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零價鐵複合材料修復氯代烴汙染地下水技術研發與示範工程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納米零價鐵複合材料修復氯代烴汙染地下水技術研發與示範工程

1.【產品介紹】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歷史遺留汙染場地量大且跨介質複合汙染嚴重、異位土壤修復二次汙染風險高,缺乏具有科學依據的風險管控模式已成為我國城市汙染地塊安全開發的瓶頸。為了推動我國汙染地塊環境風險管控與原位修復技術的工程化應用進程,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通過高精度環境調查、精準定位監測,構建了場地汙染物遷移與暴露概念模型,應用三維空間地下水流動與溶質遷移數值模型解析了汙染源特徵及其時空分佈規律;研發與製備了高效、綠色、低耗納米零價鐵-生物炭複合材料;基於精準風險管控原理構建的新型滲透式反應屏障(PRB)的工程示範為解決我國氯代烴類高風險汙染地下水修復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修復工程樣板。

納米零價鐵複合材料修復氯代烴汙染地下水技術研發與示範工程

2.【產品原理】

通過壓力注射納米零價鐵複合材料使地下水氧化還原電位急劇降低至-600-800 mv,氯代烴汙染物快速還原去氯,生物炭作為納米零價鐵載體,解決了納米零價鐵由於團聚效應降低其降解效率及遷移性的瓶頸。

納米零價鐵複合材料修復氯代烴汙染地下水技術研發與示範工程

3.【應用效果】

已在華北某市化工遺留場地進行了地下水氯代烴汙染修復工程示範,高效-綠色-低耗,可以大大降低工程成本,修復效果顯著,可強化汙染物自然淨化潛力,減少修復週期,二次汙染風險低。

4.【產品特點】

使用Geoprob直推式和移動水壓式Packer技術相結合將複合材料注入到地下水汙染層位,並採用多層位微泵(Micropumps)技術監測修復材料遷移動態及處理效果,形成了精準調查-定量評估-定向注入-立體監測的原位修復工程模式及裝備。 無深度、汙染介質、空間限制、快速清理,無毒性中間產物、生態風險可控。

5.【應用範圍】

適用於華北平原、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典型汙染地塊氯代烴類(三氯乙烯、三氯乙烷)、六價鉻、砷、汞、鉛、多氯聯苯、農藥及硝酸鹽等汙染地下水修復與風險管控。

納米零價鐵複合材料修復氯代烴汙染地下水技術研發與示範工程

6.【知識產權情況】

晏井春,陳夢舫, 錢林波,高衛國,韓璐. 一種活化劑複合材料活化過硫酸鹽降解水體中有機汙染物的方法, 2016. 授權證書號: 2043469;

陳夢舫, 錢林波, 晏井春. 地下水可滲透反應牆:修復技術原理、設計與應用. 科學出版社. 2017。

納米零價鐵複合材料修復氯代烴汙染地下水技術研發與示範工程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生態修復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