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公人世界——宋江的一位同事对“胥吏”的认识!

各位朋友好!在下王四,供职于山东郓城县衙门,只是一个小小的押司。谢谢诸位朋友看得起我,来请我喝酒。在下虽然籍籍无名,但我有一个同事可是大大的有名!各位应该都听过"山东及时雨"宋江的大名吧!不错,我们就是一个衙门里的同事。

我们虽然在衙门里做事,但说来惭愧。我们并不是"官"。我们只是基层的办事人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胥吏"。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多出身自贫穷而清白的家庭,受过一些教育,但因种种原因未能进入仕途。我们是处于官民交接地位的一个较为独立的群体,正所谓"府史胥徒,庶人之在官者也"

宋代的公人世界——宋江的一位同事对“胥吏”的认识!

胥吏中的抄写员

何为“胥吏”

我们既不是政府官员,也不同于平民百姓,而是介于官、民之间,为"官民交接之枢纽"。我们既受制于官,又佐官治民,是官对民实施专制统治的助手和直接参与者。从这个层面上讲,我们胥吏又是统治集团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或主行文书、或供役驱使,在我们大宋的政治中起即到过积极作用,同时也带来过诸多负面影响。

我们宋代的胥吏可以分为中央机构中的胥吏和地方官衙中的胥吏两个组成部分。中央机构的胥吏人数很少,离百姓的生活也很远,我们虽然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但地位和待遇有着天壤之别。有道是"宰相家人七品官",他们位处中枢,每年进京述职的知州知府们对他们都是客客气气的,生怕他们找自己麻烦。要知道他们虽然不是官,但是在地方官的考核中做点手脚可不是难事,所以地方官都很巴结他们。这类人离我的生活很远,我还是说说我们地方上的基层胥吏吧。

宋代的公人世界——宋江的一位同事对“胥吏”的认识!

戏台上的胥吏

我们基层胥吏,包括州役人、县役人以及乡役人,其中乡役人包括里正、户长、耆长、壮丁、保正、保长、承帖人、催税甲头等 。我们是存在于地方官周边的重要人群,所谓"官人视事,则左右前后皆吏人也"。我们也是整个地方官府运行的基础,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承担了官府的大多数具体事务。

胥吏的来源及专职化

王朝的统治依赖于各级地方官府,地方官府治理地方,通常则需要吸收地方势力去协助地方官,维系官府体制的运作。这是中国封建时代地方社会的基本政治格局。随着中央集权制的发展,自北朝至隋唐以来,随着中央集权制的加强,地方上的强干之家不能再以府州佐官的身份参与地方官府的运作,而以胥吏的身份供官府驱使,这也是地方势力参与地方政权途径的一个变化。

我朝地方胥吏继主要由乡村上户来充当,被称为"职役"。通过职役充当胥吏,仍然是乡村上户参与政权、获得部分特权的主要途径。

宋代的公人世界——宋江的一位同事对“胥吏”的认识!

做过胥吏的刘邦

从表面上看,胥吏作为各级官府中的具体办事人员,只是奉命处理各项琐碎的细务,不可能有大的作为。殊不知正是这些看似琐碎的细务构成了封建国家统治的基础。因为国家的任何政策法令最终都要细化为各项具体措施,并由胥吏来加以贯彻实施;没有胥吏的参与和努力,再好的法令都只不过是一纸空文。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胥吏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不容否定的。

我朝太祖赵匡胤在建国之初,有鉴于唐末五代方镇权力太大,遂采取了宰相赵普

"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之策,将地方上的财权和军权收归中央,由中央制定各种政策,用"诏书"的方式颁布全国并组织实施。而地方上的各种信息,也以奏章的形式上报中央。这样一来,我朝的公文数目大大的超越了以往任何朝代,需要大量的胥吏去抄写、点验、分发和传送。

我朝重文轻武,科举取士,只要你书读得好,便可以通过科举做官。但实事求是的说,有些人书读得好,但是处理政务的能力却不是很强,是典型的"书呆子",当上官后面对繁琐的公务,往往会手足无措。而且我朝地方官三年一任,官老爷初来乍到,对本地民风民俗也不够了解,所以我们的作用就更加的突出。

宋代的公人世界——宋江的一位同事对“胥吏”的认识!

