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有你2》选秀流水线:你选的不是偶像,而是被催熟的快消品

从2018年开始,养成类偶像选秀节目进入第三年。目前国内练习生通过优爱腾三家视频平台出品的《青春有你》、《创造营》和《以团之名》选秀节目组合出道。

这类出道的练习生由粉丝选出,属于养成系偶像。

什么是养成系偶像?

第一代网红罗永浩说过:

粉丝经济的载体必须是一个20美元左右的东西,这是全世界通行的商业规律。粉丝经济成功的案例多半是这样,比如一本书、一个CD、一张电影票。

估计他也没想到,如今粉丝已经具备强大的反向造星能力,氪金早就不是标准的追星三件套了。

除了偶像,商家品牌、动漫、游戏、小说等,只要拥有庞大的粉丝数量,巨大的商业价值,他们都是IP,都具备粉丝经济效应,自然成为资本追逐的对象。而在偶像的粉丝经济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养成类偶像选秀节目。

其实偶像选秀节目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2005年的《超级女声》,这个IP坚持了10年,还衍生了《快乐男声》。观众通过场外短信投票的方式,最后以350万票选出了冠军李宇春,《超女》也成为现象级娱乐事件。

《青春有你2》选秀流水线:你选的不是偶像,而是被催熟的快消品

从本质上看,当年的观众也算全民制作人,区别在于当年的评委主导前期比赛,选手更多是草根,是不看年龄、地域、外形的普通人,需要经过海选、复选、晋级赛再到年度总决赛,漫长而复杂的比赛机制,PK掉15万人,近2亿人见证平民偶像的诞生。

这个时期全民草根选秀火热,《中国好声音》、《中国达人秀》《中国最强音》等偶像选秀节目在各大电视台遍地开花。不过这些选秀节目还是以评委主导,例如导师转身决定选手晋级,粉丝参与度低。

《青春有你2》选秀流水线:你选的不是偶像,而是被催熟的快消品

直到2015年,国内电视台的选秀综艺出现了一种偶像养成的新模式,形式跟现在的优爱腾养成类偶像选秀节目类似,例如《星动亚洲》、《燃烧吧少年》、《蜜蜂少女队》等,从练习生中PK挑选成员成团出道,出道后的练习生属于养成系偶像。

他们跟以往的偶像区别在于靠粉丝供养,并非高不可攀,粉丝并不特别在意偶像的业务水平,而是希望见证偶像一点点成长的过程,无异于一个真人养成游戏,所以粉丝也自称妈妈粉。

国内本土个人养成系偶像少,团队组合更少,在《偶像练习生》之前仅有TFboys和SNH48比较火爆,可以说养成系偶像市场在国内几乎是一片空白。

《青春有你2》选秀流水线:你选的不是偶像,而是被催熟的快消品

其中SNH48借鉴了日本的素人养成模式,从成员报名、小剧场出道再到总决选前48名,让粉丝百分百参与,全程透明、公开。

为什么要做男团或女团?因为组合人数众多,无论粉丝喜欢哪种属性的偶像,总能在组合中找到自己喜欢的那款。

《青春有你2》选秀流水线:你选的不是偶像,而是被催熟的快消品

当然,与偶像的面对面接触,以及帮助偶像晋级,都是靠粉丝氪金砸出来的。尤其是每年的总决赛,选出票数排名前48名的成员,按照一票35元计算,2018年的前66名票数近300万,让它的经纪公司丝芭传媒赚了过亿的收入。

总的来说,养成系偶像是唱跳型爱豆,金主爸爸是粉丝。大部分养成系偶像从素人开始,靠粉丝投入大量感情、时间和金钱,砸出地位和流量,这就是规模化粉丝经济的力量。

另一方面,SNH48的养成模式虽然粘性强,周期长,但是曝光小,过于小众。

而从18年的《偶像练习生》开始,整个养成系偶像行业的格局被打破。以往养成系偶像少有展示舞台,经纪公司负责自产自销,也就是自己挑选素人,训练她们,还要自己举办剧场表演活动。现在优爱腾三家视频平台通过一年一次的养成类偶像选秀节目,通过网络大范围曝光,把粉丝养成偶像的圈地自萌,变成全民娱乐活动。

《青春有你2》选秀流水线:你选的不是偶像,而是被催熟的快消品

同样是养成类偶像选秀节目,《星动亚洲》《蜜蜂少女队》《加油!美少女》没有多少热度,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主办方是电视台,分别是安徽卫视、浙江卫视、东方卫视。然而,养成类偶像的受众早就不怎么看电视了。

