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经历

作者 | 虚心涵泳

很想写一篇和读书有关的文章,但我的资历尚浅,涉猎也不多,绝不敢僭越,妄言读书的重要性、如何读书等等,以免误导旁人。况且关于读书前人早已论及很多,比如朱光潜先生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的第一封信就是《谈读书》,杨绛先生也著有读书随笔《“隐身”的串门》,还有《培根随笔》中的《谈读书》……我的能力仅限于记录下来自己这几年的读书经历和一点感悟。

说起我的读书经历,第一段文字必需留给我的父亲,从我一开始读书,父亲就给了我莫大的支持。都说“书非借不能读”,而我却只喜欢读自己买来的书,从开始读书至今已有七个年头,父亲始终坚持给我买书,他还时常说:“我虽然能力有限,给不了你太多,但是我还是情愿把钱用在给你买书上。”有时候我有一段时间不买书,他还会问我:“这段时间怎么没有买书”。如今,家里的书早已堆积如山,毫不夸张地说已经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图书馆,而且其价值远远超过了我们县城的新华书店。不多赘述,以实例为证,《二十四史》繁体竖排版和简体横排版各一套;《金庸全集》一套香港版,一套大陆版;《饮冰室全集》、《曾国藩全集》、《沈从文全集》、《朱光潜全集》、《古龙全集》……当然零零星星买的各类书就更多了。某天听到一位家长抱怨孩子买书买的太多看不完,应该等看完了再买,听到这些,我唯有暗自庆幸,庆幸我有这样一位坚定地支持我的父亲。

我的读书经历

读书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困惑,这就需要向比自己高明的人请教,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如果问在大学期间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那当然是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并且得到恩师的指点。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以为《现代汉语词典》囊括了所有汉字,直到读一本古书时,里面有些生字查不着,才发现这部字典并不是最权威的,请教老师后方才明白还有《汉语大字典》和《康熙字典》,获悉后立马各购一部,在这两部工具书的帮助下,得以完整地读完《红楼梦》。曾经想读《史记》,便找来几个版本的白话译本去请教恩师应该选哪一个,结果恩师回复:“《史记》不仅有其史学价值,更有其文学价值,倘若读白话文的《史记》倒不如不读。”我悻悻而归,再也不读古文的白话译文,开始读的确吃力,但随着时间的积淀,我的古文阅读能力长进很大,很多时候还很享受那种似懂非懂的感觉。《邓小平时代》一出版,我立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了解到大陆版本的有删减,所以又感到扫兴,幸好还有志同道合的人时常与我交流,我遂从他处获得完整版本,如获至宝,爱不释手,一气读完,非常满足。

若论读书之功用,我也说不清道不明,但在阅读和思考中倒是有几点体会:

中学时代身边的很多人会说要多读书作文才能写好,可是我当初没有读书,作文也写的不好,可是时隔几年,我也读了不少书,当再拿到高考作文题目时,依然不会写,只是当初写不好是因为大脑一片空白,现在的不会写是明白这作文题目确实无从下笔。

我的读书经历

越读书,越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和浅薄。高中毕业时曾以为自己很博学,以为已清楚地掌握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以为凭借所学生物知识加上几年临床实践就能当医生,以为已经明确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脉络……可是读过一些史书才明白很多历史并不简单;读过《社会学》才了解,不仅有马克思的《资本论》,还有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过朱光潜《谈美》才惊喜地发现古文原来不用翻译……

读书能使自己不置于太愚蠢。很多时候,有很多无知的人可能会因为别人的挑唆而跟着叫嚣,但是读过一些书之后,会使自己更理性一点,或许很多事情你找不到正确的答案,但起码知道什么是错,在大多数人都随波逐流时,自己依然能够明辨是非、了解真相,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不会为人轻易蛊惑,倘若自己更渊博一点,还有能力做一些有意义的实事…..

我的读书经历

读书还让自己不会感到无所事事。学业再繁重,工作再繁忙,也总是会有闲暇的时光,我在养成读书的习惯之前,就总是会有感到无所适从,那个时候父亲就经常会说“去看书去”,虽然我也没见到过他自己看书。但是现在几乎每天我都觉得生活很充实,工作之余的闲暇,在无事可做的时候,我通常会静下心来读书,并乐此不疲。

读了这么多书,也时常会感到孤独。孤独是两方面的:既然选择了读书,当然就会占用大把本可以和旁人闲聊、去社交的时间,好多时光只能自己度过,但我觉得“要么庸俗,要么孤独”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读的书越多,感悟也就越多,但是好多话只能埋在心里,不足为外人道,不过这也无所谓,我始终觉得,有一个愿意倾听的妻子和一两个值得交谈的朋友足矣。

- 杂写与杂忆 -

随心,不随意,杂乱,但有规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