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美國坦克登陸艦發展史


二戰美國坦克登陸艦發展史


從浩瀚寬廣的太平洋到風和日麗的地中海,從決定命運的諾曼底海灘到血肉橫飛的硫磺島海濱,那些其貌不揚如昆蟲般的登陸艦艇才是主角,飛機狂炸,巨炮猛轟,這一切不過是為一出好戲墊場而已,只有當登陸艦艇英勇地衝向暗伏殺機的海岸,一場登陸戰才真正拉開序幕,二戰中的兩棲作戰是一項極其複雜的戰鬥形式,隨著新戰術和新技術的發展,,相關的作戰理論在整個戰爭中不斷髮展,LST坦克登陸艦就是二戰兩棲作戰理論的重要產物,設計目的是不需要預先準備在任何海灘卸下大量的車輛、設備、用品和物資對敵國海岸進行兩棲攻擊,它是什麼發展起來的呢?

一:LST坦克登陸艦的起源


20世紀30年代運送軍隊上岸的船隻都是民船,補給品和重型設備必須使用貨運駁船轉運上岸,當時大型民船沒有辦法把坦克直接運到海灘上,雖然已有能運輸一輛坦克機械化登陸艇,但設計是運輸人員和輕型設備,無法獨自橫渡大西洋,笨重的坦克重心高使登陸艇不穩定,如果登陸艇不得不在離岸更遠的地方靠岸,海水可能太深,使它無法涉水登陸。再加上美國坦克營和英國坦克每個團擁有50多輛坦克,這將需要過多的登陸艇擠在海灘前沿。因丘吉爾建議建造一艘巨大的遠洋登陸艦,能夠向敵方海岸運送60輛坦克,


二戰美國坦克登陸艦發展史


這樣的船使用起來不太現實,因為吃水太深很難靠岸,作為臨時措施,英國將三艘1937/38年間建造的淺吃水運油船修改成LST-Mk1型坦克登陸艦,配有吊橋門和兩個68英尺的滑動坡道,可裝載18輛40噸或22輛25噸的坦克或33輛卡車,船尾裝有一個小錨和絞盤,接近岸邊時拋下了錨,一旦船上的貨物卸下後,船就可以用絞車把自己拉離海灘。不過它們速度太慢,吃水太深,不能沿著預定的斜線靠岸,需要浮橋堤把船頭和海岸連接起來。但吃水還是太深而法國海岸的海灘坡度為60 -1 / 60,意味著,除非退潮,否則深拉式船尾會讓船頭擱淺在10英尺深的水裡,吸取了許多教訓後,英國人決定建造LST Mk IIl,LST Mk IIl設計正在進行的時候,英國評估他們需要2000艘,但英國造船資源已經極為緊張,沒有額外的生產能力,提議他們在美國根據租借的方式生產,


二戰美國坦克登陸艦發展史


英國在1941年11月提出了一種攜帶20輛25噸坦克橫越大西洋,並且坦克下船後能立即投入戰鬥,冠名為“大西洋坦克登陸艇”的改進LST,美國海軍技術總監約翰畫出了一艘與遠洋輪船的設計相似的初步草圖,岸灘登陸的要求意味著平底船,對遠洋行駛的船來說是很不利的。一個新的概念解決了這個問題。當這艘平底船在海上時船底會進水以加深船底,從而增加其穩定性。接近海灘時,艙底水將被抽上來以減少吃水,登陸艦將攜帶近1000噸物資。裝配好的登陸艇可以放在甲板上,從側面下水,英國很快批准了這一概念,但美國海軍作戰部長哈羅德·斯塔克上將不同意,根據租借合同,英國需要為英國建造船舶,而美國也需要建造類似的船舶。英國人求助於美國陸軍參謀長喬治·馬歇爾將軍。他毫不猶豫地支持了這個項目,於是LST坦克登陸艦誕生了。


