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作家」姜道宏 ‖ 雁来时(散文)


「今日作家」姜道宏 ‖ 雁来时(散文)

雁来时

文/姜道宏

「今日作家」姜道宏 ‖ 雁来时(散文)

雁来时,雁来了。

雁来时,雁来了。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南飞的大雁衔来了我儿时上学的记忆。1963年秋天,我在河南省范县濮城镇五里铺小学(当时范县属山东省聊城地区)开始上小学。小学条件十分简陋,学校只有两间房一个教室,设在五里铺村牛屋(饲喂牲口的场所)隔壁东边一个破房子里。老师也只有潘瑞生老师一个人,他既教语文也教算术。我记得一篇语文课文,其中的内容有秋天来了,大雁南飞。后来百度了一下,发现人教版2019年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有篇课文《秋天》内容如下:“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天空那么蓝,那么高。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啊!秋天来了。”这篇课文和我1963年上学时的内容大同小异。重读这篇课文,仿佛又回到了儿童时代,心情十分激动。那时,我年仅七岁,稚气未脱,每天蹦蹦跳跳结伴从我家吴庄去五里铺上学,路程一华里左右,一路欢声笑语,时不时还互相起哄打闹,搞个恶作剧。记得1963年夏天大涝,平地差不多有近半米深的水,好长一段时间不能去上学。现在我已年进花甲,头发斑白,想到儿时上学的情况,恍如隔世,感慨万分。

雁来时,雁来了,塞雁凄叫霜晨月。大雁的叫声激发了我对故乡的怀念。我的故乡范县历史悠久,孔子学生闵子骞、著名军事家孙膑都是范县人。扬州八怪之首、大名鼎鼎的郑板桥曾在山东范县任过五年的县令。濮城镇,在清朝时叫濮州,管辖三个县,建国初期叫濮县,后来与范县合并,由州到县又到镇,行政级别越来越低。但历史名镇文化底蕴尚在,著名的晋楚城濮之战就发生在此地。这里民风朴实,崇尚教化。我的故乡范县濮城镇吴庄村座落在黄河西北岸,离黄河有十几华里。吴庄村东南有一片槐树林,林地东边有一个潭坑,水深两三丈,长年有水,有野生的鱼。村的东边是一个洼地,东西宽约200米,南北长约3千米,村里老人都叫这个地形为溜沟子,一下雨,就存满了水,庄稼没了收成,更不要说稻花香里说丰年了,但确实“听取蛙声一片”。村的北边有一个槐树行,西边是盐碱地,自然条件不好。1963年普查人口,当时吴庄160多口人,现在吴庄已经有600多口人了吧,人口是当时的三倍以上。1970年濮城镇南部地区引黄河水淤淀(即引黄河水沉淀后放走清水,留下淤泥,改良土壤),村庄四周被水包围,出入只能靠撑船,我也掌握了一个人用篙撑船过河的本领。第二年庄稼丰收,村里人都十分高兴。我上初中和高中时,挣工分糊口,有时秋天和其他社员合伙去地里看庄稼,白天望着天空的雁阵,晚上听着塞雁的凄声,倒也有几分诗情画意在心头。我1973年12月入伍,后来提干,在部队工作了二十四年,1997年转业到地方工作。自此以后,离开家乡已经47年了,除了偶尔回家乡看看,小住几天,或者只是暂停一、二个小时,对家乡的印象时而清楚,时而模糊。但家乡的雁阵、雁影、雁声还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雁来时,未见雁,教人空悲切。离开家乡,住在水泥森林的大城市郑州,即便在雁来时的秋天和雁归时的春天,也很少真正地见到雁了,雁的生存环境和迁徙路线已经与以往大不相同了。这既是社会的进步也是社会的退步,我不禁为大雁悲哀了起来。

雁来时……

「今日作家」姜道宏 ‖ 雁来时(散文)

作者简介:

姜道宏,当代军旅诗人。1956 年出生于河南省范县,1984 年毕业于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历任营部书记、干事、军校教官、讲师等职务。1997 年转业到河南省粮食局任粮油市场报社副社长、副总编、高级编辑。撰写刊发了大量的新闻稿件和近体诗词。出版了《宋词百家品鉴绝句五百首》《唐诗百家品鉴绝句七百首》(合著)两部诗集。另发表各类题材原创诗词数百首,现为原解放军西安政院学子诗社铁血狮群成员;河南省老年诗词研究会会员、《河岳诗词》编辑;郑州市诗词学会会员、《郑州诗词》副主编。

本文来自“今日作家”微信公众号。今日作家微信公众号ID:jinriuzojia0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