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名句默寫錯別字氾濫?這個方法幫你,寫對字,拿滿分

右上角添加“關注”,收穫更多語文學習的乾貨哦~

近幾年,高中教學改革的呼籲聲越來越高,改革的步伐也越走越快。這不,《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閃耀登場了。

高中語文|名句默寫錯別字氾濫?這個方法幫你,寫對字,拿滿分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了“學習任務群”的概念,並設立了一個“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的任務群,旨在讓學生“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獨特魅力,增強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

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卻發現,即便是認知水平較高的高中生也是錯字頻出。默寫一篇課內文言文,常見的漢字經常寫錯,生僻字的錯誤率更高。

這可怎麼辦呢?課程標準的任務完不成,關鍵是考試中的名句默寫也拿不到滿分呵!

高中語文|名句默寫錯別字氾濫?這個方法幫你,寫對字,拿滿分

其實呀,我們可以把文字學的知識引入到文言文的教學中來。以形象有趣的古文字來增加學生對漢字的興趣,既可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又可以幫助我們完成課程標準規定的任務,還能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加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認同感,一舉多得。

最重要的是,學生理解了漢字的演變,也就明確了漢字的書寫,那麼,名句默寫拿滿分,不是輕而易舉嗎?

近幾年高考語文不斷改革,名句默寫題型也在不斷改革,由識記型默寫逐步過渡到理解型默寫,難度逐漸變大,分值趨於固定,綜合各地高考試卷比較分析,以6—8分為多。

看似簡單,實則難以得到滿分,錯因眾多,比如寫錯別字、寫錯句子、漏掉或添加虛詞等,這其中又以寫錯別字現象突出,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學生難以理解記憶,只是機械記憶。以形象有趣的文字學知識引導學生理解記憶,便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蘇軾的《赤壁賦》是課程標準要求的必修篇目,因其情感抽象,學生不易理解,默寫時錯別字頻出。下面以《赤壁賦》中常見錯別字為例,舉例說明如何把文字學知識有效地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

1、槳與漿

“桂棹兮蘭槳”一句中的“槳”字,很多學生誤寫為“漿”,二者區別在於:

槳,小篆作

高中語文|名句默寫錯別字氾濫?這個方法幫你,寫對字,拿滿分

槳(小篆)

《說文》:“從木,將聲。” 本義為划船用具,短小者稱“槳”,長大者曰“櫓”。

漿,小篆作

高中語文|名句默寫錯別字氾濫?這個方法幫你,寫對字,拿滿分

(漿)小篆

《說文》:“從水,將聲。” 本義指古代一種含有酸味的飲料。

兩者都是形聲字,聲旁一樣,表義的形旁不同,兩者的含義有所不同。在文中,“桂棹兮蘭槳”一句中的“槳”,是划船的工具,表示船槳的意思,應為從木的“槳”。

2、郎與朗

“此非曹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中的“郎”字,很多學生誤寫為“朗”。二者音同,表義上卻有很大的區別:

郎、朗字形相近,郎,我們知道,是對男子的敬稱,稱自己的兒子為“犬子”,稱別人家的兒子就要叫“令郎”。再比如,“新郎”、“伴郎”。

可是,你知道嗎,“郎”在造字之初,可不是這個意思呦!

“郎”,小篆作

高中語文|名句默寫錯別字氾濫?這個方法幫你,寫對字,拿滿分

郎(小篆)

《說文》:“魯邑也,從邑,良聲。”

也就是說,“郎”本義指古邑名,即魯亭,在今濟寧境內。其右邊形旁“邑”字的寫法,在簡化字中變成了右邊的“阝”。

簡化字中的右“阝”,表義上多與地名、行政區域有關。如“鄒”,《說文》:“鄒,魯縣古邾國,帝顓頊之後所封。”意思是說,鄒,是古代一個小國家的國名。春秋時叫“邾國”,又稱“邾婁國”。戰國時,魯穆公將其改稱為“鄒國”。漢置鄒縣,屬魯國,在今濟寧市。唐為鄒縣,歷代沿襲,明清時皆屬兗州府。

