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小眾旅行,與教堂的邂逅

大家好,今天筆者將和你們分享的我的英國之旅。在英國,假如你置身於教堂遠側的迴廊上遠眺,那你會看到一整座在陽光下沐浴的“彩色”教堂。還有一點更為明顯——我說的是遠離小鎮與開闊的花園的那一側,也即面朝一座潮溼的、歷史悠久的牧師住所的那一側,那所住所隱藏於一座棕色的拱門背後,從拱門穿過去,你就能目睹到在一塊綠天鵝絨似的草坪上,頭戴庚斯博羅先生(英國肖像和風景畫家,1727-1788,)寬邊帽的年輕女士正在那兒休憩。

英國小眾旅行,與教堂的邂逅

一言以蔽之,反正就是同一塊四方綠地和另一塊融會在一起——那一塊四方綠地外面鑲嵌著一段,很別緻而珍貴的諾曼式古老樓梯,當年曾是一個王家學院的操場。因為無人“照看”,這條迴廊看上去就是一番陰沉、發黴、破爛不堪的樣子,當然也是勾畫得很好的對象。古老的黑拱門與柱頭形態各異,美不勝收,一堆東倒西歪的墓碑亂堆在其間,深深的嫩綠的草叢差不多把它們都淹沒起來了。

英國小眾旅行,與教堂的邂逅

接著,走過同廊,牧師會議室就呈現在你的面前,這是一座高大莊嚴的廳黨,但也無人“照看”,不過,還可以算作座氣勢很恢宏雄偉的建築物,十分漂亮的木製屋頂,屋頂如同?條隧道的頂部般彎曲著,既無柱子,又無支架。而今,塵土與回聲早就統治了這個地方,不過,它一眼瞧去倒像一座宴會廳,而非牧師會議室。有一圈古老的木凳,順著四面的牆根擺放著,高高地雄踞於兩三層臺階之上,當你坐在上面,抬頭凝視,你就會發現有淡淡的幽魂似的裝飾顏料,以及金色塗層的痕跡殘留在棕色的天花板上。“為了提供一種印象”,其中有一小塊被修復了。

英國小眾旅行,與教堂的邂逅

但如果你想一睹大塔樓的雄姿,教堂執事建議你從迴廊的一個角度上去看,它所體現出來的氣勢的確絕世獨立、卓爾不群。你瞧,它以屋頂為基礎,呈現出一副很坦蕩的架勢,如同把根牢牢地紮在地裡一般,然後又高聳入雲,似乎要使從頂架上猛衝下來的燕子辨不清方向。

英國小眾旅行,與教堂的邂逅

還有,在大教堂裡,你當然會耳聞許多關於悽慘而偉大的托馬斯·貝克特(曾為英國國王亨利二世的樞密大臣,1118-1170,後來出任坎特伯雷大主教,因反對亨利二世控制教會事務而被殺。)的事蹟,而站在他慘遭殺害的位置朝一塊支離破碎的小石板俯瞰下去,教堂執事指著它對你說,它就是那場戰鬥中被鮮血滴濺過的路面的殘片,這塊小石板就會讓人生出一種奇異感覺。

英國小眾旅行,與教堂的邂逅

值得一提的是,我第一次是在晌午時分踏進了這所大教堂。歌壇上曾做過禮拜,這時早就做完了,這片地方就被我一個人獨佔了。教堂執事因為要對被弄亂的凳子加以整理,於是,他就讓我一人從上了鎖的大門口拐進去,任我信步從歌壇側廊穿過,步入後面的大禮拜堂。我說這片地方被我一個人獨佔了;假如聲稱我與另一個紳士共享這片地方,反而會說得更為準確一些。這個紳士伸展著他的身子,在一張石榻上仰臥著,頭上一個古典雅緻的木頭華蓋;雙手在胸前交叉地疊放著,細細的腳指頭搭在一隻小獅身鷹首獸或者一隻小豹子身上。他容貌俊秀,一副英勇騎士的形象。