捕盗的胥吏

胥吏的地位

我朝地方衙门有个外号,叫"公人世界",什么意思呢?它说的是官员与我们胥吏间的关系是一种共生关系,还是一种既互斥又互补的"共生"。

我们从事胥吏工作的,如果没有大的过错,年老后可由儿子或其他亲属承袭职务;科举落榜的读书人也可以通过考核进入我们的行列。但是我朝重官僚体系极为庞大,处于官僚体系末端的胥吏身份地位不免有些尴尬,所以社会地位并不高。很多基层胥吏俸禄十分微薄,如果指望这点钱去养家糊口,估计一家人得饿死。最可叹的是,我们无品无级,除非你家祖坟冒烟,否则基本一生无升迁之望 。

正是这些原因,为了生存,不少胥吏便不顾礼仪廉耻,抛开法律约束,利用从事基层事务的机会大肆敛财,将胥吏的职位当作生财之道,搞得我们的名声十分不好。社会上不是有首诗这样说嘛:"人逢胥吏面, 唾欲捣其胸。伤哉彼何罪,造化生蛇虫。"

宋代的公人世界——宋江的一位同事对“胥吏”的认识!

有人说我大宋是"吏强官弱",虽说吏在权势上不能超过官,但吏对日常政务的熟悉超过了官,官对吏的依赖性很大,以至于常被吏所欺瞒。也有人说在我朝,对狱讼当事人进行敲骨吸髓式欺压与盘剥的主要是参与司法运作的狱讼胥吏。我朝大才子苏轼不是说过:"胥吏行 文书,治刑狱钱谷"嘛,他认为胥吏几乎操控了地方狱讼的事个过程,看起来苏先生对我们意见很大。

我朝的《夷坚志》中,就有不少小民被胥吏勒索的故事。鄱阳有一小民,家里比较穷,但有一次贩运货物发了财,"得钱十四千"后被人诬告是盗抢所得。里胥将其送狱,"凡道途与胥吏之费,积镪如洗矣"。这个小民平白无故的被胥吏洗劫一空,胥吏贪婪可憎的面目让很多读者十分痛恨,甚至有很多人对我们这个群体都十分反感。

天地良心啊!我们胥吏是地方官府推行各项政务依赖的主要力量,拿县衙的主簿来说,县中簿书、赋税出入的账本都归他管,他必须逐日点对佥押,以免发生差错。我的同时项主簿是个极仔细之人,面对众多的簿书,整天过目、佥押、审核,忙得不可开交,最终猝死在岗位上。这样的胥吏,难道是坏人吗?

宋代的公人世界——宋江的一位同事对“胥吏”的认识!

戏剧中的胥吏

宋朝的官僚制度

世人对我们胥吏对的恶评,来自于我朝的官僚制度。这种制度让我们胥吏难以入官,少有常禄,只能作为官员的附翼, 而无法获得与官员同等的政治地位。很多糊涂官老爷称胥吏 "以啖民为生" 、"以受贿为生 ",打心眼里看不起我们;但是他们又离不开我们。在官老爷的眼中,胥吏卑贱如奴仆,大文豪苏洵曾说:"今之吏胥,始而入之不择也,终而遇之以犬彘也。"

《鹤林玉露》记录了我朝太宗时,崇阳县一个胥吏因贪污"一钱"而被县令张咏斩杀的事例:"张乖崖为崇阳令。一吏自库中出,视其鬓旁巾下有一钱,诘之,乃库中钱也。乖崖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乖崖援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自杖剑下阶斩其首,申台府自劾。"县令张咏未经任何司法审判程序便斩杀胥吏,我们胥吏政治地位之卑贱于此可见一斑。

宋代的公人世界——宋江的一位同事对“胥吏”的认识!