二戰美國坦克登陸艦發展史


1942年1月,紐約造船和海洋工程公司準備了圖紙,賓夕法尼亞州的德拉沃公司負責領導,十六公司一起建造,其中一些是歷史悠久的造船廠,其他的則是以前從未造過船的橋樑建造公司和鋼鐵公司,他們在俄亥俄河和伊利諾斯河沿岸新建了五座船臺,1942年下半年,工廠開始施工,船體由48個單元組成,每個單元10英尺寬,24英尺長。這些部分在不同的地點製作,建造了一半的LST坦克登陸艦半成品就會順流而下,到達墨西哥灣在弗吉尼亞州的紐波特紐斯組裝,組裝大約需要3萬個零件,外加13%的電線和6英里的管道。安裝兩臺柴油機、傳動裝置、傳動裝置、三臺發電機、130臺電動機、兩臺空氣壓縮機,主要的工程有艙底水和消防泵、絞車、絞車、製冷、燈、配電裝置、通風系統、消防系統、通信和導航裝置以及武器裝備,設計上的變化被保持在最低限度,以防止施工延誤,平均4個月生產一艘,隨著程序改進和工人經驗熟練。到1945年,只需要2個月生產一艘。美國共生產了1051艘LST(2)登陸艦,每艘船的費用是160萬美元。

二:LST坦克登陸艦的設計


二戰美國坦克登陸艦發展史


LST坦克登陸艦是二戰最大的登陸艦艇,在很多方面都是獨一無二的,外觀與遠洋貨輪非常相似,上層建築集中於艦尾,艦體中部為平坦寬闊的露天甲板,從龍骨到船頂共有五層。貨艙被劃分成40多個隔間,包括主機艙和輔機艙、豎井、3個柴油燃料箱、15個壓載艙、5個淡水艙(446噸)、彈藥配載和消磁配電室。從IS1-542開始,其中一個淡水空間被用作水蒸餾器。第三層甲板是儲罐甲板,與船的長度相當,兩邊有狹窄的隔間。第二個甲板大部分不存在,因為坦克甲板隔間的高天花板佔據了它的大部分。這一甲板由甲板的側艙上部的側艙組成主甲板包括從甲板室延伸到艏樓的露天甲板,主甲板的一部分包括前甲板,推進主機艙在貨艙的四層甲板上,裝有兩臺通用汽車公司12-567 V12 900馬力發動機,排氣口位於船體下方的高處,輔助發動機室向前,並持有三個生產100千瓦直流電的底特律柴油發電機組。較小的輔助發動機排氣口在貨艙下面的兩側。燃料儲存在兩個船中部和兩個較小的側艙中,共607噸。另外890噸可以用壓載艙裝載。


二戰美國坦克登陸艦發展史


主甲板的一部分包括前甲板。船尾是甲板室,上面是甲板室。這座橋。甲板室的後面是船尾。推進主機艙在貨艙的四層甲板上。在甲板室。它擁有兩家通用汽車公司。12-567 V12 900馬力dicsel發動機,帶有Falk離合器和減速齒輪。輔助發動機室向前,並持有三個生產100千瓦直流電的底特律柴油發電機組。主引擎的排氣口,小矩形端口,位於船體下方的高處。甲板室和較小的輔助發動機排氣口在貨艙下面的兩側,柴油消耗每天10噸,燃料儲存在兩個船中部中線和兩個較小的側艙中為607噸。另外890噸可以用壓載艙裝載,有兩個30馬力每分鐘1500加侖的壓載泵和兩個30馬力每分鐘250加侖的消防和艙底水泵停泊或停泊,從主機艙向船尾延伸出兩條驅動軸通道。兩個直徑為7英寸四葉螺旋槳,一個10馬力的電動機控制著每個螺旋槳後面的舵。發動機的速度是由每分鐘轉數控制的,滿載時最大安全轉數為250轉。


