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億市值、淨利暴增60%,烘焙界的隱形冠軍是怎麼煉成的?

作者|黃曉軍


提到麵包這個行當,你最先想到的是誰?

盼盼法式小麵包、三輝麥風、麵包新語、巴黎貝甜……他們要麼是電視廣告中的常客,要麼是自帶流量的洋牌子。

但談起土裡土氣的桃李麵包,或許很少人會第一時間想起他。

甚至在中國領先的品牌大數據平臺ChinaPP上,這個品牌在“食品飲料-食品-麵包”等領域都排不上榜。

但又有誰能想到,這樣一個品牌造就中國麵包第一股,也成為短保麵包領域的隱形冠軍呢?

4月15日,桃李麵包發佈2019年報,公司營收56.44億,同比增長16.77%;歸母淨利6.83億元,同比增長6.42%。

隔日公司2020年一季報發佈,實現營收13.23億元,同增15.79%;歸母淨利1.94億元,同比增長60.47%。

350億市值、淨利暴增60%,烘焙界的隱形冠軍是怎麼煉成的?

▨土味桃李麵包的塑料袋包裝,圖/網絡素材


目前,桃李麵包市值350億左右。

烘焙領域上市公司,如元祖股份、好利來、克莉絲汀等,市值加起來還不及它的1/4。

看似low得要命的生意,往往最是吃香。

01

60歲創業比肩宗慶後


宗慶後,是中國食品飲料領域無人不知的企業家。

42歲蹬三輪創業,大手一揮組建起聯銷體,宗慶後讓青藏高原除了牛糞就是娃哈哈礦泉水。

桃李麵包有著類似的創業故事。

其創始人吳志剛,是1935年生於遼寧丹東。1995年,60歲的吳志剛從絲綢學院的教師崗位退休,本該享受天倫之樂的他,卻被改革開放的熱潮打動。

拉著兒子吳學群,父子倆打算乾點什麼。

有一次,吳志剛走在大街上,看見有人正在跟一家麵包店老闆理論,原因是麵包味道變了。

原來,當時雖然街上的麵包店眾多,但產品質量層次不齊,大多靠添加劑延長麵包保質期。

如果辦一家標準化工廠,生產沒有添加劑、保質期短、品類少的麵包如何?

拉著兒子就開幹。

1997年,吳志剛出資30萬,吳學群出資10.3萬現金和9.7萬固定資產,兩人湊夠50萬註冊資金成立了瀋陽市桃李食品有限公司。

為了保證麵包新鮮,吳志剛每天凌晨3點開始配送,保證6點前所有的麵包都能到街邊那些門店裡。

靠這個優勢,短短2年,他就成為丹東最大的麵包生產商。

相較於宗慶後70多歲,依舊奮戰在行業一線,吳志剛現年85歲,同樣擔任著桃李麵包的董事長。

350億市值、淨利暴增60%,烘焙界的隱形冠軍是怎麼煉成的?

▨吳志剛鮮有照片流傳網絡,圖/價值線


但而今的吳志剛年事過高,正常一線業務已經不打理了。

2019年初,這位老人甚至在模擬減持公司股份時,將“賣出”指令誤操作成“買入”,錯誤買入公司股票7200股,險些造成內幕交易。

從60歲創業,到85歲烏龍指,我們看到了一代企業家的老去。

但更讓我們感興趣的是,在投資不過山海關的遼寧丹東,這家50萬註冊資金的麵包生產商,如何成長為一家350億市值的烘焙界隱形冠軍?

看慣了商業大敗局後,這種偶爾的成功案例如此珍貴。

02

複製丹東經驗走向全國


桃李麵包市場初期沒有打廣告,最大的特點是無添加。

這在眾多依靠添加劑延長保質期的麵包中,這個小牌子脫穎而出。

但無添加的短保麵包,一般冬季保質期為7-9天,夏季保質期為 3-7天。這樣的保質期限,無形中限制了桃李麵包的區域化擴張。

在這個領域裡,主要流行著4種經營模式:

