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的本質》:我們與成為窮人的距離有多遠?

一部香港紀錄片叫《窮富翁大作戰》,每一集邀請一位名流人士去體驗社會基層人士的貧窮生活,其中有一集邀請到服裝品牌G2000的創始人田北辰,去體驗環衛工人的生活,時薪只有25元港幣。一開始他信心滿滿。

經歷了兩天的繁重的體力活,住在只能容納一張床的“棺材房”,連吃一頓像樣午餐的飯錢的飯錢都拿不出來。

《貧窮的本質》:我們與成為窮人的距離有多遠?

上節目之前的豪言壯語再也說不出來了,他在節目中說道:“我已經完全沒有心情去考慮其它,我努力工作,只是希望吃一頓好的。”

貧窮的困境,難道真的是難以克服的嗎?造成貧困的原因是什麼?有沒有一些方法可以幫助擺脫窮困的現象呢?

對於這一些疑問,《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這一書中,能夠給我們不小的啟發。本書是印度的阿比吉特•班納吉與法國的埃斯特•迪弗洛這兩位作者合著的。兩位作者是夫妻,而且都是麻省理工的經濟學教授,在2003年,他們聯合創建貧困行動實驗室(J-PAL),致力於確保扶貧政策的制定基於科學依據,從而減少貧困人口,其研究成果已贏得國際認可,獲西班牙畢爾巴鄂比斯開銀行年度“知識前沿”獎。

《貧窮的本質》:我們與成為窮人的距離有多遠?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以上兩位作者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埃絲特·迪弗洛獲獎的時候只有47歲,更是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同時也是史上第二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女性得主。

作為一個小老百姓,不指望自己能為減少世界貧困人口做太大貢獻,只希望自己能夠為自己的未來早些做好準備,不會讓自己落得一個流落街頭的下場。

《貧窮的本質》:我們與成為窮人的距離有多遠?

夫妻檔作者

正如書中所說:

貧窮就像一道陷阱,讓深陷其中的人無法逃離。儘管有逃出陷阱的梯子存在,但梯子並不總是放在正確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很多人並不知道怎麼踏上梯子。

下面我們從以下幾個角度來看看我們普通人能夠做到的一些避免踏入陷阱的方法吧!


01 預防勝於治療

在極度貧困的地區,一頂經過消毒的蚊帳,就能夠讓兒童感染瘧疾的概率減少30%,而日後帶來的經濟效益是相當的可觀,是一筆相當划算的買賣,當地人卻往往難以認識到預防的重要性,而往往把精力放到了事後的補救當中。若是一場大病的到來,往往會讓他們的家庭雪上加霜,陷入更加難以擺脫的貧困陷阱中。

《貧窮的本質》:我們與成為窮人的距離有多遠?

回到我們的日常生活,換了一個場景其實我們與他們之間的差別並不大。大家想一想,在朋友圈中看到的“xx籌”的信息還少嗎?一個個身患重病重病的人,將生命的寄託放到了素不相識的陌生人身上。雖然人間充滿愛,但因為如今平臺審核不嚴以及越來越多的濫用,會讓人們獻愛心的行動大打折扣。

前兩年有一篇文章《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作者的岳父因流感而去世,即使在北京屬於中產的他們,一場大病下來,資產嚴重縮水。如果是貧困的家庭,那經濟的壓力就更巨大了。

面對疾病,我們很多時候都難以預計,但是有很多方法可以讓我們降低因病致貧。

(1)定期體檢。尤其是40歲以後,如果是小病及時干預。但這一點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因為如果出現明顯的病症再去檢查,往往後果比較嚴重。

(2)打預防針。像小孩的預防針必須保質保量地打好,成年人每年注射流感疫苗,女性朋友注射HPV疫苗等等。

(3)最低保障,醫保一定要買,再窮不能缺醫保。

(4)有條件的購買醫療險、重疾險。最起碼不會讓自己以及家人的生活受到太多影響。

其實比起生大病所需要的治療費用以及誤工費,這些預防措施所需要的錢,可以說是微不足道。有時可能也是一個意識的問題。


02 警惕消費主義的陷阱

電影《寄生蟲》中有一幕,主角一家都順利進入到富人家中工作,他們拿到工資後,第一時間的是想著要去吃頓好的,而不是利用這筆錢存起來以應對日後的突發狀況,去改善自己的生活居住環境或者是提升自己。

《貧窮的本質》:我們與成為窮人的距離有多遠?