二戰美國坦克登陸艦發展史


第三甲板是坦克艙甲板,長87米,寬8.8,高4米,甲板的水平部分是79.8米,船頭坡道後面有一個防止前門洩漏進水的“駝峰”,在甲板的尾部是一個巨大的蛇形絞車,可以將車輛被拉上或拉下LST。在坦克甲板的左舷前部,在第二甲板上有一個交通控制站,兩邊各有14個隔間,這些隔間由艙口連接起來,艙口通往油槽甲板,機加工車間配有金屬車床、鑽床、鑽床等金屬加工工具,三個儀器艙甲板的尾部。在左舷是一個乾燥的儲藏室,可以存放90天的食物,右舷是有三個儲物櫃(肉櫃)的冷藏間,容量21噸,坦克甲板可以裝載兩列20輛M4謝爾曼中型坦克。或18輛丘吉爾坦克,或39輛M3/M5斯圖亞特輕型坦克,或 22輛“鴨子”兩棲卡車,或29輛2噸級貨運卡車或半履帶運輸車。只有最後幾輛需要倒車進艙,其餘車輛可以直接掛前進檔開進貨艙,因為其內部有足夠的空間轉向調頭,整齊排列。


二戰美國坦克登陸艦發展史


船頭艙門4米寬,13噸重,由Shp電機驅動的齒條和小齒輪打開,並由油槽甲板控制室控制的棘輪裝置關閉,雖然用水平工字梁進行了大量加固,但它們比普通的船首要脆弱得多,在船首門後是一個15英尺4英寸寬、23英尺3英寸長的吊橋式坡道,鉸接端在一個加固的唇上,由10馬力的電動機降低和升高斜坡,承重50噸,第二層甲板由12個艙組成,每一邊都在坦克甲板的側艙上方,這些隔間用於部隊停泊、用餐和儲存裝備。三層和四層的上坡鋪位用帆布綁在鋼架上。部隊的廁所通常有7個水槽,3個廁所船尾有一個很大的船員停泊艙、淋浴間和雙桅間。主甲板露天甲板從甲板室一直延伸到船頭樓。它的設計目的是為車輛和貨物的裝載提供儘可能多的空間,甲板室的前部是一個貨艙。這使得貨物可以降低到艙甲板上。艙口蓋由25塊木板組成,鋪設在4根工字樑上,其中5根為橫木,5根為縱木。艙口蓋上了一層防水油布。在三個甲板室通風口的前後各有六個可選的通風口。整個露天甲板承載力為130噸。


二戰美國坦克登陸艦發展史


甲板上層結構佔據了船第一甲板大約四分之一的船的長度,上面是艦橋和炮架,為船上的軍官提供了四個船艙,為部隊軍官提供了四個船艙。一條橫梯把廚房和甲板室的其餘部分隔開,在甲板室的前部有一間指揮員的艙房,供已上船的艦隊或小艦隊指揮官使用。軍官艙有一到三張嵌壁式鋪位,裡面有彈簧床墊、儲物櫃、水槽和一張辦公桌。廚房的設計是為了減少工作時間和人力需求,甲板室的兩側安裝了兩對或四對登陸艇艇架,甲板室的後面有不同的炮筒和小錨的絞盤,甲板室的頂上有舵手室、海圖室、無線電室、消磁控制室,在控制室和尾操舵齒輪室也有陀螺儀中繼器無線電室裡有大量的收音機和相關設備。在艦橋的頂上是一個低的,開著門的方形監控站,因為船的最高位置在船尾很遠的地方,而且在船首有一個相當大的盲點,所以當靠岸或進塢時,前甲板上需要一名駕駛員來傳遞舵令。

