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北控水務的“水之道”疫情防控下的水資源面面觀

【精品能源內容,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解密北控水務的“水之道”疫情防控下的水資源面面觀

北控水務稻香湖再生水廠

“勤洗手,每次洗手不少於30秒”“加強對工作和生活區域沖洗”“去了醫院最好儘快洗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因全面阻擊病毒的需要,居民用水量明顯增加。同時,疫情保障物資產量的猛增也導致多地用水緊張,個別地區開始實行水資源統一調度令制度,實時調度水源水量,確保疫情期間生產生活用水需求及供水安全。

水,我們習焉不察的珍貴資源,因疫情突至,再次進入視野重點。我國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為世界水平的30%,大部分地區缺水或嚴重缺水。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深化,對水資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水環境汙染問題隱患。如何高效開發利用水資源、保護水環境成為全社會需要共同面對的挑戰。

北控水務作為水務環境行業領軍企業,始終將目光聚焦在水資源的高效開發與可持續利用,以及水環境生態的守護上,不斷探索實踐水汙染治理與水資源再生,促進汙水資源化處理,探索水環境治理與水資源配置的優化組合。

汙水資源化:實現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共贏

疫情期間,北控水務的各大水廠不但沒有“停擺”,而且均處於高效運轉狀態,為守護水質安全做到“滴水不漏”。

位於北京海淀區翠湖溼地附近的北控水務稻香湖再生水廠在汙水處理工藝上,採用國際領先的地下MBR膜生物處理+臭氧消毒工藝,保證再生水處理水質符合北京市地方標準和嚴格的水質要求。目前水廠生產線全速運轉,源源不斷地接納著來自周邊冷泉、韓家川等地的汙水。黃黑的汙水通過系統的物理、生物、化學過程及臭氧+次氯酸鈉消毒等工序後,恢復清澈,一路流入道路、綠地等市政公用區域,作為市政雜用水;一路通過周家巷溝排入南沙河,作為生態補給用水,提升河道水體質量;第三路作為北部京能熱電廠的生產冷卻用水,進入生產環節,繼續創造經濟價值,服務首都。

北控水務稻香湖再生水廠只是北控水務對汙水進行深度處置、實現水資源化循環利用的一個案例。從汙水處理廠轉型到再生水廠,正成為遍佈全國的北控水務項目的突出特徵。如:北控水務崑山北區、三水等多個再生水項目已運行多年,以及正在全力建設的銀川第一再生水廠項目等。

大量的汙水無序排放是汙染,有效利用就是豐富的資源。對汙廢水通過深加工,提取汙廢水中的水、鹽等有價值的資源,實現資源循環,是減輕水汙染、解決城市缺水問題、支撐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效途徑之一。

早在2016年,北控水務就聯合科研院校成立了我國在城市汙水領域唯一的國家級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城市汙水處理及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進行技術研發創新,並積極將傳統汙水處理廠升級改造為再生水廠。“目前北京中心城區已經全部完成再生水廠改造,出水主要指標達到地表Ⅳ類標準。再生水生產供應能力佔總處理水量的99.04%,主要應用於城市河湖補水、景觀用水、工業冷卻以及市政用水等領域。”北控水務執行總裁李力介紹道。

從廢水中能獲取的價值不僅僅是可循環利用的水資源,還有高品質的鹽及熱量。在北控水務股權合作生態企業——金科環境公司參與的高陽縣眾多中小型印染企業的環保升級和清潔生產工作中,通過對每個印染企業自有的汙水處理系統改造並新增再生水及鹽回收處理工藝,從廢水中提取回用高品質純淨水(95%循環利用)、高品質的鹽,並回收了廢水中的熱量。這不僅為企業節約生產成本,還為社會節約了優質水資源、鹽和能源。

金科環境開發並實施的唐山南堡汙廢水資源化項目在2019 年 4 月英國倫敦舉行的 GWI 第十三屆全球水峰會入圍“2019 全球水獎 Global Water Awards 年度最佳工業水處理項目 ”,這是全球四大工業水入圍項目中,中國唯一入圍工業水項目。

