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村並居”新農村建設的新模式

“合村並居”勢在必行

在頭條無意中看到賀雪峰教授、主任的文章以及轉發的關於反對“合村並居”的言論,甚是恐慌,沒想到有這麼多人站出來反對,還有院長、北航博士、吃瓜群眾等等。葉敬忠院長講得很全面,也很直白,一切行為都是建立在經濟利益的基礎上的。

作為一名基層幹部,一名從農村走出來得城裡人,我也曾和大家想的一樣,“農村應該有農村的樣子”,“有個小院、有塊菜地,過過田園生活,才是我們嚮往的生活”。但是,在與農民朋友接觸多了後,才知道那只是我一廂情願,絕大多數農民朋友是想住樓房的。村裡搬遷後,有位快80歲的老人高興地說:“沒想到這輩子還能住上樓房!”有些老百姓看到別人住上樓了羨慕地說:“我們村什麼時候拆遷呀?”這些都是真實地聲音,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沒想到農民朋友對住上樓房有這麼高地熱情和期望。

從增減掛鉤、棚戶區改造一路走來,最終探索出了“合村並居”這一更高級、更適應新時代新形勢、更符合農民意願利益的新農村建設思路。有些村人口稀少,有些居住環境惡劣,有些過於集中,有些過於偏遠設施不易完善,等等這些村子都可以通過合村並居來改善農民朋友的生活條件。

讓農民離開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和家園,確實是一件很難決定的事,也確實會有很多後遺症出現。比如,土地流轉失敗的事件時有發生;失地以後的再就業問題;樓房成本高的問題;補償款不能及時發放的問題;並居後的小區管理問題。因為這樣那樣的問題,因為認知的不同,有個別村民不同意,甚至有些村莊不同意,都是很正常的,如果合了是對村民有利的,那我們就應該有擔當,想盡辦法勸服村民搬遷。國家政策也不會是一成不變的,更不會一刀切把所有的村都拆了合了。賀教授要把菏澤農村200萬畝地全部都給合了,有點誇大其詞、不切實際。大政策是新農村建設,合村並居只是新農村建設其中的一種模式。

合村並居肯定會給農民帶來更好的生活環境,在這裡也祝願農民朋友們早一天住上寬敞明亮的新樓房。

懇請賀教授、葉院長、北航博士、城市的圍觀群眾離開辦公室到農村來走走,去問問那些還沒住上樓的,住上樓房的村民?問問他們想住樓嗎,住樓好嗎?只有這樣你們才能得到真正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