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營商環境!2022年實現這類服務事項100%“一網通辦”

優化營商環境!2022年實現這類服務事項100%“一網通辦”

優化營商環境!2022年實現這類服務事項100%“一網通辦”

4月17日下午,西安市召開優化營商環境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新聞發佈會,通報《西安市優化營商環境推進重大項目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以下簡稱《三年行動方案》)有關情況,明確未來三年的重點工作任務是結合國家、省上和我市關於優化營商環境的各項決策部署、國家和省上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先進城市典型經驗做法、企業和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和我市工作實際,提出10個方面45項重點任務,將採取一百多項具體措施,推動西安營商環境不斷優化。

優化營商環境!2022年實現這類服務事項100%“一網通辦”

根據《三年行動方案》,未來三年,我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總體思路是,按照國家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的總體要求,聚焦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四最”營商環境工作目標,全面對標對錶國家和全省營商環境評價指標,不斷優化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保障重大項目建設的全生命週期服務體系,努力讓廣大企業和群眾享有更多獲得感,為西安實現“追趕超越”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動能、提供新支撐。

總的工作目標是第一年夯基礎、補短板;第二年強機制、促提升;第三年固成效、樹品牌。核心的量化目標有2項:一是在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方面,到2022年,要實現市、區兩級非涉密政務服務事項100% “一網通辦”;二是在保障重大項目建設方面,到2022年,要將政府投資項目、社會投資項目審批時間分別壓縮至75個和35個工作日內。

優化營商環境!2022年實現這類服務事項100%“一網通辦”

在打通制約項目建設的關鍵環節方面,將以全面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大幅精簡壓縮項目審批流程和時間,促進招標投標市場公平競爭,提高項目竣工驗收效率,有效解決項目建設審批中存在的環節多、時間長、效率低等問題。

在加強項目要素保障方面,將以全面提升包括土地、水、電、氣、資金、勞動力等在內的項目要素供給效率為重點,大幅改善企業和項目建設獲得相關資源的便利度,為企業發展、項目建設提供更加堅實的要素保障。

在進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方面,將以加快推動企業開辦智能化、企業註銷便利化、全面推進“證照分離”改革為抓手,實現開辦企業1天辦結、“證照分離”改革全面覆蓋,有效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在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方面,將以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著力點,規範執法監管行為、實施“信用聯合獎懲”制度、探索推行包容審慎監管,建立綜合監管、智慧監管的新型監管機制,做到對違法失信者“利劍高懸”、對誠信守法者“無事不擾”。

在擴大對外開放水平方面,將以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度為重點,有效降低企業通關成本,不斷織密國際客貨運線路,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營造更加國際化的投資環境。

在降低企業生產經營負擔方面,將以落實國家和我省各項“減稅降費”政策為重點,大力降低企業運營成本、行政事業性收費標準,有效壓減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收費,努力讓企業“輕裝上陣”、更好發展。

在持續優化政務服務水平方面,將以大力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為抓手,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一網、一門、一次”建設、提升不動產登記效率、優化納稅服務水平,有效建立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政務服務體系,讓企業和群眾辦事實現“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

在提升營商環境法治化水平方面,將以貫徹落實國家和我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為著力點,加大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保護力度、促進知識產權創造保護與運用、嚴厲打擊破壞營商環境犯罪行為,不斷夯實西安營商環境法治基石。

在強化公共服務保障方面,將以提升企業和群眾獲得感、滿意度為出發點,強化教育、醫療、人才、生態、交通、創業創新等方面的保障,做優公共服務、提升城市品質。

在完善營商環境工作體制機制方面,將以加強營商環境制度體系建設為重點,健全完善營商環境領域工作推進、合作共建、政策制定、績效評價、投訴處置等方面的體制機制,形成系統化、長效性的制度體系。

據悉,《三年行動方案》配套制定了《目標任務計劃表》。下一步,西安市將按照《三年行動方案》確定的工作任務,努力為各類市場主體在西安投資興業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良好環境,讓企業和群眾享受到更多實惠和便利,助推西安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加快實現“追趕超越”高質量發展。

目標任務

優化營商環境!2022年實現這類服務事項100%“一網通辦”