第一是個體經營、自主烘焙。

這種模式比較普遍,現在在一些鄉鎮的個體經營商戶中,我們依舊能看到這種小規模作坊。

第二個是工廠半成品拿到門店精加工。

元祖股份、85°C等品牌就是這樣玩的。他們在一些商業中心開設門店,工廠生產出半成品後運到門店,員工根據消費者需求進行二次加工。

目前,新式茶飲如喜茶、奈雪の茶也是套用這種模式,定位相對高端。

第三個是純線上模式。

幸福西餅、諾心、21CAKE等,他們進入每個城市都沒有門店,而是通過消費者線上下單,衛星工廠製作後由第三方物流人員配送。

最後一個是“中央工廠+批發銷售”的模式。

傳統行業巨頭們的最愛。這種模式優點在於中央工廠直接生產,然後批發給各個經銷商,最後進入超市、夫妻店等終端渠道。

一般,根據產品的不同,中央工廠覆蓋的配送範圍不一樣。農夫山泉、娃哈哈等飲料企業採用類似模式,在全國佈局了幾個生產基地。

桃李麵包也是這個模式。他最大的好處是,只要這種模式在一個城市得到驗證,其他城市也就能夠大批量複製。

在丹東市場做到最大後,桃李麵包1998年就在大連建立了一個新工廠。

依舊是每天凌晨3點開始配送,保證6點前所有的麵包都能到街邊那些門店裡。

例外是,吳志剛沒有將這塊市場交給經銷商,而是自己做。在他看來,經銷商層層加價,桃李麵包就沒有了性價比優勢。

模式是死的,人是活的。教師出身的吳志剛向來習慣於舉一反三,“中央工廠+批發”模式僅僅修改一個環節,桃李麵包毛利率就超過了35%。

350億市值、淨利暴增60%,烘焙界的隱形冠軍是怎麼煉成的?

▨桃李麵包中央工廠模式示意圖,圖/公司財報


採用“中央工廠+批發”模式的可比上市公司中,克明面業毛利率不足25%、稍高點的三全食品也不過30%左右。

從大連的新中央工廠出發,桃李麵包2019年末建設了18箇中央工廠。

而為了保證產品的性價比,吳志剛依舊是將大量市場歸於自營,只有那些夫妻店等中小客戶,才交給經銷商打理。

截至 2019年12月31日,桃李麵包已在全國市場建立了24萬多個零售終端,並與永輝、華潤萬家、家樂福、沃爾瑪、大潤發等大型KA建立穩定合作。

03

產能問題下的精品路線


中央工廠模式還反映出一個問題,即工廠覆蓋不到的地區,桃李麵包就很難鋪貨。

這樣一來,這家公司的增長就相對依賴工廠的建設,和產能的擴大。

通過一份招股說明書,我們能夠看到桃李麵包此前的產能利用率,幾乎都在90%左右。

要知道,國際通行標準是,產能利用率超過90%為產能不足。

350億市值、淨利暴增60%,烘焙界的隱形冠軍是怎麼煉成的?

▨桃李麵包上市之前產能利用情況,圖/公司財報


為緩解產能問題,精簡SKU或許成為了唯一的方式。

財報顯示,桃李麵包目前生產銷售的產品以麵包及糕點為主,月餅等傳統節日產品為輔。

麵包是公司的主導產品,報告期內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均在 97%以上。

而20多年來,桃李麵包的產品一直堅持少而精的路線,始終不超過5種麵包系列,產品總共不超過30個。

其中不乏豆沙包、醇熟、天然酵母、手撕麵包等明星產品。早在2016年,其醇熟和天然酵母等銷售收入就達到億元級規模。

根據歐睿2019年數據顯示,桃李麵包在發酵麵包市佔率11%、包裝麵包市佔率26.4%。

排在後面的達利、盼盼、賓堡、曼克頓,還有一大段差距。

精品重點在於品質把控和研發。

首先是品控上:

