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煎包暄軟不塌陷有訣竅,學會這幾步,金黃有冰花,比賣的還好吃

水煎包是最普通的、最常做的一種家常麵食,以往水煎包的製作還停留在小眾化,大多數人主要是通過購買,水煎包的烹飪做法也只掌握在少數人的手裡,如今網絡通達,各種美食做法再也不曲高和寡,逐漸的普及,於是家庭烹飪成了當下生活重要的一環,而多數人是半路出家,那麼在製作上定有所欠缺,做水煎包翻車的大有人在。

水煎包暄軟不塌陷有訣竅,學會這幾步,金黃有冰花,比賣的還好吃

對於我個人來講,標準的家庭主婦,掌握各種麵食技巧也是居家過日子最基礎的,只要是得空,我家總會變著花樣地搗鼓面食,因此也總結出不少的小竅門,比如說水煎包,要想水煎包蓬鬆暄軟不塌陷,不僅僅是和麵要注意,期間的發酵,以及下漿水的手法都至關重要,只要錯了一步,就前功盡棄,所以說做麵食還是個技術活。

水煎包暄軟不塌陷有訣竅,學會這幾步,金黃有冰花,比賣的還好吃

曦媽前期也分享過多次水煎包製作方法,總有很多朋友有疑問,今天通過所涉及的問題,再系統地講述水煎包的製作過程,學會關鍵的幾步操作,暄軟不塌陷,還有冰花,外表金黃酥脆,圓鼓鼓的,比賣的還好吃,掌握了訣竅,以後在家隨吃隨做,再也不用出去買了。

水煎包暄軟不塌陷有訣竅,學會這幾步,金黃有冰花,比賣的還好吃

水煎包

材料:麵粉300克、溫水150克、酵母粉3克、白糖3克、韭菜一把、黑木耳一把、雞蛋4個、蝦皮適量、姜一塊、白胡椒粉一勺、五香粉一勺、鹽適量、醬油兩勺、雞粉適量、香油適量、食用油適量。

做法:1.先和麵。將麵粉、白糖、酵母粉放入面盆中拌勻,然後緩緩地倒入溫水,用筷子攪拌成棉絮狀。水的含量自行增減,只記住和成的麵糰不能太軟,跟蒸饅頭差不多的硬度即可,這是暄軟不塌陷的重要一步。

水煎包暄軟不塌陷有訣竅,學會這幾步,金黃有冰花,比賣的還好吃

2.揉麵團。儘量揉到三光(手光、盆光、面光),這樣麵糰醒發得更均勻,做出來的麵食也更加細膩,口感極好。比較懶得,揉得沒有乾麵粉就行了,比如說我。放溫暖處發酵2小時,發酵至2倍大即可,發酵程度也要把控好,發酵過頭和沒發酵完全都會直接影響水煎包的鬆軟程度。

水煎包暄軟不塌陷有訣竅,學會這幾步,金黃有冰花,比賣的還好吃

3.調餡。韭菜切成蒸包子大小的韭菜丁,雞蛋要先從油鍋裡煎熟,滑散成雞蛋碎,黑木耳提前泡發至沒有硬塊,切成碎丁。將韭菜丁、雞蛋碎、黑木耳、一把蝦皮、薑末、白胡椒粉一勺、五香粉一勺、醬油兩勺、雞粉適量、香油適量,放入料理盆,攪拌均勻後加入少量的食鹽調味。食鹽最後放可減少韭菜出水。

水煎包暄軟不塌陷有訣竅,學會這幾步,金黃有冰花,比賣的還好吃

4.發酵好的麵糰要先揉幾下排排氣,這樣麵糰氣孔較小,會比較的細膩光滑。排氣後,將麵糰分成大小均等的小劑子,​擀成稍微有點厚度的面片,要中間厚兩邊薄哦!

水煎包暄軟不塌陷有訣竅,學會這幾步,金黃有冰花,比賣的還好吃

5.取一個面片放在掌心位置,然後往裡面的填餡的時候,注意要每填一次餡就要壓實,這樣才能放更多的餡料,大概放個4勺左右,右手食指與拇指,沿著逆時針方向捏褶子,直至收口,就是包包子的手法,不明白的可以看視頻教程,一清二楚。

這一步只要達到餡料不外漏即可,不需要包得多麼漂亮。

水煎包暄軟不塌陷有訣竅,學會這幾步,金黃有冰花,比賣的還好吃

6.​平底鍋或者是電餅鐺、電飯鍋,只要是平底的即可。開中火,加入適量的食用油,將收口朝下放入煎鍋,煎大概1分半的時間,底部已經定型,而且稍微有點金黃,這時要下漿水了。

水煎包暄軟不塌陷有訣竅,學會這幾步,金黃有冰花,比賣的還好吃

7.這是水煎包製作中最重要的一步。按照一勺澱粉加五勺水的比例,調好漿水,在水煎包互相之間的空處慢慢的倒入漿水,最後水的位置大概在水煎包的三分之一處​,蓋蓋子開大火,直至

熬幹水分後關火,再趁2分鐘掀鍋蓋,這也是不塌陷的重要之處。

水煎包暄軟不塌陷有訣竅,學會這幾步,金黃有冰花,比賣的還好吃

水煎包鬆軟不塌陷,一個個白白胖胖,搭配上酥脆的皮,比賣的還好吃。韭菜的鮮香與油煎的香氣,令人不自覺的流口水,賊好吃!做水煎包還得這餡才夠味,趁著現在韭菜正鮮嫩,趕緊做起來吧。

水煎包暄軟不塌陷有訣竅,學會這幾步,金黃有冰花,比賣的還好吃

小貼士:1.和麵時的水量要掌握好,可以跟蒸饅頭和麵的比例相同。2.第六步中,煎的底部是否成型發黃,可以通過看煎包表面,若是看著比較鼓,這時煎包內部受熱均勻,準備下漿水即可。3.水煎包喜歡吃冰花的,要注意調製漿水時,用澱粉

,且澱粉少水多。還有漿水的量也要把控好,太少容易不熟,太多容易導致餡過於熟爛。4.下漿水時一定要在空處倒水,不然發好的面容易回縮。5.最後熟了之後不立馬掀蓋子,趁2分鐘再掀蓋,這樣才不塌陷。

​大家好,我是曦媽,非常的歡迎大家與我共同探討美食家常做法,用最簡單的食材,做出不一般的味道,力爭將所有小吃搬進自家廚房,歡迎各位食友在下方留言,提出寶貴建議,互相切磋手藝,互相學習,讓我們共同在做美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做得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