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谈:美国校园规划 「叁」

三日谈:美国校园规划 「叁」

大家好,这里是三日谈。


今天,我们和大家分享美国研究型私立大学代表:耶鲁大学,如何通过校园建筑来实现耶鲁大学的“可持续性校园规划”。


耶鲁大学的学术地位,在世界高等教育界一直都名列前茅,以哈佛、耶鲁等这些顶级大学之所以为人所向往,很大程度上是其倡导的价值观与社会责任,并不断践行,从而获得社会尊重。耶鲁大学的使命包含这样一句话:“致力于改善世界,为今天也为后人”。

三日谈:美国校园规划 「叁」

2005年,耶鲁大学创建了可持续发展办公室【Officeof Sustainability】,旨在促进耶鲁大学、及其所在的纽黑文市、以及推动世界范围内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同年,校长理查德·莱文【RichardLevin】为耶鲁大学制定了在15年内,降低耶鲁大学温室气体排放量43%的目标,以及与之相应的各项具体措施。在2008年哥本哈根峰会上,莱文校长做了题为《以身作则:从可持续发展校园到一个可持续发展世界》的演讲,认为高校在降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他以耶鲁大学为例,提出高校应该推进的四个方面,即相关基础科学的研究,具体相关产品的研发,对于学生的教育,以及将校园建设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示范领域。向政府决策者们展示绿色建筑不仅在理论上,在现实中也是可行。同时,耶鲁大学规定所有的新建,或者是大规模改建项目,至少需要获得LEED金奖认证;所有耶鲁的项目管理和规划人员都需要在2013年6月前获得LEED专家认证。


2009年,耶鲁大学为了践行可持续目标,邀请英国霍普金斯建筑事务所【Hopkins Architects】与美国森特布鲁克建筑事务所【Centerbrook Architects & Planners】共同设计克鲁恩楼,该建筑是为耶鲁大学历史悠久的林业科学与环境研究学院【以下简称林业学院】,提供了一个“超级绿色”的新家。这栋迄今为止耶鲁大学最为环保的建筑,将成为培养下一代可持续发展领袖的摇篮。它的设计体现了耶鲁大学林业学院的理想与价值观、同时也给每一个求学耶鲁的学子通过建筑空间加深了对于可持续建筑概念的理解。


耶鲁大学林业学院克鲁恩楼,建筑面积约6500平方米,总造价3350万美元。建筑内部安排了50多个教师和职工办公室,3个大教室、一个175座的演讲厅以及一个自习中心和图书馆。网上有很多关于克鲁恩楼的设计方案及细节。归纳起来,主要是从以下三点来实现耶鲁大学的可持续发展宣言:

三日谈:美国校园规划 「叁」


1.能源获取方式:该建筑266.45米长的南向展开面,最大限度利用屋顶的光伏发电系统,和立面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屋顶100千瓦太阳能光伏电站,所产生的电能可替代建筑用电量的24%。南立面四个单元的真空集热器和热媒组成的太阳能热水系统,满足建筑生活热水需求;地源热泵系统通过四个埋设在树林里402.34米的深井,抽取了约12度水温的地下水。


2.材料结构:克鲁恩楼在结构支撑上选择了预制的木质拱形梁架,不仅支撑屋面、在顶层形成无柱的大空间,也以其优美的曲线为天花板设计形成了有序的韵律。这一韵律也清晰地体现在室外屋顶上。室内裸露的混凝土楼板也同时起到了结构、节能、以及建筑三重作用。通过采用架高活动地板,多数的水暖电管线从楼板上方架空的部分穿过,使得裸露的混凝土楼板成为下面一层空间的天花板。浅灰色的清水混凝土与墙面,及地面上的温暖的木材质形成对比,与耶鲁的另一栋名建筑-路易斯·康【Louis Kahn】设计的耶鲁英国艺术中心【Yale Center for BritishArt】遥相呼应。


3.通过节水器具的使用,使得建筑的用水量比设计规范的基准降低81%。项目结合雨水就地回收设置生态水池,回收之后,雨水就在一个沉淀池里进行沉淀物分离,同时和从地热井中,外溢出来的水一起,慢慢地通过地表上的处理池进行再循环,处理池中植有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人工湿地系统,它在进一步净化雨水的同时,也为社区大众提供了休闲景观场所,最后,这些经过过滤和处理的雨水就可以被用于大楼内的马桶冲洗以及卫生维护, 减少来自市政自来水的使用量。


2010年,耶鲁大学克鲁恩楼获AIA/COTE评比十大绿色建筑之一,同时将该项目评定为最高级“铂金级”水平,使它成为可持续建筑设计的新标杆,目前克鲁恩楼还在申请LEED“铂金级”的过程中。


最后还有一个细节:在设计过程,建筑师与业主在伦敦和纽黑文之间的无纸化办公,使得超过10万美元的纸张消耗、大量的时间和邮寄流通成本得以节约。


美国耶鲁大学克鲁恩楼的建设流程,理念推导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校园的建筑要与学校的价值观与使命相结合,大学本来就应该是创造价值,践行理想的“理想国”,也只有在明确的价值观和使命引领下,建筑师和设计师才能更好的进行创造力发挥,用设计赋予学校建筑以生命价值,将建筑与学校真正融为一体。


谢谢大家,关注三日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