个美国工业有可能在油气页岩资源的基础上重建,因而大幅增加就业机会,显着提升内需消费活力以及实体经济全球竞争力,为美国经济重振雄风提供至关重要的支持力量;从此不必担忧欧佩克垄断石油市场的威胁,并可对欧洲市场等输出液化天然气(LNG),得以削弱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委内瑞拉和伊朗的能源资源影响力。

中国页岩气储量可观,可采储量高达36万亿立方米,占全球的20%,超过美国,为世界之最。

中国油气页岩储量丰富,含油率中等偏好,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的15个省和自治区,其中,吉林省、广东省、辽宁省合计占80%以上。估计全国油页岩总储量4800亿吨,相当于页岩油资源476亿吨,居世界第4位。

世人必须立足现实,清醒地看到当今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为主,水力和核能为辅的“旧能源”时代,与“新能源”时代之间,存在一个青黄不接、险象环生的“能源峡谷”过渡期,从现在算起,历时恐怕不止百年。一场开发新能源的技术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展开。令人眼花缭乱的形形色色的“可再生”能源,诸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以及废弃物热能等,十年来增加了3倍,但2010年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费中只占1.8%,全球电力消费总量中仅有1.3% 来自“可再生”能源(不包括水电);从实用意义来说,还处于小打小闹的阶段。真正在数量级上堪以有效取代常规化石燃料的大容量“可再生”能源,开发步伐极其迟缓,倘非出现奇迹性突破,很难在短期内产生飞跃。

随着传统石油资源趋于枯竭,可期页岩油气将在不久的将来在全球能源领域扮演要角。美中两国页岩油气储量之丰,需量之鉅,势将极大地改变目前的能源资源地图,以及相应的地缘经济政治格局。

如今炙手可热的“石油美元”终要退出历史舞台。那么用什么实物资源来取代石油支撑美元呢?或许正是基辛格博士的另一大选项——“粮食供应”(Food Supply)。

“谁控制粮食供应,就控制了人类。”(Who controls the food supply controls the people—亨利·基辛格)

无论事态如何发展,“石油美元”还是“粮食美元”货币体系,如同整个美元霸权一样,都是人类史上特定条件下的一种暂态。本轮金融危机充分彰显了这种霸权体系的不可持续性,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任务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在全球范围内制定一个公正而稳定的货币体系原则,形成大多数国家都能接受的新的货币体系机制,是为势在必行,大势所趋。

(思进注:除注明作者之外,所有文章皆为思进原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