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先贵‖一杯茶的岁月(散文)

栏目:文棚

一杯谷雨一杯茶

一场弥漫全球的新冠病毒按下了暂停键,但并没锁住时间前进的脚步。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在全国各个省市疫情出现零增长的喜悦中走来了,抗击新官病毒的人民战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人们从焦躁不安的心态中慢慢地恢复到正常的平静状态。企业已经开始复工,农人进入田间地头忙起了农活。

一场小雨洗净了阴霾灰尘,天空寥廓无垠,大地绿草茵茵。恰是“杨花落尽子规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轰轰烈烈的一幅生动的暮春自然景观凸显在人的眼前。

“清明见芽,谷雨见茶”。南方历来有谷雨摘茶的习俗,谷雨茶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梢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茶味鲜活。茶叶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谷雨的茶有清火、辟邪、明目等功效,谷雨采摘的春茶长期以来深受爱好品茗人士的喜爱。

谷雨采茶是一种生活乐趣,也是一种时尚文化,当你在茶园采下第一捧新绿时,那种追逐新春收获成果就是别样的情趣。

不信,你看在那旖旎的阳光下,氤氲的茶叶清香也从茶山飘向山下的四面八方,诱惑得大姑娘、小媳妇们坐不住了,她们戴上头巾,背着茶篓,系上布兜,芊芊玉手摘下一棒棒新绿,欢快的歌声在山谷飘荡。春天在姑娘们采茶的歌声中张开了翅膀,向更高更远的天空飞去。

制茶是对生活的一种体验,漫长的制茶程序也是人生修炼过程。

“杀青”:通过高温钝化鲜叶中的氧化酶活性,蒸发鲜叶中一定的水分,使茶叶变软,便于揉捻成形,促进香气的形成。

“做形”:揉捻形成紧结弯曲的外形,改善内质,卷紧茶条,缩小体积,为炒干成条打好基础,促使茶物质转变。

“烘焙”:蒸发茶叶内多余水分,促使叶片热化、构香,增迸和固定品质,以利贮藏。每个制作过程其实也是锤炼人生的意志,启发我们在平淡中向更高的境界追求。

品茶就是慢下生活脚步得到人生的另一种享受。

“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刘禹锡);陆游更是“宁可舍酒取茶”,他赞四川菊花茶,“何时一饱与子同,更煎土茗浮甘菊”,说闽东茶“茶甘半新啜”,老了,更是喝出洒脱超然的境界,“眼明身健何妨老,饭白茶甘不觉贫”。

沏一杯清茶,或约三两个知心朋友,或独自品味,静立于繁华和喧嚣之中,不随众,不跟风,坚守宁静与淡泊;看玲珑剔透的玻璃杯,茶叶在沸水中翻滚、舒展,浮浮沉沉,任水的颜色由浅变浓,色泽调和,温润碧透。小呷一口,微苦;含之细品,又略带些柔甜;咽之,再回味,满口香醇。一杯馨香四溢的茶水进肚,闲适、舒缓、心神宁静的感觉油然而生,疲惫与世俗的困扰随之遁去。

人生长路弯弯曲曲,总是风雨相随,需一方宁静的心灵空间慰藉;沏一壶新茶,坐在月光里慢慢地品味,让滚滚的红尘欲望慢慢地退去,在如烟的岁月里,让懂茶人与茶嫣然成为知己,与茶相伴,将最平淡的日子梳理成诗意的风景。

作者简介:朱先贵,中国散文诗主席团委员。国际华语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诗词协会常务理事。先后在《诗刊》《人民日报》《菲律宾商报》德国《欧华导报》泰国《中华日报》《中国文艺家》《诗潮》、散文选刊》《散文诗》《微型小说选刊》《通俗小说报》《短小说》《文化艺术报》《中华文学》《大众文艺》《参花》《中国散文家》《西部散文家》《中国诗界》《中外文艺》《华夏散文》《江河文学》《精短小说》《幸福家庭》《全国散文作家精品集》《当代诗词名家作品选集》《中国散文诗年选》《2012中国中短篇小说经典》《中国散文大系》《百年散文名家》等海内外报刊和选本发表小说、散文、诗歌各类体裁文章160多万字。传入《中国小说家大辞典》《中国国学大辞典》《中外当代文学艺术家大辞典》等。

(请勿微信投稿!文棚是一个以散文为主的共享平台,面向全球华人开放,供作者、读者转发推送。其“写手”栏目向全国征集好稿。凡当月阅读量达6500次,编辑部打赏100元/篇。请一投一稿, 并注明文体。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1600字以内。非签约作家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账号。)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曾淑花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