优爱腾取代传统地方电视台和经纪公司,通过网络资本,形成一条快速造星的产业链。

1、 练习生替代素人

首先选手采用了练习生机制,而不是素人,提高娱乐观赏性,压缩培养时间。

练习生概念出自日韩,经纪公司签下素人,培养声乐、舞蹈和形体等,一般培养两三年才能出道。众所周知,韩国的练习生都要经过魔鬼训练,对外貌和专业都有很高的要求,而且淘汰率极高,出道艰难,出道后还要被严重剥削。国内也曾经有类似的培养机制,像香港70、80年代的TVB艺人培训班,培训一到一年半,周星驰、刘德华、周润发等都曾经是艺人培训班的成员,大多从跑龙套的角色开始入行。

《青春有你2》选秀流水线:你选的不是偶像,而是被催熟的快消品

理论来讲,练习生需要经过系统训练,具备一定的唱跳能力。实际上,国内并没有成熟的练习生培养机制。

如果说韩国的练习生参加的是饥饿游戏,那么国内的练习生环境则相对宽容,不少经纪公司和练习生都是匆忙上阵的新手。

随着土创等养成类偶像选秀节目的火爆,资本纷纷入局,短短两年不到的时间,涌现大量经纪公司,都想从养成系偶像这块大蛋糕中分一杯羹。

一方面让自己的练习生有曝光的机会,即便无法出道当明星,说不准可以当网红。另一方面,优爱腾把控的是整个影视产业链的线上流量分发渠道。参加它们的节目,意味着以后有更多合作的可能性,例如让自家练习生出演平台的自制节目或者综艺。

以最近播出的《青春有你2》为例,我整理了一份参加比赛公司的名单,不完全统计,除了实在查不到来历的个别公司,参加比赛的46家公司中,至少有15家是18年以后才成立的。

其中参加过优爱腾养成类偶像选秀节目的公司仅为14家,其余均为这类选秀节目的新手。

《青春有你2》选秀流水线:你选的不是偶像,而是被催熟的快消品

能够向《青你2》输送练习生的公司大致分为3种:

一种是乐华娱乐、丝芭传媒、泰洋川禾、匠星娱乐、果然娱乐等土豪或传统艺人经纪公司,也是输送最多练习生的公司,共输送54名练习生,占据几乎50%的名额。

《青春有你2》选秀流水线:你选的不是偶像,而是被催熟的快消品

例如乐华娱乐在国内算是打造爱豆经验比较丰富的经纪公司,注册资本超过1亿,已经有B轮融资,优爱腾三家的偶像选秀节目都参加过;丝芭传媒则是前面提到的SNH48经纪公司,C轮融资数亿。原本的小剧场和总决赛模式过于小众,输送已经出道过的成员进选秀节目,也是为了扩大成员知名度,面向更广阔的偶像市场。泰洋川禾B轮得到字节跳动1.8亿投资,旗下除了艺人杨颖、周冬雨、陈赫、尹正、张钧甯等,还有跟papi酱成立的papitube,加上这次来参赛的选手,它的业务基本可以涵盖影视、短视频MCN和养成系偶像三个板块。

第二种是传统影视公司,也加入了偶像选秀战局,拓展养成系偶像业务。这类公司输出了9位练习生。例如华策影视是上市公司,旗下艺人有吴倩、胡一天和虞书欣等,像近期的《完美关系》和《下一站是幸福》都是它出品的。飞宝传媒和嘉会传媒原先也是以影视作品孵化为主,分别出品过《小女花不弃》和《人民的名义》。

《青春有你2》选秀流水线:你选的不是偶像,而是被催熟的快消品

第三种就是初创公司、新厂牌或者文化传媒公司等等,他们输送了46名练习生,占比约42%。它们多数成立时间较短,大部分为了赶上养成系偶像的风口,真正系统性培养出的练习生不多。

《青春有你2》选秀流水线:你选的不是偶像,而是被催熟的快消品

所以在国内养成系偶像选秀节目上,看到实力参差不齐的练习生,甚至几乎0经验的新手,是一种常态。

专业的练习生经纪公司原本打造一支成熟的偶像团队至少需要3-5年的时间,除了素人筛选成本、培训成本,还有造型和宣传成本,至少投入百万,甚至千万,精心打造出道后还不能一定能够大红大紫。现在参加一场养成类偶像选秀节目,就有可能获得大量曝光和粉丝,让练习生迅速成团出道,大大压缩时间和成本。