三:LST坦克登陸艦的武裝


二戰美國坦克登陸艦發展史


和其他船隻一樣,防空是至關重要的,LST坦克登陸艦數量最多的武器是 20mm Mk 2和Mk 4自動炮,由蝸牛鼓彈匣提供彈藥。在戰爭後期,一些Mk 24管自動炮和增加了勃朗寧機槍安裝在為數不多的LST坦克登陸艦上,作為對付空襲的最後手段,但被用來對付小船。較重的防空武器是40毫米雙管自動高射炮,通常安裝在船尾和/或船頭上,由Mk 1右艦炮和Mk 2左艦炮組成。各船的實際裝備差異很大。增加了更多的武器,武器的增加並不是均勻地安裝在所有的艦船上,早期的武器計劃要求在船尾安裝一個40毫米口徑的炮,在船頭樓兩側各安裝兩個20毫米口徑的炮,在甲板室的每個角落各安裝一個20毫米口徑的炮,為了控制起見,聚集在船頭樓的炮管被指定為“前進組”,那些在露天甲板兩側的炮管被指定為“船中組”,而那些在甲板室和船尾的炮管則被指定為“船尾組”。


二戰美國坦克登陸艦發展史


許多登陸艦配備了六對吊艇架,通過吊杆將登陸艇吊裝到LST甲板上,甚至更小的飛船或輕型車輛也被裝載在登陸艦上,登陸艇作為突擊運輸工具,額外的艇也被用於控制艇和作為緊急修理和援救艇。也被用作運送人員和物資的小艇,並作為拖船協助船員進塢。登陸艇放置在一個支架上,支架由5根木材組成,支架延伸至右舷,由電纜、伸縮扣和支架固定。LCT(5)登陸艇重134噸,一架LCT(6)登陸艇重143噸。為了從側邊放下LCT登陸艇,木材和大部分固定電纜都塗了油。一艘LST也能在甲板上運輸六艘LST,可在離淺水區,暗礁、沙洲或障礙物更遠的地方運送部隊上岸。

四:LST坦克登陸艦的船員和操縱


二戰美國坦克登陸艦發展史


早期的船隻有8-10名軍官和100-115名士兵。他們的職務包括行動。維修,損壞控制,供應或物料的管理。。助理炮手,後來有7名軍官和104名船員,最後有9名官員和120名船員。船隻往往人手不足,艦艇被分為四個部門:作戰部門,其中包括信號部門;,中尉指揮下的甲板部門,其中包括炮兵部,工程師指揮下的工程部,大多數軍官都是海軍預備役,接受過基本的船舶操作技能培訓,通常是在沒有上過船的情況下直接被分配到海軍作戰部隊。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專業訓練的士兵身上。軍官和士兵學習如何處理他們的船和履行他們的職責,船上服役的軍官被授予指揮新服役船隻和小艦隊的權力。有時會有訓練時間。新船員在派往新船上工作前,由經驗豐富的船員對新船員進行培訓。或者他們在訓練人員的陪同下駕駛他們的船沿著密西西比河航行。在為期兩週的旅行中學習他們的工作,由於甲板下的高溫,所有的士兵都睡在甲板上。額外的部隊搭起防水油布和帳篷睡在甲板上或車輛上並不罕見。


二戰美國坦克登陸艦發展史


在海上,長而高的肥底船是很難操縱的。對LST坦克登陸艦來說,從側面刮來的風和浪造成了嚴重的搖晃,顯著地減慢速度。船身沒有舭龍骨,這就加大了船身的橫搖。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中,巨浪翻滾造成的甲板上的車輛之間產生了明顯的漣漪效應。這麼大的船靠岸時,即使壓載艙已完全浸水,並承載了最大重量的燃料,重達1060噸的貨物在波濤洶湧的海上很難裝卸,在15度的方向舵和9節的速度下,可以在大約4分鐘內完成一個180度的轉彎,在30度的方向舵和相同的速度下,在3分鐘內完成一個轉彎,15度轉彎需要550碼,30度轉彎需要375碼。另一個操作問題是連接船的舵輪和舵的電子控制系統電觸點通常會粘住,舵杆也會鎖在最後的位置上。指示燈顯示她正在向左舷轉彎,而實際上在向右偏。這在海港中航行碰撞並不少見,一些船上每天發生一次或多次,以至於必要時兩個人在船尾操舵室值班以接管手動控制。

