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氏宗譜記載項羽後人百萬,項羽墓卻早已被菜地包圍,乏人問津

"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這首膾炙人口的詩是出自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夏日絕句》,歌頌的就是頂天立地的大丈夫項羽。

中國曆代武將都以關羽關二爺為表率,其實項羽武力比關羽要厲害得多,更有武士風度,兼具英雄氣概,是悲壯的豪傑,是男人的楷模。

項氏宗譜記載項羽後人百萬,項羽墓卻早已被菜地包圍,乏人問津

清代女學者、史學家李晚芳這樣評價項羽: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太史公以神勇之筆,寫神勇之人。亦千古無二。迄今正襟讀之,猶覺喑嗯叱吒之雄,縱橫馳騁於數頁之間,驅數百萬甲兵,如大風捲籜,奇觀也。"

歷代所謂的統治者都非常有名利心,他們唯以成敗論英雄,把項羽說得一文不值。只有女人不隨波逐流,不趨炎附勢,敢說項羽是英雄。

但凡事都有例外,當代大人物伍豪,就說項羽是個英雄。

他老人家是這樣評價項羽的——"具併吞八荒之心,叱吒風雲之氣;勇冠萬夫,智超凡俗;戰無不勝,攻無不取;敵邦聞之而震魄,婦孺思之而寒膽;百世之下,猶懍懍有生氣,豈僅一世之雄哉"。

從這一點來說,項羽還是值得尊敬的。

項氏宗譜記載項羽後人百萬,項羽墓卻早已被菜地包圍,乏人問津

總理盛讚項羽,除了項羽本身值得稱敬,可能也有一層他們是江蘇老鄉的緣故。項羽老家是江蘇宿遷,總理的老家則是江蘇淮安。

但客觀來講,帝王的成功有多種因素,甚至不乏偶然因素,把項羽說得一無是處是不對頭的。

無論怎麼說,項羽都是一個大英雄。連劉邦的謀士陳平都說:

"項王為人,恭敬愛人,士之廉節好禮者多歸之。"

如果真要找項羽失敗原因,大概是臉皮不夠厚,沒有學會當無賴、耍流氓的功夫不如對方到家。

項羽陵被菜地包圍並不是劉邦造成的,劉邦再無恥也還要顧全大局,收服人心,畢竟項羽的墓也是他授權按照“魯公”的規格予以安葬的。

此事也不是歷代帝王乾的,因為歷代帝王都是死要面子的人,何況項羽一個作古兩千年的古人,英雄或梟雄,與他們何干?

據說直到民國時期,山東泰安東平境內項羽陵的墓堆還在,墓碑還是巍然屹立。

項羽陵的被平應該是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之後的事情了,大約是項羽一不小心招惹了誰。

先是墓堆被剷平,後來是墓碑被憤怒的人群砸成碎塊,經歷兩千年風雨的項羽墓蕩然無存,現今只餘荒冢一處,找回的殘碑半截,被四周的菜地農田包圍,也不知道霸王將魂已歸何處?

項氏宗譜記載項羽後人百萬,項羽墓卻早已被菜地包圍,乏人問津

按照項姓家譜字輩排行彙總,項氏是一個典型的漢族姓氏,據統計,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六十三位,人口約六十五萬兩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6%左右(有項氏族譜記載項氏後人已超百萬)。

項羽這麼多後人,為什麼沒有人給他樹碑立傳?答案大約很簡單,畢竟那個時代過去了嘛,土地也早已不歸個人所有,另外可能會有以下幾個原因:

成王敗寇的觀念

中國人都喜歡跟名人攀親,誰都不例外,項羽這個名人卻少有人攀,因為項羽是個失敗者的榜樣,成王敗寇的視野觀價值觀下,這種現象很正常。

妒賢嫉能不能知人善任,讓手下人才都投奔了劉邦;小氣摳門,捨不得封賞有功將士。

"若籍則無能有是,得范增不能用,得陳平不能用,得韓信不能用,皆使之怨僨棄去,徒以匹夫小勇,欲決雄雌於挑戰間。"

"仁義不施項王之坑降卒,殺子嬰,弒義帝,種種不道,死有餘辜。"

總之,歷代皇帝都以劉邦自居,尊劉貶項。

經過千年官宣,項羽這個人一無是處,不能給後人增光,所以後人對此不感冒,也太積極。

項氏宗譜記載項羽後人百萬,項羽墓卻早已被菜地包圍,乏人問津

中毒太深

在那個年代,一直進行無神論宣傳,認為宗教是迷信,神靈是邪惡的,靈魂是虛無的。

還有一個宣傳影響也非常大,長輩是可以不尊的,父母是可以不敬的,師長是可以冒犯的。

那個時代被“深刻教育”的人,現在已經五六十歲的年紀,正是一家之主。

所以他們有一部分人不重視祖先的傳承(畢竟這祖先也太過久遠),覺得無所謂,所以就不主動去張羅這事。

條件限制

據說,項羽的後人對項羽還是比較敬重的,再怎麼著,項羽也不是奸臣,不是秦檜,後人怎麼能不管不問。

再說,現在各地都搞旅遊經濟,有個歷史名人的關係高興都來不及,比如項羽墓所在的東平縣,本身也是水滸名縣之一,前些年甚至還有幾個縣圍繞西門慶故里大打口水官司,連虛擬化的西門官人都爭執不休,西楚霸王的陵墓又怎麼會如此寂寥?

項氏宗譜記載項羽後人百萬,項羽墓卻早已被菜地包圍,乏人問津

事實上,在史籍中一直缺乏對項羽後人的記載,兩千年後全國各地都有號稱項羽後人出現,其中不乏能拿出項氏族譜的家族,但多本族譜的信息互為衝突,彼此難以印證,從項羽的兒子這一輩就連叫什麼都在扯口水官司,甚至你連項羽的父祖輩的記載也互不一致,難以採信。

項羽不是民族英雄,又不是建功立業的帝王,後世國人曾經又把他汙名化了。

像這樣的“英雄”,官方自然是不會出面給他建造大型陵墓的,沒有宗族後世的強力號召和推動,除非地方為發展旅遊經濟,否則連修繕的可行性也很小。

事實上,項氏後人想來也對東平項羽墓懷有疑慮,至少是難以驗證,因為在安徽和縣、山東曲阜二地,也有至今存世較完好的“霸王墓”與“霸王墳”,可供後人垂悼。

項氏宗譜記載項羽後人百萬,項羽墓卻早已被菜地包圍,乏人問津

比起“斜陽荒草不勝悲”的東平項羽墓的淒涼境地,至少在那兩處疑似衣冠冢前,尚可獲得內心的一份慰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