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太無私,孩子就會變得很自私

大連13歲男孩殺害10歲小女孩的新聞讓我想起了東野圭吾的一本書——

《紅手指》

父母太無私,孩子就會變得很自私

這本小說雖然有推理元素,但重點在於對社會現實的反思。

《紅手指》講述了14歲的男孩(直巳)殺害了7歲小女孩後,其父母(昭夫和八重子)為了幫其遮掩罪責,將小女孩之死嫁禍到男孩的奶奶(政惠)身上的故事。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心情是很憤慨的,非常想要穿進這本書裡,扇男孩和他的父母幾巴掌,搖他們的肩膀,對他們說:“清醒點吧,傻子們。”

奈何沒有穿書的奇遇,只能寫出對他們的憤慨,也假裝我真的打了他們,罵了他們,心裡好過多了。

他們的對話、行為都讓人覺得氣憤。

八重子在直巳殺害小女孩之後,第一反應是替他遮掩,在之後也一直為他開脫罪責,自始至終都討好和溺愛著他。

昭夫得知直巳殺害小女孩之後,第一反應雖然是報警,但在八重子的“萬般阻攔”之下,答應了拋屍的提議。甚至於在罪行一定會暴露的情況下提出把罪行嫁禍到自己母親身上的慘無人道的建議。

直巳給人的印象是個叛逆少年,不愛和父母交流,整日待在自己房間裡。但是在犯下如此惡行之後,他的第一個做法竟然是怕小女孩弄髒地板而把她移到院子裡去。在父母問話的時候,只是一昧地逃避和嫌煩。“我可不是故意的。”“煩死了,我不知道。”即使是最後在審訊室裡接受問話,也只是說:“都怪我父母。”完全沒有一絲悔改之意。

列夫·托爾斯泰曾說:“所以幸福的家庭都十分相似,每個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

《紅手指》中的這一家是不幸的。

昭夫有外遇,對兒子的教育或是放任不管或是草草了事;八重子不滿丈夫,不滿婆婆,對這個家庭的不滿讓她對自己的兒子格外溺愛;直巳幼年遭遇校園暴力,對此父親只是訓斥他,母親也沒有過多幹涉。等到八重子發現直巳有愛好幼女的怪癖的時候,夫妻倆同樣沒有在意。直巳房間裡的暴力遊戲和色情雜誌同樣也昭示著父母的管教不當。

這是一個充滿缺失的家庭。

缺失的家庭養出缺失的孩子。

每次孩子鬧情緒,父母都會妥協;

每次孩子惹麻煩,父母都會擺平;

每次孩子遇到責任,父母都會承擔。

所以孩子學不會控制情緒,學不會不惹麻煩,學不會承擔責任。

因為父母太無私,所以孩子只能很自私。

其實在這本小說裡,不僅只這一對母子(八重子和直巳)有問題,另一對母子(政惠和昭夫)也有問題。

昭夫有讓母親替兒子頂罪的想法,並且還自以為是地認為“而且政惠也一定很樂意通過犧牲自己來救孫子。”

因為政惠也是一位很無私的母親,所以她的兒子才會有這樣的想法。

昭夫的父親死後,昭夫一家搬進政惠的家。搬進去之後,八重子一直和政惠不和,最終政惠假裝老年痴呆以此來避開和兒媳的矛盾,不讓兒子為難。

當昭夫想買一塊母親喜歡的水晶糕給母親時,因為想起八重子不高興的臉色,立刻放棄了。

在昭夫的心中,母親排在最末等,甚至是可以捨棄的人。

政惠的無私舉動,帶來的是兒子變本加厲的自私。八重子的無私袒護,帶來的是兒子推脫責任的自私。

就像勤快的人身邊一定會有懶漢在,太無私的人也會養出自私的人。

一個人犯錯不代表只有一個人有錯。一個錯犯了,要改變的也不僅僅是一個人。

對於未成年犯罪的懲戒,我不知道怎麼樣才是最合理的,但是我知道《紅手指》中的一段話說的很對:

“人怎麼個死法,全由他的活法來決定。那個人這樣死去,也是因為他就是這樣活過來的,除此之外沒有別的解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