今年計劃在全市推出100個以上

“一件事一次辦”套餐

今年以來,市區兩級政務大廳全面開設重大項目建設審批“綠色通道”,推動重大項目早落地、早建設、早投產。下一步,市行政審批局將圍繞“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和“審批項目最少、收費標準最低、辦事效率最快、服務水平最優”目標,為優化提升營商環境、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提供堅實保障。

今年以來,市政務大廳已累計為83個市級重點建設項目辦結審批事項287項。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各區縣、開發區累計劃轉審批事項2222項,相關市級部門取消和下放事權80項。在各級政務大廳推行無差別全科受理,市政務大廳72%事項實現“一窗受理、集成服務”。目前我市已完成31個鎮街、34個社區“15分鐘政務服務圈”建設試點,讓更多公共服務事項實現身邊事身邊辦;建成全省首家網上中介服務平臺,進駐機構347家。今年春節以來,市、區兩級政務大廳累計辦件136.4萬。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下一步,市行政審批局要充分發揮市區兩級政務大廳“綠色通道”作用,為重點項目手續辦理提供服務保障。全面推行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提升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應用水平,市、區兩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要達到90%以上。

今年計劃在全市推出100個以上“一件事一次辦”套餐,實現更多審批事項從“能辦”向“好辦”轉變,讓企業辦事更便捷,讓群眾辦事更滿意,讓更多公共服務事項早日實現“跨區可辦、同城通辦”。加快建設“15分鐘政務服務圈”,在全市再打造30個示範鎮街和40個示範社區,讓更多事項“就近可辦”。儘快建設政務服務“好差評”系統,提升企業群眾辦事體驗感和獲得感。

2022年社會投資類項目

審批時間壓縮至35個工作日內

自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開展以來,市住建局取消了14個事項環節,合併了16個辦理事項,轉變了4種辦理方式,調整了13個事項時序,通過實施全流程、全覆蓋改革,各項改革舉措陸續落地見效,先後4次得到住建部通報肯定,省工改辦也將我市列為全省工改第一梯隊。

按照《三年行動方案》確定的目標任務,2020年要實現政府投資類項目審批時間壓縮至90個工作日內、社會投資類項目審批時間壓縮至50個工作日內的目標。未來兩年,要進一步壓縮審批時限,提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效率,著力打造審批事項最少、收費標準最低、辦事效率最高、服務水平最優“四最”西安品牌。2022年,力爭實現政府投資類項目審批時間壓縮至75個工作日內、社會投資類項目審批時間壓縮至35個工作日內的目標。

在優化項目審批流程方面,下放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核發、竣工驗收備案、取水許可、環衛設施設計方案審批、建設設施佔用或者徵收等一批事項或事權。推行並聯審批模式,實行聯合審圖、聯合測繪、聯合驗收、聯合踏勘,推行區域評估和告知承諾制,縮短審批週期,減輕企業負擔。

在升級審批管理系統上,加快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與相關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實時交換建設項目信息,實行全過程電子化審批,推動從“線下跑”向“網上辦”“分頭辦”向“協同辦”轉變。

在健全審批管理體系上,要加快整合和打通各類規劃“內循環”,不斷增加“一張藍圖”的“厚度”,為審批提供依據和支撐。通過完善審批綜合服務窗口,健全“前臺受理、後臺審核”機制,為企業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服務。

未來在西安開辦企業只需1天即可辦結

按照《三年行動方案》工作部署,市市場監管局以企業滿意為最大追求,著力壓縮企業開辦時間,做到“1天辦結”。

近年來,市市場監管局按照全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要求,深入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努力讓企業開辦便捷高效、退出市場簡單易行、市場競爭公平公正。按照《三年行動方案》工作部署,市市場監管局將升級改造企業開辦“一網通辦”系統和企業名稱自主申報系統。聯合市公安局、市稅務局、市行政審批局、市人社局等部門,建設“企業開辦服務專區”,以服務環境、業務環節、申請材料、流程結果 “四個標準化”建設,實現一窗進出、一套材料、一次採集、一日辦結的“四個一”目標,讓企業開辦由目前的2天壓縮到1天。

