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歸隱山林後,以寫詩為樂,被後人稱作“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

他歸隱山林後,以寫詩為樂,被後人稱作“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

在我國古代,有一種題材的詩歌,多以農村的景物,以及農民耕作,牧人原野放牧,樵夫砍柴,漁夫打魚等勞動場面為題材,歌頌田園山野風光,以廣大勞動人民為描寫對象,歌詠田園生活的詩歌,這種題材的詩歌,被後人稱之為“田園詩”。東晉時期的陶淵明,掛冠歸隱田園,開創了田園詩一體。

他歸隱山林後,以寫詩為樂,被後人稱作“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

其實田園詩歌,最早出現在遠古時代的堯舜禹時期。當時有一首民歌叫《擊壤歌》,其中有這樣的描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這是我國農耕社會,農村生活最為典型的概括,和最為生動的描述。對後來田園詩歌的影響,極其深遠。到了後來,在《詩經》中,對田園生活有了更加具體的描繪:“雞棲於塒,日之夕矣,牛羊下來”。意思是說,黃昏時分,雞都進窩了,牛羊也都回圈了。

他歸隱山林後,以寫詩為樂,被後人稱作“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

陶淵明,是東晉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也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他在歸隱山林後,主要從事“田園詩”的創作,以寫詩為樂,被後人稱作“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他首先開創了以田園生活為描寫對象,為我國古典詩歌,開闢了一個新天地,創造了一個新境界。他的後半生都是在田園中度過的,在這裡他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歸宿,同時也收穫了自由、寧靜、明快、舒適的愉悅心境。

他歸隱山林後,以寫詩為樂,被後人稱作“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

他有一首田園詩《飲酒 結廬在人境》,為世人所傳頌: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他歸隱山林後,以寫詩為樂,被後人稱作“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

在偏遠的鄉村,蓋兩間茅草屋,過著田園寧靜的生活。“門前冷落車馬稀”,雖然沒有為官時期的熱鬧場景,心裡卻坦然了許多,為啥呢?“心遠地自偏”,一句話道出了這裡的真諦所在。這種感受,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在人世間大徹大悟的陶淵明,真正體會到了遠離紅塵,躬耕田園的樂趣。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一傳頌千古的名言佳句,妙就妙在“言有盡,而意猶未盡。”眼前普通的景象,到了詩人筆下,就變得意境深遠。

他歸隱山林後,以寫詩為樂,被後人稱作“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

“採菊東籬下”,並不是真的為了採摘幾朵菊花。“悠然見南山”,這裡的“見”不是看見南山,而是“出現”的意思,眼前不知不覺中出現了一座南山,是作者感受到了“南山”的存在。在這裡,我們不得不感嘆詩人妙筆生花的感觸。優美的意境,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感悟出來的。讀到這兩句詩,不禁使人想起李太白的那句詩:“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誰能理解詩人此時此刻的心情呢?只有“敬亭山”了。在這裡,詩人作為萬物之主的人,能夠靜下心來,和大自然中的山水,進行一次,心與心的溝通,心與心的感悟,是多麼崇高的一種境界呀!

他歸隱山林後,以寫詩為樂,被後人稱作“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

夕陽西下,百鳥入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這裡面的真正含義,恐怕也只有作者自己能夠讀懂,想要說點什麼,也不知道說啥好了。也許這就是“只能意會,不能言吧”。“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所以能夠成為流傳千古的佳句,與詩中“心遠地自偏”和“此中有真意”,這兩句富有哲理性的詩句,是分不開的。

他歸隱山林後,以寫詩為樂,被後人稱作“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

陶淵明的田園詩,最大的特點是,用最樸實的語言,勾勒出平淡而自然的田園景色。抒寫出了詩人最率真的心境,一切都好像是自然流露,沒有刀劈斧鑿的痕跡。他把自己親身經歷的農村生活,通過詩歌的形式,展現給大家,在田園詩的創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這也是他被後人稱之為“中國第一田園詩人”的緣由所在。你對陶淵明的田園詩如何理解,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以便共同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