刘邦和他的胥吏朋友们

胥吏处于金字塔型官僚体系的最底层,人数最多,地位最低。我们和官员一样都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为目的 ,但和官老爷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对大多数人来说,一旦投身为吏 ,除非贪污受贿, 否则日子过得极为清贫。

狱讼案件是胥吏们来钱最快的"偏门"。在《书叙指南·贿赂关节》中说:"吏弄法作过曰因缘为市;依挟用情曰因公行私;使钱曰行钱;白乞钱曰引手直求;取钱多曰受取狼籍,又曰多受贿赂"。若胥吏索贿不成,当事人定会吃不少苦头。我朝司法审理期间,当事人亦常常被拘禁、羁押,胥吏则趁机刑讯拷掠、敲诈勒索当事人钱财。即使在狱讼判决之后的执行阶段,胥吏仍有索取贿赂的机会。我们衙门发生过一起叔叔诉侄子的墓田争讼案,叔叔胜诉后,胥吏"不与交钱取契",最后当事人送上钱财若干后,方才予以执行结案。

地方官要依赖各类胥吏维持官府体制的运转,对于胥吏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出现的弊端又要加以防治,形成官与吏的相互制衡。我朝就将 "纠贪吏"规定为官员的职责, 并以能否节制胥吏作为官员考课的标准之一。但是这项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宋代的公人世界——宋江的一位同事对“胥吏”的认识!

我朝用科举授官之法将人才选拔权收归中央 ,又用磨勘转官之制不让官员在一地长期为官,令官员难以在地方植立党羽, 打破了隋唐 、五代以来的地方政府私人授受的人事体系。 如此一来, 胥吏集团亦脱离了官员集团的钳制。

正因如此,我朝创设了一系列防吏弄权的司法制度。比如设鞫谳分司、翻异别勘、检验格目等制度以防止胥吏相缘为奸,受贿虐民;设提点刑狱司以纠绳胥吏,设越级直诉制度以防胥吏渎职等等。王安石在变法中又设"新科明法",由州里的司法参军检法断刑,用以制约胥吏。朝廷还组织撰写了《州县提纲》、《官箴》去总结了制吏之道,专门就 "防吏弄权" 、"示不由吏 " 、 "审囚勿对吏 "等事项作专条阐述。

我的同事宋江

很多朋友可能会疑惑,既然朝廷对我们这么防范,为什么我的同事宋江却好像过得很滋润,一点都不受影响呢?

这个问题问得好。做为宋江的同事,我还是有点发言权的。你们都知道,宋江是个县衙的押司, 却散施银钱如流水, 犹如散财童子一般。不是只对英雄豪杰乐善好施, 对于一般的平头百姓, 诸如公人、歌妓、帮闲无赖、贩夫走卒、老弱病残,也无一不慷慨解囊。他哪来的那么多钱呢?

宋代的公人世界——宋江的一位同事对“胥吏”的认识!

宋江

宋江是我们老爷最为亲信的"一等押司",也就是所谓的"刀笔吏"。我们大宋对胥吏犯法处罚极重,做押司的但犯罪责,轻则刺配军州, 重则抄扎家产,结果了残生性命。宋江家里有一个地窑,便是宋江预先安排下的退路。

押司的主要职责是管资料,处理来往公务函件,把该收存的文件归档,相当于后世的档案局长。他的顶头上司是主簿,相当于现在的秘书。宋江在吏这个位置要想"有所作为" ,必须处理好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我们官场上有句话,叫"官走乡绅,吏交江湖。"对于吏来说,结交了江湖,可以使自己的位置更稳固,甚至可以左右官员。官府的一个重要责任是维持社会治安 ,对于官来说,从自身的地位上决定了他们与江湖为代表的底层社会是隔离的,而与他们发生直接联系的是吏员。于是吏员能否博得江湖的承认又是维持社会治安的一个重要前提。

宋代的公人世界——宋江的一位同事对“胥吏”的认识!

吏员要想得到县太爷的赏识与信任,要么孔武有力,比如武松就是因打虎而得都头之位;如果有着较强的社会关系网,照样也能混得风生水起。所以宋江很聪明,他尽可能地保持与江湖的关系,但为了家人的安全,又在自家佛龛下藏好了与父亲断绝父子关系的文书,以免有朝一日连累家人。

不知道你们注意到没有,宋江虽然在押司位置上拼命捞钱,又用这些钱去开路, 去打点,在解救江湖人的同时,也是尽可能的不与国家意志相抗衡。

在一次和宋江喝酒的过程中,他亲口告诉我,他虽然向往江湖的作风,但从根子上还是赞成主流社会的生存原则的。我给他的评价就是一个诡计多端的阴谋家,一个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的人,他的身上始终有着儒家文化 "君权神授"影响下,甘愿做朝廷的走卒的思想。不过这也不能怪他,这也是我们绝大多数胥吏的共性。

宋代的公人世界——宋江的一位同事对“胥吏”的认识!

