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產業鏈全面復甦

圖片

廣東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外觀檢驗車間。 本報記者 鄭 楊攝

全世界每4臺智能手機中就有一臺是東莞製造。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之下,以電子信息產業聞名的廣東東莞,產業鏈是否能順利恢復?記者從東莞市松山湖高新區瞭解到,連日來,松山湖高新區以龍頭企業為牽引,全力推動信息技術產業實現鏈條式快速復工。目前,園區信息技術產業鏈已呈全面復甦態勢。

“園區已復工8750家企業,目前整體用工量超過16萬人,超過了去年總用工人數。”松山湖高新區管委會委員朱沃強告訴記者。

走進園區內高新技術企業廣東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外觀檢驗車間,記者看到,生產線正緊張運轉,智能搬運機器人在車間內外往來穿梭。作為華為供應鏈條上的一家重要企業,生益科技專業製作高精度、高密度印製電路板,是目前國內唯一的覆銅板上市公司。

“得益於園區管委會的指導,我們2月7日就開始復工。目前訂單充足,產能已恢復近95%。我們的上游企業復工率已超過90%,所以材料延續性不存在問題,但下游企業受疫情影響復工率僅約80%。但總的來說,我們對完成年度目標充滿信心。”公司生產總監劉錦瓊說。

在松山湖高新區,包括生益科技在內,眾多華為生態夥伴已形成了獨具競爭力的產業生態系統。這裡高端電子信息產業聚集,涵蓋通信、網絡、光電、消費電子等眾多領域,成為高新區重要的支柱產業。

在推動產業鏈復工的一系列有力舉措下,如今,高新區的信息產業生態系統已基本恢復了疫情之前的勃勃生機。松山湖高新區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園區有關負責人介紹,首先是讓龍頭企業復工“復得早、復得好”。

“我們密切關注華為等龍頭企業復工訴求,實行提前復工備案管理制度,並多次到企業現場指導落實疫情防控措施,順利推動了華為機器、華為終端、生益科技等一批龍頭企業率先復工。”朱沃強說。

龍頭企業的復工帶動了園區整個信息技術產業鏈的需求,牽引上下游大型企業陸續復工,支撐起園區信息技術產業鏈條的基本運作。目前,松山湖169家規上工業企業、323家高新技術企業已全部復工,信息技術產業鏈產能已大幅度恢復。

其次是協助信息產業整體生態系統“早恢復、全激活”。

據介紹,華為、生益科技、藍思科技等大型重點企業全面復工後,又積極支持園區內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復工,幫助一大批中小型科技企業迅速恢復生產。例如,長盈精密公司復工後,為支持配套廠商復工,向上下游企業免費供應了數千個口罩以及消毒液等物資;易事特公司主動為供應商提供疫情防控幫助,支持多家上下游供應商順利復工。

在此過程中,松山湖著力強化企業產業鏈服務。“連日來,園區工信、發改等部門一直忙著跨鎮、跨省溝通協調,幫企業打通上下游產業鏈。”園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針對企業重要原材料和零部件供應不足問題,接下來,園區將充分發揮東莞產業鏈條完備的先天優勢,結合企業疫情防控巡查工作,瞭解企業產業鏈及供應鏈關鍵環節存在的問題,協助企業對接園區內和東莞市內其他替代產品和生產廠家加以解決。

隨著全球疫情形勢的變化,松山湖信息技術產業的恢復和發展依然面臨挑戰。“下一步,我們將重點圍繞信息技術產業‘補鏈強鏈’和華為產業鏈開展招商工作,在推動已復工企業達產、增產的基礎上,積極拓展新項目、新動能,不斷增強松山湖作為國家高新區的服務體制機制優勢,推動優質項目投資落地,讓產業鏈核心企業進一步聚集。”朱沃強說。

來源:經濟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