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似水年华》:与其虚度人生,不如追忆那段流年岁月

《追忆似水年华》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它是20世纪重要的名著。这部作品与《尤利西斯一样》,运用意识流手法。源于这种特殊的艺术方法,因此《追忆似水年华》也成为世界难懂的书籍。作品中用非常细腻的手法,描述出主人公内心的精神世界,同时也为读者展现出法国在第益次世界大战中的变迁,其中涉猎文艺、建筑等各方面的内容。

《追忆似水年华》:与其虚度人生,不如追忆那段流年岁月

《追忆似水年华》的作者普鲁斯特生活在一个富有家庭中,但是小时候的他身体多病且性格敏感,喜欢幻想各种有趣的事情,这也造就他本人热爱创作的性格。小小年纪的普鲁斯开始为报纸写文章,在大学中他潜心研究哲学和修辞,在这一过程中,他也将所得运用到小说当中,为他后来的写作奠定基础。如今,普鲁斯特被誉为法国最伟大的小说之一,也是意识流的先驱大师。由于作者身体孱弱,因此在他35岁之后便专心在家潜心研究,并且将自己的智慧写入这本《追忆似水年华》中。今日我们一起品读这部文学作品有哪些特别之处,它又有哪些晦涩难懂的地方?

《追忆似水年华》:与其虚度人生,不如追忆那段流年岁月

(一)人生由不同阶段以及主观追求组成

《追忆似水年华》中的故事与作者的人生相结合。作品中讲述马赛尔在成长过程中的点滴,马赛尔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拥有不同的爱好和幻想,他曾经痴迷过旅行社交以及爱情,然而现实生活让主人公的幻想一个个破灭,最终主人公在追寻往事当中,获得了人生的真谛。其实现实生活中,作者也曾经爱好交友。然而由于身体原因,他潜心创作且足不出户,并且获得很多人生感悟。因此主人公的人生便是作者的真实写照,普鲁斯特在书中想要表达的是:人生是由不同阶段以及主观追求结合。

作为“意识流”的代表之作,《追忆似水年华》中对于人物的心理描写以及现实描述不同于以往的小说。小说里面的人物经常会出入不同的场合和社交圈,他们使用的语言有自己的一套规律和符号系统。只有当人们潜移默化运用这种社交规律,才能在特定的圈子中如鱼得水。

小说中的人物并没有先天的属性以及语言符号,而是在不同的环境当中被符号被贴上标签。举个例子,小说中的斯万先生在每个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身份和社交圈。斯万显示原本经常出入高级社交贵族的社交圈,并且与众多贵族交朋友。然而当他访问马尔赛的外祖父时,他的身份仅仅是交易商的儿子。他因为娶了奥黛特,所以又被视为“中产阶级的叛徒”。对于塞万斯万先生而言,他本人就像是一个无底的黑洞,在不同的环境变化中,他被赋予不同的身份,进入不同的交际圈。

斯万先生为追求奥黛特而进入维尔迪兰夫人府上的社交圈,斯万先生在这里发现:他原本在上流社会中的贵族符号,在这里变得毫无意义可言,在新的社交圈子里他没有任何地位。小说中人物心理的不一致,体现出“现代性”,以此证明人物心里有多重性。

《追忆似水年华》:与其虚度人生,不如追忆那段流年岁月

(二)《追忆似水年华》永恒主题:爱情

《追忆似水年华》主要想表达:得不到的永远最好,得到的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在现实中得到的东西,远不如在回忆中得到的。

其实,很多人恋爱时都有这样的想法:试想一下,当你与恋爱在一起时,是否会发现在一起越久,对方的变化就越大?这一点,很多女生都深有体会。在恋爱之前,他对你百般追求;在恋爱之后,他却发现感情也不过是如此。这也就能证明: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得到的只不过是尔尔。

1、情窦初开,那些美好你还记得么?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爱情最美好的样子?作者在第一卷中描述出主人公马塞尔童年时候的回忆,这一部分主要是他对于亲情的追求以及对于爱情的懵懂。当主人公第一次在花园中见到少女希尔贝特时,作者有如此描述:希尔贝特的名字传到了我的耳畔…就像绿色的喷水管中喷出的水珠,那样尖利、那样沁人心脾地洒在茉莉和紫丁香的花丛之上;它用纯洁的空气渗透它所经过的地区,并以缤纷的虹彩笼罩那个地区,它还以它所指的那位姑娘的神秘生活,把那个地区隔绝起来,成为有幸同她一起生活、一起旅游的人们专有的禁地......刚产生爱情时,是如此的美好。在马塞尔的回忆当中,我们可以精准的看到爱情产生的那一刻,是如此的微妙和美好。正处于恋爱中的你们,是否也曾记得爱情萌芽时的那种美好与浪漫呢?