胥吏的问题根源

有人说我们胥吏在伸手捞取时无所畏惧 ,几达蔑视法律的地步 。因为胥吏对法律的熟悉程度远甚于一般官吏,利用对法律的娴熟而钻法律的漏洞正是不少吏人惯用的手段。

我们宋朝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带来文化多元化的发展,经济水平较之前代有相当程度的提高 ,土地私有化得到进一步认同, 国家不抑兼并的指导思想造成现实社会大量农民失去土地, 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文化领域更是呈现多元化趋势, 儒家一统天下的局面逐渐被打破, 上至官宦大族,下至黎民百姓无不追名逐利,重义轻利日益遭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猛烈冲击。夫妻、父子、兄弟、邻里等以前较单纯的社会关系在商品经济发展中被活生生的经济利益冲淡。社会领域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引发了大量的社会问题,我们胥吏的问题,仅仅是这众多问题中的一个。

宋代的公人世界——宋江的一位同事对“胥吏”的认识!

说句良心话,无权无势的农民才是最大受害者。我们胥吏本身来源于庶民,并不是天生就是贪赃枉法的。但我朝长期以来形成的官弱吏强,以及农民对此表现出的麻木和历来顺受都极大激起胥吏贪婪 的欲望。当然这不都是农民的过错,因为胥吏掌管着农民的赋税征收等生计大权,缺少话语权的农民对胥吏违法行为除了容忍,少有反抗。即便有一些敢于对抗者, 结果也是被残酷镇压 。

作为宋代司法主体的士大夫官员们本可以依法将那些扰民害政、舞文弄法、以权谋私的胥吏们绳之以法,然而,我朝士大夫官员普遍姑息纵容、庇护胥吏,甚至与其狼狈为奸、沆瀣一气。御史蔡居厚曾说过:"比来从事于朝者,皆姑息胥吏,吏强官弱,浸以成风。"

我给你们说个内部消息。咱们邻县的知县自到任以来,公事件件不理,只会纵吏受贿,捞取钱财。有老百姓去衙门告状,状纸必须在主簿家开设的纸店购买,而且价格超市价数十倍。如不依次,一律不予受理。这个钱就是由主簿这位胥吏出面索取,大头还不是被太爷拿走的?一个县令贪缪无状,一至于此,夫复何言?

宋代的公人世界——宋江的一位同事对“胥吏”的认识!

如何客观评价胥吏

不过我们胥吏也并不是烂到极点的,实际上我朝胥吏在维护社会安定、稳固统治方面还是有很大作用的。胥吏承担着国家两税及各项杂税的征收工作。为了能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任务, 他们经常要走村串巷,上门催驱,还参与攒造租税簿和五等丁产簿的工作。地方胥吏中还有大批的治安吏,他们遍布乡村,专门负责捕捉盗贼 讥察烟火、维护社会治安。监狱中也有节级、当直司狱子、杖直狱子、牢子等胥吏,负责看管犯人,做好监狱的安全保卫。这都是胥吏的积极一面。

胥吏之害,绝不是胥吏群体单方面的问题,而是司法体制的问题。我朝胥吏政治、经济地位毫无保障,他们很容易自暴自弃;部分士大夫官员们自身的司法腐败、无能与纵容,甚或与胥吏们狼狈为奸、沆瀣一气,加剧了胥吏之害。

宋代的公人世界——宋江的一位同事对“胥吏”的认识!

我朝定鼎以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加之官员管理制度中存在的某些不足, 削弱了各级官员在处理政务中的自主性,使胥吏的作用则得到一定的提升。由于受自身素质不高和社会地位低下等因素的影响, 胥吏违法乱纪的现象也是存在的。但是官僚士大夫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片面夸大胥吏的消极影响, 而忽视我们在国家政治中的积极作用,这是不公平的。以我朝百余年的事实来看, 胥吏的积极作用应大于消极影响。

基层胥吏负面作为的根源与我朝商品经济繁荣,文化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以及农民反抗意识的缺乏也不无关系。朝廷虽然意识到胥吏负面作为对统治秩序的干扰和破坏,也采取过一些解决措施,但都没能从根本上遏止胥吏腐败的趋势,终使吏治腐败愈演愈烈,几达不治,实在是令人痛心。

哎,啥也不说了,干了这杯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