2、缩短偶像养成时间

随着资本入局,练习生储备激增,练习生的培养周期也越来越短,一个月,甚至几天都有可能,就匆忙参加选秀比赛了。

这种急功近利还体现在舞台上,表面上我们看到这条产业链包括练习生、经纪公司和优爱腾的流量分发渠道,实际上这个产业链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养成系偶像是跳唱型爱豆,前期除了经纪公司培训和造型,后期还需要专业的录音师、编曲、编舞、包装企划等专业团队的支撑,而这部分要么专业人才缺失,要么经纪公司压根没钱请专业团队。

《青春有你2》选秀流水线:你选的不是偶像,而是被催熟的快消品

因此在优爱腾的选秀节目中,屡次发生歌曲和舞蹈抄袭的负面新闻,或者无力支付版权费用而失去表演机会的情况。

《青春有你2》选秀流水线:你选的不是偶像,而是被催熟的快消品

此外,目前养成类偶像选秀节目的门槛不高,新手也可以上场比赛。非专业型影视公司参赛不过是抱着尝试的心态,反正可以增加曝光,没有损失,在艺人转偶像领域上并没有长期的投入和规划。因此随着土创等选秀节目的火爆,影视公司也纷纷招练习生。

但是不少影视公司并没有对招募来的练习生进行任何有计划的培训,全靠练习生的天赋和潜力,抱着侥幸的心理,看能不能走运通过选秀节目火起来。

在这样的环境下,许多练习生连半成品都不算就被推出选秀市场。

本身是偶像身份出道的张艺兴也曾在《青你1》中感叹市场浮躁,一些练习生以为到节目组4个月,就可以被所有人认识。

《青春有你2》选秀流水线:你选的不是偶像,而是被催熟的快消品

表面上成名走红很容易,实际上走红除了靠实力,还有资本操作和运气。

练习生被粉丝陪伴成长的时间,只有选秀节目录制和播出的短短几个月,再经过修音和剪辑,粉丝氪金支持,被包装成了偶像。不可否认,其中不乏真正有实力的人,但是如果有实力的练习生背后没有经纪公司的支持做好营销,没有话题和热度,平台认为没有价值,最后可能连镜头都没有,根本谈不上被粉丝看到和选上。

这种有选择性的镜头展示,无不说明,本质上,养成类偶像选秀节目,陪伴成长是次要,选秀才是重点。一百多名练习生,每个人都平均给予同等时间的镜头那是不可能的。最后比拼的不一定是才艺和实力,而是观众缘和话题热度。

3、人设和热度快速吸引粉丝和流量

对于网络平台而言,“专业的练习生”并不是宣传重点,这个人设的吸引力还不如流水线生产的”有趣灵魂”。从品牌和传播的角度看,练习生和明星一样,都是娱乐产业的产品,如果想要获得关注,都要经历一番人设的建设和传播。

现在偶像的营销打法都是一个套路:

人设吸粉——传播话题——上个热搜——比赛出道——广告变现。

这种营销打法比起SNH48从线下剧场开始积累名气的模式,曝光更广,成名速度明显快很多。

因为在目前的偶像市场,知名度比专业度更重要,有了知名度和热度,就意味着商业价值的提升,可以接到广告。为了在传播中有话题点,炒热度,平台或公司甚至可以采用负面营销。

练习生在舞台上竞争,而舞台之外则是各家经纪公司和平台、竞争对手之间的资本和营销博弈。

《青你2》开播以来,跟练习生相关的微博热搜至少有77个,还未计入“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这类梗。其中跟练习生专业水平相关的热搜寥寥无几。相反,负面新闻却是频频出圈,但这并不妨碍《青你2》的火爆。从传播角度看,负面是最容易传播的。对于平台和明星而言,没有流量代表没有关注,有时候比负面更可怕。

当专业和流量对决,流量更受关注和追捧,那么谁还愿意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用心培养练习生?

