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 Re, Me, Fa, So, La, Ti, Do的由來

Do, Re, Me, Fa, So, La, Ti, Do的由來

為了確保一些古老的歌曲不會被遺忘,11世紀的本篤會修士發明了一種記憶歌曲的記譜系統——朱莉·安德魯斯在《音樂之聲》中演唱了他的作品

修道院筆記

如果你是900年修道院的唱詩班,你會在幾周、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裡學會一首讚美詩。你必須跟隨你的指揮在一個被稱為單絃的單絃樂器上演奏每一個音符,單絃樂器既用於調音也用於演奏。然後你必須記住那首讚美詩好幾年,即使你記住了越來越多的音樂片段。這是一個令人驚訝的艱難過程,尤其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記憶往往會崩潰。

Do, Re, Me, Fa, So, La, Ti, Do的由來

吉多·達阿雷佐(1025年他搬到阿雷佐修道院前的“吉多”)的任務是在這座城市的大教堂訓練歌手。他已經以音樂創新而聞名,但正是在那段時間,他發明了我們今天仍然使用的五行作曲法。不管怎樣,差不多吧。如果你曾經看過一首寫下來的音樂,你會意識到圭多想出了什麼。他的系統有譜號——音樂開始時的捲曲形狀,告訴你在什麼範圍內演唱——和分散在一組線條上的音符,指示不同的音高和音程。但是和今天的版本有些不同。圭多還將顏色融入了他的系統,用紅色標出了F和黃色標出了C的位置,給了他的學生一個音樂書籤,他們可以用它來保持自己的節奏。

你也許會更清楚地知道“Do, Re, Me, Fa, So, La, Ti, Do.”吉多也想出了這個辦法。

Do, Re, Me, Fa, So, La, Ti, Do的由來

讚美詩“Ut queant laxis”比吉多在阿雷佐的任期早,但吉多用他的新記譜法系統武裝起來,確定了歌曲中音階的步驟,以使每個音符的音調易於記憶。該模式取自每首讚美詩音樂短語的第一個音節,每一個音節從最後一個音符開始。結果如下:“Ut,Re,Mi,Fa,Sol,La,Si。”想象一下在瑞士阿爾卑斯山歌唱。

隨著時間的推移,“ut”被“do”所取代,後者更容易發音。“Si”也發生了變化——因為他已經有了“Sol”,把“Si”改為“Ti”使得模式中的每一步都以不同的輔音開頭。

Do, Re, Me, Fa, So, La, Ti, Do的由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