新生水、海淡水:緩解缺水城市飲用水難題

我國作為缺水國家,不僅存在水量性缺水,水質性缺水也很嚴峻。短缺的不僅僅是工業用水,還有生活飲用水。尤其是甘肅、青海等西北部地區,以及山東、天津等沿海地區。

北控水務也一直致力於探索缺水地區新水源的開發利用, 新生水AQENT 科技品牌正是北控水務在尋求水資源高效開發和可持續循環利用的重大實踐。

新生水,這一概念最早由新加坡提出,是指對經二級處理後的市政汙水和工業廢水再採用雙膜法(微濾/超濾+反滲透)和消毒處理後生產的高品質再生水。

數據顯示,新生水的出水水質標準要高於飲用水,接近純水的標準,每處理1億噸廢水轉換成新生水能減少3萬噸COD的排放,0.1萬噸氨氮的排放。同時每1億噸廢水轉換成的新生水,能夠滿足22萬人1年的生產和生活使用,並創造產值約120億元。

“新生水AQENT 採用了北控水務先進的自主核心技術,產水經過多達189項檢測,水質大大優於世界衛生組織、美國環保局和我國對飲用水的標準要求。” 北控水務高級副總裁楊光介紹道。早在2017年,此技術就在北控水務樟宜Ⅱ新生水項目中得到應用,並獲得了新加坡政府的高度認可。2018年7月11日,聯合國第八任秘書長潘基文蒞臨北控水務樟宜新生水廠考察,並在生產線上品嚐了新生水。

海水淡化也是有效途徑之一,尤其是對於沿海地區及島嶼,建設海水淡化的項目,可以保障沿海居民飲用水和工業補水等穩定供水。

北控水務自2009年以來積極開展海水淡化相關研發和創新,掌握了海水淡化項目的關鍵核心技術和系統集成能力,並在多地實施了海水淡化項目。2014年,北控水務在三沙市政府所在地永興島以及鴨公島、羚羊礁和北島等地建設海水淡化設施,保障了當地軍民用水,結束了三沙靠船補給淡水的歷史。

2018年,北控水務簽約山東省長島縣2000噸/日海水淡化市政供水項目。目前該項目已進入試生產階段,預計今年4月底正式運行。運行後所產淡水將全部進入當地市政供水管網,為解決長島居民飲水問題貢獻積極的力量。

水環境綜合治理:新理念打造美麗河湖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趨穩,許多人走向戶外,居住地周邊的水上生態公園、公共步道成為大家“透氣”首選。

新鮮的空氣、優雅的景色離不開美麗河湖,水清岸綠也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具體需求。北控水務立足公眾實際需要和生態環境系統現狀,不斷優化創新水生態治理理念,圍繞水生態環境系統的整體改善,以“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景觀、水文化、水管理、水經濟、水生活”九大主題特色,營造“生產型、生活型、生態型”濱水空間,為政府及地區發展提供綜合解決方案及創新服務,同時帶動當地產業升級,為公眾提供綠色宜居的生活環境。

北控水務沙坪河綜合整治(一期)工程是鶴山市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北控水務承接項目後,以鶴山市整體水環境效果最大化作為出發點,以水質提升為目標導向,從城鄉共享、傳統與現代共享、生態與人文共享理念出發,通過城市防洪、道路橋樑、洲灘景觀、河道清障清淤及截汙管網等五大系統,近期17項工程,中期9項工程,遠期8項工程,實現供排水一體化、水務水環境一體化、廠網河一體化、城鄉一體化、環境管理智慧化、環保教育常態化,打通城鄉供水、城鄉治汙、河流修復、空間貫通、文化景觀的流域治理全產業鏈。

目前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並取得初步成效。沙坪河城市段恢復生態,河水COD濃度降低47%,總磷濃度降低38%,消滅黑臭現象。通過對供水廠的標準化管理,供水管線的提質改造,實現給水水質達標率100%,為40萬鶴山人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飲用水。該項目作為“城鄉二元結構特徵的全流域治理”範本,被評為廣東省流域PPP試點。

不僅是鶴山沙坪河項目,2019年,北控水務負責的北京大興新鳳河、杭州餘杭塘河成為省市級示範項目,福州鼓臺中心區水系綜合治理項目也成功入選生態環境部與住建部示範項目,僅在2019年便受到各級政府表彰8次。

截至目前,北控水務擁有水廠1252 座,其中包括1058 座汙水處理廠、162 座供水廠、30 座再生水廠及2 座海水淡化廠,總設計能力為3938.9萬噸/日;擁有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30多個,治理河流長度1500多公里,管網長度超6000公里,流域治理面積超過7000平方公里。這串數據的背後,是北控水務為緩解水資源緊張、改善水環境生態的不斷探索與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