深化“證照分離”改革,加快實現“照後減證”全覆蓋。及時總結自貿區533項涉企行政審批事項“證照分離”改革試點經驗,進一步梳理事項清單、統一行政審批標準,加快推行“照後減證”和簡化審批,惠及更多企業。

深化“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推進市場監管精準化、智能化。市市場監管局注重在“強監管”與“減干擾”之間營造企業生存“最宜居溫度”。今年將實現“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常態化,拓展跨部門監管覆蓋面。根據市場主體的信用和風險狀況,實施差異化分類監管。開展包容審慎監管,主動服務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強化信用監管,讓誠信守法企業暢通無阻、違法失信企業寸步難行。

最新成就

優化營商環境!2022年實現這類服務事項100%“一網通辦”

269個市級重點在建

項目完成投資561.8億元

今年以來,全市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採取多項舉措,為項目建設做好各項服務保障工作。截至3月底,269個市級重點在建項目共完成投資561.8億元,達到年計劃的21.2%,高於預期目標9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市發改委圍繞“六穩”落地、援企穩崗、減輕企業負擔、加大金融支持、復工復產、推動文化旅遊快速發展等方面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通過網上“不見面”交易系統組織交易活動,確保重點項目、應急項目招標投標依法有序開展。2019年完成交易項目2394個,金額1873億元,是2018年的兩倍。2020年一季度完成交易項目304個,金額240億元。

下一步,市發改委將多舉措為重點項目順利實施做好服務保障。健全重點項目省、市、區三級管理機制和週報制度,積極策劃包裝項目,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引導民間資本進入交通、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和展會、活動、賽事等領域。深化“放管服”改革,積極推行投資項目審批各項業務“網上辦”“預約辦”。健全公共資源交易制度體系,建立公共資源交易目錄清單,推進清單內公共資源平臺交易全覆蓋。深化“互聯網+公共資源”,全面推進公共資源電子化交易平臺、智能化監督平臺建設,實現電子化交易流程全覆蓋。在辦電環節要實施“五壓減五提升”。簡化電力外線工程報批手續,全面打通政務服務平臺和電網企業管理服務系統,積極探索建設“獲得電力示範區”,打造西安樣板。

一季度我市新開工 項目開工率歷年最好

今年一季度,我市重點項目建設總體情況不錯,新開工項目開工率歷年最好。截至3月底,62個項目已開工建設,開工率達到72%,超出年初計劃目標22個百分點。

據悉,今年市級重點新開工項目86個,截至3月底,62個項目已開工建設。續建項目紮實推進,183個續建項目3月9日前全部復工建設。竣工項目進展迅速,年內計劃竣工的26個重點項目普遍加快了建設步伐,目前地鐵5號線一期工程、西安奧體中心等項目已完成年計劃投資的40%以上。

產業項目加速推進。43個先進製造業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44.53億元,佔年計劃投資的29.6%。三星二期一階段項目首批半導體產品已正式下線上市,二階段全面開工建設;奕斯偉硅產業基地項目首批樣品已產出。13個文化旅遊和73個服務項目分別完成投資29.4億元和102.8億元,佔年計劃投資的21.44%和22.67%。

全市已推廣106項自貿區

涉企“證照分離”改革

“在自貿試驗區進行‘證照分離’改革試點,然後向全市推廣。”市市場監管局一級調研員孫益國介紹說,這是我們市場監管局優化營商環境的一項重點工作。

按照國務院和省市的統一部署,市市場監管局已經向全市推廣了第一批106項自貿試驗區涉企“證照分離”改革;去年底,市市場監管局又在自貿試驗區進行“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按照國務院和省市最新的要求,市市場監管局將聯合相關部門,認真研究改革舉措的具體落實方式、工作流程、工作標準,加強溝通,注重總結,強化新聞宣傳,及時推廣經驗做法,為在下半年實現全市範圍內“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做好準備工作。(西安報業全媒體首席記者 軒轅楊子)

優化營商環境!2022年實現這類服務事項100%“一網通辦”

編輯:Mia

審核:方覺曉

監製:方覺曉

出品:西安日報社

優化營商環境!2022年實現這類服務事項100%“一網通辦”優化營商環境!2022年實現這類服務事項100%“一網通辦”
優化營商環境!2022年實現這類服務事項100%“一網通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