五:坦克登陸艦的搶灘和撤退


二戰美國坦克登陸艦發展史


坦克登陸艦靠岸時需要大量的技能,搶灘時載荷必須小於靜載荷。對於1 / 50的傾斜度,載荷被限制在500噸貨物,72噸燃料,為了使船儘可能靠近岸邊,要考慮波浪衝擊海岸的角度、波浪的方向和速度、坡度、海底條件和障礙物。珊瑚頭、大石頭、更堅固的人造障礙物都可能損壞LST,如果海浪和風足夠大,船可能側波轉向與海岸線平行接地,因此可能無法卸載,也無法退出,靠近岸邊時不僅要把壓載水從前艙裡抽出來,還要把水抽出來部分裝在後艙裡,滿載情況下前部吃水為2.5米,後部吃水為4.3米,大部分壓艙水由艦首移至艦尾,使得前部吃水減少為1.2米,後部吃水為3米,在輕載狀態下,LST的前部吃水僅為0.6米。一旦被引導到岸邊,通過觀察海灘標誌板和卸載場地板來確定正確的著陸點,測定了岸上界標的相對方位,以確定船尾錨索的釋放,一旦接觸到海灘,就會努力再行駛30米,這樣船底的三分之一都能接觸到沙灘,船慢慢地停了下來,然後打開前門,下降坡道放下坦克,如果船尾是漂浮的,使用發動機動力和舵機需要保持船在正確的位置,否則有翻船的危險。


二戰美國坦克登陸艦發展史


從海灘上撤退和登陸一樣複雜,壓縮的沙子不再是潤滑劑,而是產生了吸力和摩擦力。前門被關上後設備被固定住後,前面的壓艙物被泵出,在船尾的錨索上拉緊。它對將大船拉離海灘幾乎沒有作用,但有助於防止拉削,並保持緊繃以防止螺旋槳結垢。引擎和舵被用來輕微擺動船尾,使它“擺動”出海灘,儘管小心謹慎是用來防止拉削。“全部填滿”將允許螺旋槳洗去船殼下的沙子,而消防水龍有時會被引導到船舷上洗去沙子。在擁擠的海灘上,其他登陸艇都被緊緊地擱淺在岸邊,一旦船首重新浮起,就會有向鄰近船隻擺動的危險——有時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船首錨會被放下並拖拽。當船接近尾錨時,船繼續向後退,直到可以用發動機操縱為止。風向和水流方向決定了轉向大海的方向,

六:結局


二戰美國坦克登陸艦發展史


LST坦克登陸艦可以說是世界大戰中用途最廣泛的船,它本質上是一個巨大的、空的、自動推進的箱子,甲板上和甲板下都有足夠的空間,這使得它不僅可以用來拉任何東西,還可以用來做許多其他的用途,還完成了各種各樣的不可預見的任務,LST坦克登陸艦在太平洋戰爭中運送車輛支持兩棲作戰,在諾曼底提供的一項重要服務是傷亡撤退,大多數LST坦克登陸艦配備了一名陸軍和兩名海軍的軍醫,兩名陸軍手術室技術人員,以及40名海軍醫院的醫護人員。有時在數週的火力支援期間裝載了多達1000噸的彈藥為戰列艦和巡洋艦補充彈藥。


二戰美國坦克登陸艦發展史


當盟軍向德國推進時,LST坦克登陸艦繼續在海峽中穿梭,運送補給、設備和物資。許多駕駛和乘坐這種軍艦的人都把它視為一個行動緩慢的大號活靶,無論對於海岸炮還是轟炸機而言,它都是一個非常容易命中且極有價值的目標,儘管如此,LST仍然以強大的運載能力、出色的通用性和充分的改裝空間而在戰爭中獲得了肯定,許多盟軍高級將領都認為,數量眾多、默默無聞的登陸艦艇是為盟國贏得戰爭勝利做出貢獻最大的艦艇之一,從1942年開始服役,生產持續到1973年,到2002年最後一艘退役,共使用了6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