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界一直都有“鬼市”的說法

古玩界一直都有“鬼市”的說法。夜半開市,天明即散,人們帶著輕微的雀躍感,幻想著總能淘到點什麼了不得的東西。


之所以叫“鬼市”,其實是有緣由的:一是指集市有假東西,或者來路不明的東西(“鬧鬼”);二是買賣通常發生在凌晨三四點鐘,而且像鬼一樣來無蹤去無影。

古玩界一直都有“鬼市”的說法


原本就是充滿神秘色彩的圈子,加上陰森可怖的名詞,讓“鬼市”變得愈發引人好奇。如果想成為這塊地界上的大拿,成為古玩界的淘貨老手,你可能需要先補補課,把乾貨小料揣在兜裡,才有底氣聽行內人尊稱一聲“爺”。
一、
通常收藏古物的途徑,無外乎古玩街,拍賣行和交易會。還有一個地方也是收藏家經常去的,那就是“鬼市”。
清代中晚後期,北京地區自發形成了多個“鬼市”。“鬼市”也叫夜間集市,夜半開市,熱鬧無比,買家打著燈籠來淘貨,天明自行散去,行蹤變幻莫測。

古玩界一直都有“鬼市”的說法


“鬼市”在清末時最為繁盛,許多紈絝子弟偷了家裡的寶貝拿出來換錢,換的錢大多用於打牌撩妹耍酷炫耀。一些小賊也會渾水摸魚,趁人多熱鬧賣點偷來的小貨。
“鬼市”上經常聽到有人被叫做“佛爺”、“倒爺”。此“佛爺”非彼“佛爺”,古玩界“佛爺”的說法源於北方,從“千手千眼佛”引申而來,有“偷”和“順”的意思。偷盜古玩的人就是“佛爺”,至於“倒爺”就是倒賣古玩的人。

古玩界一直都有“鬼市”的說法


古玩界考的就是眼力,玩的就是心跳,沒有打假一說。敢去鬼市淘貨的,基本上是懂貨的行家,哪怕賣貨的人是小偷,八成也是懂得鑑定的門道。如果經常在鬼市上買賣假貨,不光生意做不下去,還會成為他人眼中的笑料。
“鬼市”上還有一群人身份非常特別,比如影視劇中經常出現的“十三爺”什麼的。古玩界不光考究眼力,更是家世背景的較量,淘貨的人想要不被圈內人欺負,最容易的辦法就是假裝家裡人丁興旺。
“十三爺”聽起來像是全家排行第十三的孩子,這也是那個年代給自己壯膽撐腰,不怕被欺負的技巧之一。
二、
即便逛的是“鬼市”,人們也擔心談錢傷感情,凡事涉及金錢就俗氣了。民國以前,來鬼市交易的買家賣家通常身著寬大袖管的長衫,交易價格通過藏在袖管中的指頭比劃,相互不將“錢”掛在嘴上。
這種交易方式後來慢慢被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種話語體系,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鬼市黑話”。比如說,鬼市上的“一塊錢”在南方代表100元,在北方則代表10000元。

古玩界一直都有“鬼市”的說法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規矩,古玩界更是如此。逛鬼市的時候如果不懂點門道,估計永遠沒機會走進文玩這個圈子。事實上,鬼市還有很多規矩是堅決不能逾越的。
鬼市行規第一條:還價後不能反悔
看中的寶貝可以詢價,也允許還價,不過一旦說出的價格被賣家同意,就必須成交,不能再次殺價。
鬼市行規第二條:貨在誰手,誰才有購買的權利
寶貝在別人手中,其他人不能詢價講價,哪怕談到一個合適的價格,你也沒有付款的資格,對,就這麼霸道,只要我不放手,你就沒有機會買。



古玩界一直都有“鬼市”的說法


鬼市行規第三條:不打探東西的來源
賣家的貨物來自哪裡與你無關,這是人家的眼力和門道,東西你看得上就買走,看不上就走人,別讓圈子裡的人討厭你,別讓收藏的路子越走越窄。
鬼市行規第四條:貨物成交不退貨
鬼市不搞315,即使買到假貨也只能自吞苦水,圈內都說不交點學費是玩不轉的。如果買了真東西,回家想想覺得太貴了要退貨,則更被人不恥。這種買定反悔的行為有一個特別好聽的說法,叫做“拉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