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調》:你的形象言行,決定著你的階層

想到一個問題:如何定位我們在世界上的位置?用GPS啊!(哈哈,這個笑話真不好笑...)

我想表達的是:如何在社會中,確定自己的等級、階層和狀態?

最近看過的一本書,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既精準又毒辣,既鞭辟入裡,又機智幽默。

這本書就是《格調:社會等級與生活品味》

全書共有十篇,是一部研究美國等級問題的書,“一部精確而刺痛人的社會等級指南,暢銷三十年的品味評判毒舌之作”。

《格調》:你的形象言行,決定著你的階層

《格調:社會等級與生活品味》

作者:保羅·福塞爾

譯者:梁麗真、樂濤、石濤

出版:後浪出版社

現將書中#主要觀點#梳理彙總如下:

1.在美國,存在社會等級的區分,這不只是一個敏感話題,而是一個嚴酷的無法否認的事實。

2.美國的社會等級並非人們普遍認為的富人和窮人,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

而是隨著社會經濟和生活水準的提高,劃分為看不見的頂層、上層、中上層、中產階級、上層貧民、中層貧民、下層貧民、赤貧階層、看不見的底層這幾個等級。

3.

相貌、身高、胖瘦、衣著都是人們社會等級的特徵。通過一個人的外在形象,基本上可以判斷出他所處的等級。

4.住房直接指示了社會等級。住房讓大家的等級區分一目瞭然。

5.消費選擇、休閒方式和室內擺設也是等級的陷阱,暴露了人們所處的等級。

6.大學教育,影響了不同等級人們的精神生活。不同的等級,精神生活存在著豐富與匱乏的巨大差異。

7.閱讀與人的品味、等級密切相關。

由於不同的教育、不同的期望和不同的心理環境,各個階層不僅閱讀不同的東西,而且,作為這種閱讀的後果,在很大程度上相信不同的東西。

8.說話方式也體現了等級和品味。一個人說什麼話、怎麼說話、有什麼習慣性的表達方式,可以顯示出其等級。

9.社會等級並非一成不變,而是有升有降。整個美國社會已經趨向於貧民化和大眾化。

10.有些人衝破了社會等級,他們是有知識有創造力追求自由的另類。

《格調》:你的形象言行,決定著你的階層

圖片來自網絡

以下,是我的#讀書感想#:

1.這本書很有趣。

本書討論的話題是敏感的等級階層,但是它所抨擊的現象是普遍和突出的,它揭示的道理是深刻的,可是讀起來有趣的很。厚重的等級話題並沒有讓我們神經緊張,而是會心一笑。

2.顯而易見,社會等級不是一個輕鬆的話題。作者對此問題的處理值得借鑑。

他並沒有進行學術式的社會研究,而是將人們的衣、食、住、行,言行舉止中的特徵呈現出來,讓我們來判斷人的社會階層。

可以說,一個人外在的形象,不自覺中表現的思想和行為特徵,各種細微之處的綜合,就成了他在這個世界上的等級定位。

3.這本書儼然三十年前美國浮世繪。

作者通過論述各個階層相關的工作生活、衣食住行、形象談吐,讓各個階層形象躍然紙上。

作者沒有貶低諷刺哪個階層,而是對人們在階層問題上的淺薄、虛榮、無知進行了批判。

4.作者認為,正是人的生活品味和格調決定了人們所屬的社會階層,而這些品味格調只能從人的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

但是,我個人以為,不可否認,階層會影響人的品味和格調,但是品味和格調並不就必然決定其所屬階層。這方面,略存疑。

5.關於等級問題,作者的視角獨特,觀察敏銳,分析鞭辟入裡,文風機智幽默。書中不乏辛辣嘲諷和花式吐槽,散落著各種金句。比如:

“經常花掉本可以不花的錢,無可置疑地是社會地位的象徵。”

“無論喝什麼酒,喝多少,都能體現出一個人的社會地位。”

“一個地方沒有學習精神有什麼關係?人們不知道求知慾和鑽研有什麼關係?如果知識分子的嚴肅精神和高深思想只能引起別人的緊張不安,要它們有什麼用呢?”

《格調》:你的形象言行,決定著你的階層

圖片來自網絡

6.社會階層如何區分呢?就是以各種各樣的符號標籤來劃分的,比如衣著、住房、消費等。

富豪們和富幾代們的炫耀僅僅是壕氣使然嗎?不是。潛臺詞是:我跟你不是一個等級/階層。

7.無論等級高低,人們都注重生活品味和自己的形象。這是人之常情。當然,不同的等級階層,有不同的導向。

8.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古往今來,總是如此。但同時,總會有一些人是例外。

正如作者所說,“每個階層裡都有這樣一些人,他們覺得自己並不屬於這個階層,想從裡面出來。”

9.這本書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社會中不同等級人們的粗鄙、不堪甚至醜陋,啟示我們要注意培養提升自己的生活品味和格調。

我們要認真經營自己的形象,在衣食住行各個方面,注重自己的形象管理,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狀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10.階層分化的今天,我們有必要問一問自己,我是屬於哪個等級階層?自己的未來在哪裡?自己真正想過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

或許,我們向上面的階層躍升並不容易,但是,我們可以變成更好的自己。與你共勉!

以上,是今天的讀書分享,謝謝你看到這裡。比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