作者天性很敏感,因此他的文字中总能够细腻的捕捉人的情感,以及描述出那种爱情碰撞的火花。通过这段爱情描述,也让我们体会到爱情萌芽时候的那种美好。

《追忆似水年华》:与其虚度人生,不如追忆那段流年岁月

2、当局者迷:爱情与理智碰撞

人的情感往往会与理智发生碰撞,年少的马塞尔在一次邂逅希尔贝特,就深深地爱上它。马塞尔经常会去希尔贝特家,两个人在玩乐过后慢慢也产生了爱情。然而主人公马塞尔期待的爱情的同时也有困扰:马塞尔既希望爱情来临,又害怕在爱情中受到伤害,这让主人公的行为反复无常,两个人也在此期间产生了种种误会。

我们恋爱时,爱情如此庞大以致我们自己容纳不了,它向被爱者辐射,触及她的表层,被截阻,被迫返回到起点。我们本人感情的这种回弹被我们误认为对方的感情,回弹比发射更令我们着迷,因为我们看不出这种爱情来自我们本人。”作者用非常细腻的描写出马塞尔的这种心理,并且赋予其哲学思考。

很多人都在问爱情到底是什么,爱情是简单的幸福?这种回答未免太笼统。如果要真正回答,相信很多人都无法解释。我们能知道“因爱生恨”的痛苦是什么样的纠葛,但我们永远不能了解爱情本身到底是什么。无论主人公还是读者还,都无法用简单的语言来描述出爱情,作者却这么描述爱情:人的幻想具有伟大的力量,爱情的痛苦就是人的幻想造成的。

很多人以为自己爱的很痴迷,对方也同样会紧紧的爱自己,不过真相却往往很残酷:大多数的“你以为”只是一种误解,你在误解对方也给你回馈深深的爱。作者认为爱情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自身的感情,是自我的感情投射,以此来等到对方做出反馈。

如果一个人只是单方面幻想着自己被爱,爱情便会让他的期待落空,使人陷入到痛苦当中。在苦苦追寻爱情的同时,你们是否也因为感情用用事而感受到诸多痛苦呢?这给很多处于热恋过程中的人以启示:

一个人如果身陷爱情的时候,便会变得没有理性和理智。

《追忆似水年华》:与其虚度人生,不如追忆那段流年岁月

(三)《追忆似水年华》中的“意识流”

普鲁斯特本是一位富家公子,年少时候的他愿意交友,生活在虚幻世界当中。当普鲁斯特父母去世之后,他感受到人生非常短暂,不应该虚度,因此他决定通过创作来弥补以往浪费的时光,他借助这种方式注让时光“失而复得”。普鲁斯特整整用了17年的时间,将自己往日的生活汇聚成一部巨作,用零星的碎片为我们展示出带来一幅鸿篇巨制,因此我们看到《追忆似水年华》就像是一棵参天大树,盛开着巨大的乐章。

《追忆似水年华》中没有个性明朗的主人公以及跌宕的情节,使得它不像是一本传统小说,反而像一本散文式的回忆。作者普鲁斯特用主人公不同人生经历以及内的活动,为我们真切展现出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的资产阶级没落,以及这个阶级人们生活的彷徨和苦闷。书中没有主角,但却都有自己特定的人生没有跌宕的情节,但却让读者看到非常苦闷的一面。作者用“意识流”的方式,对于人物内心进行刻画,既真实又有些晦涩难懂。

《追忆似水年华》:与其虚度人生,不如追忆那段流年岁月

(四)每个人都有段“似水年华”

《追忆似水年华》虽然主打回忆情节,但却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怀旧作品。作者虽然深深在回忆以往过去的年华,但是他却用时间来剖析着以往的一切,作者最后为我们留出这样一段留白,揭示出这种寓意:如果说在描摹一个完全需要重绘的世界中我不可能道尽这些和其他许多变化的话,那么,至少我不会错过描写人,不是写他的个子高矮,而是写他的年岁长短,描写他在移动位置时不得不随身拖曳着的年岁……

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段回忆,以及对特殊对那些过去的剖析。我们可以在想象中去追忆那段“似水年华”的时光,然而大多数的人却不善于去挖掘过去,也不懂得珍惜时光,让自己大把的时光被消耗掉。正如作者本身在经历过一段虚毫时光之后,也突然意识到时间如此短暂,因此才用10多年的时间创作出这本作品。

《追忆似水年华》:与其虚度人生,不如追忆那段流年岁月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的精神世界很丰富,但却不善于挖掘,导致那些珍贵回忆变得如此粗糙。如果不去细细的品味,没有发觉现实与回忆间的纠葛,即使大家心中都有一本“似水年华”,但却无法展现出这样鸿福巨作。

时间匆匆而过,只有回忆才能弥补我们经历时候的遗憾。在回忆中我们能重新识内心的宁静,找到生活当的意义,并且塑造出全新的自我,因此对于自作者来说:记忆是美好的,人生必须存在记忆。无论是好还是坏,记忆都是人类难能可贵的财富,与其贸然感伤,不如将这些记忆串联成珍贵画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