滿足短期的慾望,會比實現長遠的收益更具有誘惑力。長期處於貧窮狀態下的人,往往會認為未來遙不可及,這往往是因為:

“窮人還生活在巨大的壓力之下,而由壓力產生的皮質醇會使我們做出更衝動的決定。”

同樣,這樣的一種“窮人思維”,其實在我們身邊也並不少見。

因為滿足自己的消費慾望,秉持著“不能虧待自己的信念”,“剁手”、”買買買“是多少年輕人的日常。

《貧窮的本質》:我們與成為窮人的距離有多遠?

對一部分人來說,能做“月光族”也已經是一種奢侈的願望,因為有很多的人入不敷出,甚至靠刷信用卡、借網貸度日,現金流約等於0,活生生地把自己作成一個真正的窮人。

像是疫情下的今天,多少人的生計受到了影響,現金流不足的微小企業倒閉了不少,現金流不足的個人,生活更是艱辛。這樣的時刻,我們更應該抵制住消費陷阱。

“剁手“的時候考慮的是自己的需要與否,而不是商品降價的幅度,若不需要,打骨折也不要買。買之前可以給自己一兩天的冷靜期,看看過一段時間再去打開,還有沒有想購買的慾望。

這兩個方法,我經常使用,有效避免了自己衝動消費。


03 切勿忽視教育

有報道當今學生們最喜歡的職業是網紅,有部分學生會認為即使不讀書,只要成為網紅就能夠得到大量的曝光,錢也來得很快。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缺乏教育缺乏文化的背景的網紅們,有多少匆匆走到臺前,又匆匆被拉下神壇,只是曇花一現。

《貧窮的本質》:我們與成為窮人的距離有多遠?

教育本質上是一種人才的投資,但是這種投資週期較長,窮人往往無法承受這一個漫長的收穫期,他們更願意更快捷的回報。

例如,讓孩子早早地輟學,回家務農或者是外出打工,對窮人們的經濟壓力立即減緩不少,一來可以不用交學雜費,而又能為家庭貢獻一份收入,而這對他們來說已經很滿足了。

但這樣但投資更像是竭澤而漁,將個人的潛力過早地耗盡了。教育雖然不能保證一個人的成功,但教育起碼能夠給以人更廣闊的視野,給人更多獲得資訊的途徑以及更多的選擇空間。

越是有錢的人,越是重視教育,這裡的教育不單單隻課堂的學習,更重要的是對各種能力的培養。

而對於已經讀完書的人來說,畢業不是意味著學習的終結,而是另一段學習旅程的開始,更注重知識的實踐性與應用。時代在進步,不學習可能我們就會是下一個被ETC淘汰的高速路收費員。

《貧窮的本質》:我們與成為窮人的距離有多遠?

04 結語

電影《小丑》中,男主亞瑟·弗萊克說過一句話:“貧窮才是真正的病。”

因長時間處在貧窮的狀態之下,如果沒有外力的幫助,往往是難以擺脫貧窮,陷入貧窮的惡性循環。

如今通過政府與各個組織的幫助下,即使是最貧困的人,生活的質量也比以前有所提升。但對我們普通人來說,讓我們通往貧窮的陷阱並不少見。也許是一場大病,也許是一次次的不合理的消費,有也許是貪圖了安逸而忽視了學習的重要性。

《貧窮的本質》這一本書,粗讀之下,可能會稍顯枯燥,但是細細品讀之下,會發現造成貧窮的原因多樣,而解決貧窮的“梯子”如今也越來越多。

而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要牢牢地抓穩這些擺脫貧窮的“梯子”,努力不給從事貧困工作的人們再添麻煩~

《貧窮的本質》:我們與成為窮人的距離有多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