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講述: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道家的祖師爺老子的思想,“後其身而身先”。老子告訴我們一個原則,道家的思想認為人畢竟是自私的,不自私不叫做人,好像天生萬物,人的自私是應該的。

不過人要完全自私,必須先要大公,尤其《老子》這一句話。譬如軍事哲學上,做領袖的人、帶兵的人,乃至當家長、班長都要懂“後其身而身先”。利益先給別人,自己放在最後,最後的成功才會是你。如果碰到利益、機會自己先抓,最後不但失敗,恐怕這一條命也會丟掉。所以,真正的道理“後其身而身先”,就是危險事自己先衝鋒,尤其一個好的帶兵官,什麼艱苦都是自己來,你一上前,後面就統統跟著上了,如果你叫別人去打,自己向後面倒退,你早完了。

這個思想觀念,在我們文化裡,也有范仲淹的千古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表示應該如此立志,才是知識分子的氣度。自己挑起來天下一切的痛苦,眼光遠大,幫助社會國家,天下安定了,大家都得到了安樂,然後自己才敢求安樂。

千古名言是不錯,范仲淹這是偷老子“後其身而身先”的觀念。不過寫文章不怕偷,偷得巧妙就是好文章。偷來當然要改頭換面,要裝扮一番,那就是好句子了。

——整理自《列子臆說》

南懷瑾先生講述: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想領導大家,自己必須把本身的利益擺在後面。這句話要注意了,年輕人讀到這裡,不要誤以為要打仗的時候,你們先上前線,我在最後面打。這話不是這個意思,而是指本身的利益放在最後。老子在上經已經講過,“後其身而後身先”,有好處時,領導人要讓被領導的人先得,剩下來才自己去拿;如果沒有剩下來也沒有關係,我就不要了。假使遇到困難時,我先去面對,你們在後面一步,這就是領導的原則,也是領導人的道德。

*****

得道的聖人能效法天地的法則立身處事,去掉自我人為的自私,把自己假相的身心擺在最後,把自我人為的身心,看成是外物一樣,不值得過分自私。只要奮不顧身,為義所當為的需要而努力做去。那麼,雖然看來是把自身的利益位居最後,其實恰好是一路領先,光耀千古,看來雖然是外忘此身而不顧自己,其實是自己把自己身存天下的最好安排。

所以,結論便說“非以其無私邪”,豈不是因為他的沒有自私表現,“故能成其私”,所以便完成他那真正整體的、同體的大私嗎?當然,這個“私”字和大私,也可以說是以幽默的相反詞,反襯出真正大公無私的理念。

明白了這個道理的奧妙,我們再來看看道家黃老的這種學說,在歷史上作為成功的指標,到處可見。尤其用在領導軍事的兵略上,用在領導為政的政略上,所謂 “身先士卒”、“公而忘私”等等名言,便成為千古顛撲不破的無上法則。講到這裡,姑且讓我們說一句古今不易的笑話真理:“千古文章一大偷”。我們在童年的時代,都讀過范仲淹的《岳陽樓記》,範先生在這篇大作中的名言,便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流傳警句。文章的大手筆,範先生確實當之而不愧。但是卻偷襲了老子的“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語意而加以引申,那是毫無疑問的。“幹古文章一大抄”也好,“一大偷”也好,要偷得好,偷得妙。至於現代人,完全抄襲他人,卻不註明出處,反以此自以鳴高,那真是違反“盜亦有道” 的道理,不值明眼人的一笑,只好由他們瞎鬧瞎起鬨了

。(一笑)

——整理自《老子他說》

---------------

所謂有人成了道成了仙,都是聽說的而已,最後訪問結果,都是“事出有因,查無實據”。你們去看古書《抱朴子》,那是道家正統的書,葛洪寫的,神話特別多,所以說,不說神話不叫做道家。但是道家這個理論絕對是正確的,我可以說保證是真的,只是人不容易做到。原因是什麼?修道家有一個條件,“善行為先”,要多行善事功德,只顧自私在那裡打坐修道,不肯為他人做一點事情,那是世界上最自私的人,不會成就的。

我常常說修道的人最自私,兩腿一盤,眼睛一閉,說我要修道,不要吵我,什麼事情我都不管,萬緣放下。拿萬緣放下這一句話逃避現實,實際上他什麼都沒有放下,他最大的慾望擺在前面,就是想長壽。道家的老祖宗老子講的,“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你把自己擺下,先為人,不怕你不活著;如果先自私為自己,最後你先走路。

——整理自《我說參同契》

------------

人都經常在煩惱恐懼中,例如你們中有的人馬上要大學畢業了,覺得前途茫茫,就是一種恐懼。無畏佈施就是消除別人的恐懼。我常講,有時碰到極度絕望的人,都準備要自殺了,我就對他說,你等三天,三天之內一定會有解決的辦法。其實我說這話一點把握都沒有的,按戒律是犯了妄語戒。可是他得到精神支持,過了一天半就不想死了,我寧可犯戒,這划得來嘛。這一句謊話救了他,就是無畏佈施,真的無畏佈施是大政治家、大救世主的行為。

老子說“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你把自己拋開,先謀大家的利益。大家有利益了,那我不怕沒利益的。後來范仲淹把這句話發揮成“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也是無畏佈施的精神。

——整理自《維摩詰的花雨滿天》

------------

所謂“先”,就是在“為政”的原則上作領導人,一切要為人之先。關於先,大家都讀過宋儒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其中有句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個“先”的觀念,即從《論語》這裡來的。中國政治哲學解釋“先”字,多半用老子的話“外其身而後身存”。為政作主管的,尤其是作戰帶兵的,都是這樣:自己站在前面,有艱難困苦與辛勞,我領先擔負了;利益方面也是先讓人家,自己不要,這是“外其身”,而實際上最後的成功還是自己,這是領導的“先之”的道理。

——整理自《論語別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