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高都司巷小學遺址發現疑似明代泉池

為配合濟南泉·城文化景觀申遺工程,尋找與泉水相關的遺蹟及其他古遺址,經有關部門推薦及前期考古調查,濟南市考古研究所自2019年11月開始對老城區高都司巷小學遺址進行考古發掘,今年在疫情尚未結束時考古人員提前復工繼續發掘。4月17日記者獲悉,該考古發掘項目已基本完成,共發掘、清理5處清末民初建築遺址,及排水溝、道路、灰坑等遺蹟。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處遺蹟初步分析可能為一處簡易蓄水池或泉池,從地層和出土瓷片推測時代可能早至明代。

濟南高都司巷小學遺址發現疑似明代泉池

本次考古發掘領隊房振告訴記者,這一看起來像蓄水池或泉池的遺蹟位於探方內西北角,開口距地表深1.4米,平面接近正方形,寬1.16—1.1米,深約0.3米,四壁用青磚塊交錯砌築,坑底鋪砌磚石,初步分析可能為一處簡易蓄水池或泉池,從地層和出土瓷片推測時代可能早至明代。

濟南高都司巷小學遺址發現疑似明代泉池

房振表示,此次發掘的房址中比較有意思的是標號為F2的房址。F2位於發掘區西北部,向北延伸至探方外。殘存部分牆體,牆體用大小不一的青石砌築,三合灰漿灌注粘合。從發掘情況來看,這一房子當時還有灰坑、排水溝等設施,“其中一個灰坑填滿煤炭灰渣,部分坑壁似有高溫烤過跡象,十分堅硬。另一個灰坑沒有發現煤渣,但與一個進水口相連,二者相接處斜砌青磚,磚外還置有鐵箅,初步推測這裡很可能是用來存儲廢水的。從這些遺蹟推測,這裡應該曾經架過爐灶,設置過炭渣坑、存水坑等相關設施,作為廚房、燒水房或某類作坊使用。從建造方式、使用材料來看,此次發掘的房址應為清末民初時期。

濟南高都司巷小學遺址發現疑似明代泉池
濟南高都司巷小學遺址發現疑似明代泉池濟南高都司巷小學遺址發現疑似明代泉池

房振介紹,此次發現的排水溝也比較有意思,其中一條排水溝整體為磚石混築,以白灰粘合。建造時首先挖好溝槽,底部平鋪一層青磚,然後再砌兩側溝牆、均四層青磚錯縫平砌,最後在頂部鋪蓋一層青磚或石板。

濟南高都司巷小學遺址發現疑似明代泉池

發掘的道路遺蹟也比較有特點,比如一條殘存的長5.3米、寬0.8~1.2米的道路,是用青磚和鵝卵石鋪成。首先用兩青磚拼成一組正方形,然後四組方形磚的磚角相接圍成方框,框內鋪砌小鵝卵石。

濟南高都司巷小學遺址發現疑似明代泉池

另外,此次發掘還出土了青花、青釉、白釉、醬釉瓷片,以及灰、紅陶片等少量器物。房振表示,發掘前,考古人員查閱了老城區內歷次考古發掘材料,如縣西巷、武岳廟、寬厚所街、恆隆廣場、省府前街、天地壇街等地點。其中2002年發掘的高都司巷遺址,曾發掘出30多口水井及大量生活遺蹟,2007年發掘的趵突泉北路6號遺址,曾發掘出5口水井及房址等遺蹟。高都司巷小學遺址雖然沒有特別重大的發現,但清末民初老城區民居的建造方式和功能結構,及其與泉池、排水溝的關係,依然具有重要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