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場合當廁所,現在的老人怎麼了?

話說,人有三急,方便的時候要找廁所解決。但近日,在北京109路公交車上,有一名孩子直接就在車裡“方便”了一回。


公共場合當廁所,現在的老人怎麼了?


源於微博網友爆料,北京109路公交上,兩位老人帶著一個小女孩上車,開始時坐在前排,後來就坐到了最後一排。並拿出小馬桶和塑料袋讓孩子在車上大便。

據該網友說,因為對方是個孩子,所以開始並沒有打算說什麼。直到大便的味道飄了出來,難以忍受,說了兩位老人幾句,而後就開始了兩位老人和爆料者的對罵。

老人說網友不懂得體諒人,孩子還小忍不住。

網友說這種情況就應該下車帶孩子找廁所,而不是在車上拉。

對方完全聽不進去,司機也管不了他們,愈演愈烈,視頻曝出到網上後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和關注。


公共場合當廁所,現在的老人怎麼了?




公共場合當廁所,現在的老人怎麼了?


公共場合當廁所,現在的老人怎麼了?


網友的大部分態度都在指責老人帶孩子的方式不可取

公共場合當廁所,現在的老人怎麼了?


小孩子不懂事,但這不是隨地大小便的理由。

我們可以理解小孩子對自身控制能力不如成年人,也可以對老人的“帶孩子不容易”感同身受。但理解歸理解,這仍然不能讓我們去接受在公交車上大便這一事實。

從兩位老人隨身攜帶小馬桶和塑料袋來看,他們是已經對孩子在無廁所的情況下大小便有了充足的準備,也有一定的公德心沒有放著穢物不處理。但是在公眾場合排洩,無論是氣味還是觀感,都會對他人造成難以接受的不良影響,也不利於孩子的發展和教育:

孩童時期是性別意識建立的最重要時期,3歲左右的兒童,開始產生性別意識,這是一個特殊的性心理發育階段,心理學上稱為“性蕾期”。如果幼兒能夠正確將自己的性別與社會要求的性別角色對應起來,他們的心理就能夠正常發展。

反之,如果家長對此不在意,任由孩子在公共場合暴露自己的性器官,特別是女孩,對其性別意識的建立將會產生很大的阻礙,也不利於培養其自我保護意識。

小孩子不懂事,大人要做好榜樣。


公共場合當廁所,現在的老人怎麼了?


在交通工具或其他公共場所上遇到孩子想要上廁所的情況,家長該怎麼辦?

儘量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在乘坐交通工具前和在休息站休息時帶孩子去上廁所。實在遇到在行駛過程中需要上廁所時,就近站下車找廁所。

最重要的,是教會孩子公德心和羞恥心,不讓孩子因為這種事情留下汙點和心理陰影。

前幾年在香港街頭小便的孩子家長,至今仍被人網上攻擊,圖片也被多方轉載。孩子長大後如果看到那些言論和新聞,產生的心理陰影將是不可估量的。


公共場合當廁所,現在的老人怎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