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見”系列」“橋”鏈世界創意 賦能城市升級——走進上海“8號橋”系列報道(1)

12月12日,由瀋陽日報社攜手金地集團共同打造的“消費升級與產業變革——2019瀋陽促進城市發展系列活動”將盛大啟幕,屆時行業大咖們“智見未來”,將共同探尋瀋陽的“城市機會”。

在這場為瀋陽城市發展“量身定做”的頭腦風暴來臨前,本報記者遠赴上海、深圳,實地探尋金地集團在產業園區建設和產城融合實踐方面的“獨門秘籍”,也為研討“消費升級與產業變革”提供示範案例。作為中國最早上市並完成全國化佈局的房企之一,金地集團順應國內城市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的大勢,在智造園、科創園、文創園、特色小鎮建設中取得了卓越成就。

在幾天的體驗式採訪中,記者深深地被產城融合的“金地經驗”“金地模式”吸引了,特別是上海的“8號橋”創意產業園,在規劃、改造、招商推廣及運營管理方面的“創意”探索與實踐,更是為瀋陽業態多元發展、城市轉型升級提供了學習、借鑑的範本。

「“智見”系列」“橋”鏈世界創意 賦能城市升級——走進上海“8號橋”系列報道(1)


12月6日,帥正、沈報融媒推出“走進上海‘8號橋’”系列報道(1):

《“橋”鏈世界創意 賦能城市升級》。


「“智見”系列」“橋”鏈世界創意 賦能城市升級——走進上海“8號橋”系列報道(1)

站在黃浦區局門路川流不息的人行道上,一抬眼就看到上海的城市文化地標——“8號橋”創意產業園的金字招牌。地處黃金地段的“8號橋”,以其獨特的區位優勢和特有的文化魅力,成為全球時尚創意人士的理想天地,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洋麵孔”入駐。

天氣不錯的時候,IDEO創意設計有限公司的Charles Hayes會選擇一個舒適寬敞的區域,拉上幾個設計師探討設計稿。無論是午後坐在園區的咖啡廳曬太陽,還是和團隊成員進行頭腦風暴,8號橋對於空間的合理安排,讓Charles這樣從事創意類行業的人士感到舒暢。

“很多創意類人士都希望突破辦公空間的限制,到更開闊的地方去暢快呼吸、思考、討論。” Charles Hayes向8號橋團隊吐露了當時選擇來到這裡工作的初衷。

“在這裡辦公、學習

對大家心情非常好。”

當年,Sparks建築設計諮詢有限公司的董事合夥人Sven Steiner滿上海尋找和歐洲相似的低密度辦公空間。來到8號橋後,他就決定留在這裡。如今,Sven常帶著筆記本在戶外空間閱讀、開視頻會議。

在老廠房原址基礎上加以規劃利用,8號橋的建設者選擇留下青磚、管道、斑駁的地面,留下上海海派的建築結構,留下老廠房獨有的滄桑感,再用創意改造出一番極富時尚感的老味道,打造突出人性化特點的“生態化辦公社區”。“而正是這一點,讓很多國際頂級創意類企業願意選擇我們。”金地8號橋創意產業園區總經理潘夢薇坦言。

潘夢薇告訴記者,看中8號橋的企業主要看中的是這裡打造的低密度生態型園區概念。在這裡,可分割的辦公空間、閒適的戶外及綠化場地、獨立的空調系統、24小時進出自如的辦公環境這些顯著區別於傳統辦公樓宇的特點,讓國際各類創意產業行業的頂尖公司扎堆聚集,發揮“磁石效應”。

從全球第二大廣告傳播集團WPP旗下成員GREY公司,到設計世界第一臺筆記本電腦的國際頂尖商業創新諮詢公司IDEO,再到能設計出“世界上最舒服的椅子”的全球排名第二的辦公傢俱製造巨頭、美國最大的辦公傢俱生產商HermanMiller,以及迪拜阿爾法塔的設計者、全球頂級建築和規劃事務所、超高層設計專家SOM公司……8號橋園區內彙集了140餘家來自國內外的文化創意、科技創新的領軍企業,5000多位優秀文創、科創人才在這裡施展才華,為上海文創、科創行業的發展起著推動作用。

走在8號橋的園區內部,記者感觸最深的是這裡來自世界各地文化的多元化,和語言的多樣化。英文正在成為8號橋“鄰里”之間交流的常用語言。

11月27日下午,在8號橋4期樓宇的天台上,“中國加速”第16期路演日活動精彩上演,來自馬來西亞、新加坡、法國、美國等多個國家及地區的創業者及投資人匯聚在一起,在溝通中尋找屬於彼此的機會。作為一家馬來西亞新興的個性化定製旅遊平臺公司Tourplus的創始人,Rickson Goh向記者表達了想要來到中國發展的強烈信息,在考察了上海的幾個園區及寫字樓空間之後,Rickson Goh堅信,未來,Tourplus的中國公司就要放在8號橋。

“來了就想要留下來。”這是很多國際化企業選擇8號橋的“共鳴”。在8號橋的租戶統計中,境外企業入駐比例遠遠高於周邊其他園區,根據數據,8號橋外企數量佔比達到52%。這些來自國外的創意類、互聯網類企業主要涉及的行業包括工業設計、建築與室內設計、時尚設計、廣告傳媒、網絡科技、聯合辦公、管理諮詢、商業配套等。“在一定程度上說,這些企業扎堆之後,會發揮鄰里效應,使彼此業務形成交叉,實現共贏。”潘夢薇認為。

曾經在全球11個城市居住和工作過的Neuni創新集團創始人吳迪坦言,8號橋在她眼中是一個世界頂級的事務所的聚集地:“雖然大家不都是同一個行業的人,但大家的公司都是有創意性的公司,做的是創新性的工作。在這裡,有廣告人,有動漫人,也有建築設計師,在這樣的環境下,可以最大程度地促進彼此交流,帶來更多大生意。”

吳迪的感受正與“8號橋”項目建設者的初衷相吻合,用“橋”鏈接全球資源,創造產業價值,“8號橋”在打造上海創意設計引領地和上海創意城市實踐區的品牌形象過程中,為上海城市的產業升級帶來新的動能。因產業轉型需求而生,在城市更新中摸索發展的上海文創園區,在十幾年間,不斷拓展自身內涵,帶動產業升級,提升市場經濟活力,並積極與社區、街區相融,推動產業和城市融合。

據上海市文創辦介紹,以文創園區作為重要的產業載體和平臺,上海的文創產業實現了高質量發展,在助力城市更新的同時,對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也進一步提高。來自上海市文創辦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全市文化創意產業實現增加值4227.72億元,同比增長8.9%,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2.94%。


帥正、沈報融媒記者黃超

瀋陽日報社新媒體中心編輯齊曉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