產品銷售最大的品控是工廠。

此前,一篇《桃李麵包生產車間體驗記:掉地上的麵糰直接用》的文章,就曾揭示這家公司的品控問題。

傳統公司中,生產環節和銷售環節有著不可明說的利益要害往來,這也是企業人心不齊、上下游管理混亂的主要原因。

為打破這一格局,桃李麵包讓每一個員工做公司的主人。

早在2009年,公司增資擴股,為129名骨幹員工以現金方式股份配售。

此後,這家公司的股東表裡,開始出現廠長、主任、會計、後勤主管、質管員工等人。

從管理層到一線員工,桃李麵包的股東里涵蓋了公司所有層次的人物。單憑這一點,每個人都能夠心繫品質、助力發展。

除了工廠品控,桃李麵包還要保證渠道端的品控。

據悉,桃李麵包終端配送週期以日為單位,過保質期的產品甚至還會回收。

而其他大多數麵包品牌,配送週期為3-4天/次。新鮮與否,消費者自然吃得出來。

其次,研發方面挺是有趣:

2019年,桃李麵包研發費用同比增長56.49%,但僅佔營收的0.15%。

不搞營銷,這家公司甚至還不搞多少研發?

麵包領域確是如此,這種個體商業戶都能在家制作的日常食品,從投入上看研發或許稍有偏頗。

2018年,桃李麵包依照網紅“髒髒包”推出的“髒麵包”就曾火了一把。

《證券日報》就曾報道,髒麵包新品呈現高速增長趨勢,使得桃李麵包產品綜合競爭力繼續獲得提升。

一款新產品的銷售,桃李麵包一般會有半年的試驗時間。

通過試點銷售,收集並分析銷售數據和顧客反饋,讓落後產品及時退出。新產品在某一地區試點銷售4-6個月,成熟後再複製到其他地區展開推廣。

同樣是驗證與複製的套路。


04

來自達利的圍剿


從體量上說,桃李麵包已經是中國第一短保麵包品牌。

早在2015年,在這個手工作坊佔比58%的行業裡,桃李麵包的市場佔有率就達到了10.5%。

但若按桃李麵包25年來的速度佈局,它要覆蓋全國70萬存量網點,還需要8-10年。

這個過程中,如果娃哈哈、農夫山泉、達利等食品巨頭涉足這個領域,對於桃李麵包可能就是一大隱患。

比如2018年10月,達利推出短保麵包產品美焙辰,其共包括5個系列28款產品。

2019年,美焙辰在北京、福建、東北等市場大肆促銷宣傳,桃李麵包則開始顯得吃力。

當年,後者麵包及糕點庫存同比增長54.49%。

350億市值、淨利暴增60%,烘焙界的隱形冠軍是怎麼煉成的?

▨桃李麵包2019年庫存情況,圖/公司財報


賣不動,更多是原有回收政策的改變。

中訪網財經報道,桃李麵包送貨附加了一個條件——要商家根據自己的銷售情況確定準確的訂貨量,如果產品沒有及時銷售,桃李麵包不再接受退貨。

以前的桃李麵包,都會上門為門店鋪貨,還會及時回收臨期的產品。

“如今,桃李麵包搞出這麼個規定來,我們都不敢訂貨了。”一位社區超市的負責人表示。

這給了美焙辰機會。

困擾直接暴露在了數據上。2019年銷售費用高達12.28億元,同比增長23%,增長速度遠高於營收增速。

據《中國經營報》快消連鎖版組新媒體《新消費》報道,桃李麵包銷售費用率從2015年的14.04%,增至2019年的21.76%。

350億市值、淨利暴增60%,烘焙界的隱形冠軍是怎麼煉成的?

▨桃李麵包2015年來銷售費用率,圖/新消費、財說


這其中,門店費用最為搶眼。2019年,該費用高達1.33億,同比增長66%。

而這些費用,大致由銷售返利、促銷服務費新品進店推廣費等構成。

《新消費》評論稱:桃李麵包門店費用的大幅增長,本質就是加大了促銷力度。如此賣力的促銷,利潤的增長僅為個位數,暗示了公司擴張並不順利。

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隱形冠軍亦是如此。

商業擴張的道路上,何來一帆風順。在我們難以去摸索的前25年裡,桃李麵包又遇到過多少個達利這樣的對手?我們不得而知。

只是,據數據顯示,2021年桃李麵包所在市場銷售額預計將突破8400億元。

這個市場容得下150個桃李麵包,再多幾個達利的參與倒也無妨。

對於桃李麵包和達利而言,他們最大的對手不是彼此,而是開拓這8400億的邊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