再如“郊”,周朝,距離國都五十里的地方叫近郊,百里的地方叫遠郊。

“朗”,小篆作

高中語文|名句默寫錯別字氾濫?這個方法幫你,寫對字,拿滿分

朗(小篆)

《說文》:“明也,從月,良聲。”

形旁與月亮有關,本義指明亮,如《蘭亭集序》中有“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一句。

《赤壁賦》一文中的“周郎”,是對周瑜的美稱,使用的是“郎”的引申義,與表示“明亮”義的“朗”無關,應用“郎”而不用“朗”。

這裡亂入一句,能把“郎”寫成“朗”,還真不是一般人。周瑜知道了,會不會去你的夢裡找你?

3、駕與架

“駕一葉之扁舟”中的“駕”字,很多學生誤寫為“架”。二者的區別如下:

“駕”,小篆作

高中語文|名句默寫錯別字氾濫?這個方法幫你,寫對字,拿滿分

駕(小篆)

《說文》:“馬在軛中。”

軛,指的是駕車時套在牲口脖子上的曲木。既然馬已經被套在車軛裡,那可就由不得馬兒胡亂跑了,就可以控制這匹馬,拉著車上的你,去你想去的地方了。由此,“駕”引申出“操縱,駕駛”之義。白居易《賣炭翁》裡有“曉駕炭車輾冰轍。”“駕炭車”也就是駕駛炭車的意思。

“架”,小篆作

高中語文|名句默寫錯別字氾濫?這個方法幫你,寫對字,拿滿分

架(小篆)

《說文》:“從木,加聲。”

本義指棚架,想要一個車棚,需要有人搭架子,由此,“架”引申出“建造,搭設”的意思。比如戰爭片中,經常會看到“架大炮打敵人”。

《赤壁賦》一文中的“駕一葉之扁舟”,是指駕馭一艘小船的意思,應為表示“駕駛”義的“駕”。

4、蝣與遊

“寄蜉蝣於天地”中的“蝣”字,學生經常寫作“遊”,多是音同形近造成的錯誤。

這裡比較複雜,涉及到“斿”字。

“斿”甲骨文作

高中語文|名句默寫錯別字氾濫?這個方法幫你,寫對字,拿滿分

斿(甲骨文)

金文作

高中語文|名句默寫錯別字氾濫?這個方法幫你,寫對字,拿滿分

斿(金文)

從㫃,從子,本指古代旌旗上面的飄帶或下垂飾物。

“㫃”,甲骨文作

高中語文|名句默寫錯別字氾濫?這個方法幫你,寫對字,拿滿分

㫃yǎn(金文)

象形字,像一面飄揚的旗子,豎立的部分代表旗杆,旗杆頂端是一些羽毛類的裝飾物。這些東西很小,所以又從“子”,表“小”義。

後“斿”字義分化,引申出“游水”、“遨遊”之義,“斿”也不再單獨成字,根據字義不同,分別加上不同的偏旁以示區別。表“旌旗飾物”之義,加“㐬”寫作“旒”來表示。

“遊”小篆中加

高中語文|名句默寫錯別字氾濫?這個方法幫你,寫對字,拿滿分

水(小篆)

寫作

高中語文|名句默寫錯別字氾濫?這個方法幫你,寫對字,拿滿分

遊(小篆)

專用以表示“游水”之義。

“蜉蝣”二字中的“蝣”,小篆寫作

高中語文|名句默寫錯別字氾濫?這個方法幫你,寫對字,拿滿分

蝣(小篆)

下面是蟲子的象形,與蟲有關,所以偏旁為蟲,而不寫作“遊”。

經過這樣的講解,是不是對漢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理解了漢字的演變,知道每一個漢字的意思,文言文的名句默寫,還會寫錯別字嗎?

你轉發收藏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