英國小眾旅行,與教堂的邂逅

因為他就是金雀花王朝的愛德華,綽號“黑色王子"。"De la mart ne pensaje mye"(法語:我不想思忖死亡。),在他的塑像的青銅基座上就鐫刻著他這句迷人的雋語。我佇立在那兒,一時間,有一種同他親近的感覺就湧動出來了,從而把死亡給忘卻了。人們距離其他出名的騎士年代終究更為久遠。坎特伯雷的聖托馬斯的神龕就在這座禮拜堂中擱置了許多年。聖托馬斯是基督教世界中最富有、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英國小眾旅行,與教堂的邂逅

接著,走過神龕前面的路面,一直是老樣子,不過,亨利八世把他那有名的改革捷徑上其他一切都掃除殆盡了。貝克特的埋葬之地原本就是這座教堂的地下室,他的遺骸在這個地下室放置了半個世紀之久,世人才漸漸開始“矚目”他的殉教精神。於是,人們就把他遷進了聖母堂,現在,他的遺骸的每一粒塵土都成了稀世珍寶,神龕前面的路面也被朝聖者尊為聖土,在喬叟先生的筆下,那些講故事的一隊騎馬人朝坎特伯雷飛奔而去,當然也就是為了去朝拜的。

英國小眾旅行,與教堂的邂逅

然後,我走進地下室,那可是一處大迷宮,由一個低矮昏暗的拱門與柱子所構成,我四處張望,最後發現了怯懦的修道士們首先移開被莫爾維爾與費特澤斯(為了刺殺貝克特大主教,當時亨利二世共派出了四名騎士,這兩人就是其中的兩名騎士。)殺死的受害者,以免遭受進一步褻瀆,我站在那兒,突然之間,教堂上空狂風呼嘯,電閃雷鳴,暴雨從地下室打開的門和窗戶橫掃進來,再加上好像在角落裡加深、閃爍的黑暗以及那股強烈的黴變味兒,讓我以為彷彿跌進了歷史的深淵般。

英國小眾旅行,與教堂的邂逅

雖然我急忙走了出去,但是,雨也停住了,這個晚上完全被它給糟蹋了,我一路快走,踩得泥水不停地濺潑出去,終於回到了客棧,在咖啡屋爐火邊的一張極不舒服的椅子上坐下來,一邊讀著斯坦利(英國宗教史學家,曾在牛津大學擔任教會史教授,並出任過威斯敏斯特教長,1815-1881,)教長那令人心情舒暢的《坎特伯雷紀事》,一邊納悶於英國如此多的客棧帶黴味的擺設及貧寒的財力。

英國小眾旅行,與教堂的邂逅

有趣的是,"Fleur-de-Lis"(法語:百合。法國王室以百合花圖徽為標誌,在英法百年戰爭期間,黑色王子立下了赫赫戰功。)是這家客棧的名稱(我認為應該是對黑王子所表示出來的敬意吧)。這個名字很迷惑人(我真笨,讓它把我誘進了這家客棧),然而,這朵百合卻名不副實,真是很可悲。外國人到國外去旅行,一種更加大眾化的娛樂活動還是他們最感興趣的東西,尤其是在酷熱的夏季。因為我先前就說過,在英國,這些並未怎麼受到鼓勵,所以,在這個火熱的季節,我居然不曾察覺出倫敦所欠缺的就是各種各樣的誘惑,這或許更顯得不可思議。

英國小眾旅行,與教堂的邂逅

總之,一個人對倫敦的喜愛,至少是一個外國人的喜愛。從最好的角度上來說,也有一種反常與病態蘊藏於其中,往往不易於概括成一種大眾觀點。我這樣說的意思絕非是說,在這個大都市裡不存在什麼引人入勝的娛樂消遣之地:我的本意是說,因為某種原因,雖然有富足的社會資源蘊含於其中,然而,對外國人的情緒來說,這個地方還是極其壓抑的。它看上去心狠手辣,面目猙獰可怕。不過,外國人最終還是積極滿意地接納了它,並且在它那兇險的壓力中找到了一種溫暖舒暢的事物,假如這種事物一旦被取消了,人們就會懷念不已。

英國小眾旅行,與教堂的邂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