有了流量就意味着广告收入有了保障。网络综艺的好处是灵活,采用录播方式,先录制几期,之后边录边播放。平台可以根据练习生的热度、粉丝支持和观众反馈,调整内容。

例如,《青你2》每一期片头主推练习生略有不同,广告植入也非常及时。除了独家冠名的品牌通过物料和口播贯穿整个节目,其他品牌方可以在节目播出过程中,根据练习生的调性和热度,额外插入广告。在《青你2》的头8期节目中,有8位练习生给5个品牌单独做了广告。

《青春有你2》选秀流水线:你选的不是偶像,而是被催熟的快消品

热门综艺的首席赞助费,也就是独家冠名通常过亿,还有行业赞助千万级费用,以及其他临时加入定制的品牌植入费每个至少上百万。在节目播出过程中,光是品牌方的赞助费就可以为平台带来丰厚的收益。

4、互联网方式更便于粉丝氪金

除了广告,平台还有一项重要的收益来源,就是粉丝经济收益。所谓全民制作人的概念,其实就是让粉丝花钱选出自己喜欢的爱豆。

从选秀投票出道,再到成团后的商业活动,养成系偶像都离不开粉丝的支持,需要粉丝熬夜打榜、氪金买代言、刷榜控评做数据。

对比电视时代只能发个短信支持偶像,现在养成类偶像节目转战互联网平台后,练习生的出道完全取决于观众的票选,拼的是粉丝数和粉丝的购买力。

《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给练习生投票只能通过三种方式:花钱买账号投票、花钱买赞助商的产品投票、花钱买平台的VIP定制卡。这些粉丝助力方式,无不是跟平台以及赞助商的收益捆绑。粉丝花钱越多,给偶像投的票数就越多。

《青春有你2》选秀流水线:你选的不是偶像,而是被催熟的快消品

定期公布练习生的票数排名,也是为了鼓励粉丝花更多钱把自己喜欢的练习生送上出道的宝座。

例如《青你2》第一轮是大众投票的环节,只要观众喜欢就可以投,VIP用户每天手里有18票,可以给18位练习生投票。到了第二轮投票,竞争更加激烈,排名有变动。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刺激着粉丝更加卖力花钱花时间为练习生投票打榜。

其实粉丝知道平台和赞助商在消费他们,但是为了喜欢的偶像不得不妥协。一方面练习生出道的选择权在粉丝手中,另一方面游戏规则由平台制定。

说到底,这是资本的粉丝经济生意,从培养练习生、选秀再到出道,孵化和催熟一个有热度、有话题、有人设的养成系偶像,最短可以压缩到数月,重点是出道后的流量收割和变现。

不同于歌手和演员可以在音乐和影视上展示自己的实力,累积自己的代表作,这几年的养成系偶像代表作就是选秀节目。出道即巅峰,除了个别顶流,如果没有作品,只能吃选秀的老本,那么他们的热度都会在1年内急速下跌,没有长期的商业价值。

因此,资本收割养成系偶像流量变现一般步骤是,从选秀出来后接代言,然后参加综艺节目,开演唱会,资源不错的还可以进入影视圈。

收割时间短则一年,长则2-3年,这一轮的粉丝流量收割完毕后,通过下一期的选秀节目又培养了新一轮的韭菜。为什么这类选秀节目要1年1办?资本比粉丝更清楚养成系偶像的流量生命周期。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品牌方跟他们签代言,通常签3-6个月。效果不错的话,才会延长至1年。

END

从市场角度看,养成系偶像的市场需求是客观存在的,是消费者,也就是粉丝的选择。资本顺势而为,乘机捞一笔。资本造星满足需求,但是短期功利的做法,只不过是在透支养成系偶像的长期发展,把他们打造成流水线的快消品。

如果粉丝不买账,那么资本也无可奈何。粉丝对偶像的投票和支持,不仅仅是在给自己选择一个喜欢的偶像,而是决定整个市场趋势和行业发展,从挑选什么素人成为练习生,到什么样的练习生可以出道,甚至决定他们可以在舞台上多长时间。有需求,才会有市场。

通过短时间的突击练习就轻松走红,让人设和营销取代专业,那无疑是鼓励爱豆走捷径。

为什么不少粉丝喜欢的爱豆总是被质疑演技、唱功?粉丝喜欢的不仅是爱豆,还有自己陪伴成长的经历。然而,当爱豆从粉丝圈跳到更广阔的舞台,面对更多非粉丝人群,也就是路人,那么没有实力和作品支撑是走不远的。因为路人没有粉丝滤镜,没有陪伴偶像成长的那份感动,只会要求专业。

娱乐产业快速迭代,明星随着流量不断升起和陨落。等到流量明星想要转型,市场和资本已经没有耐心等待他们成长。

铁打的资本,流水的偶像。这类选秀是资本、经纪公司和粉丝之间的博弈,表面上由粉丝选出,实际上赢的是资本。

除了自制图片,其他图片来源于网络

附录、数据来源等请查看原视频最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