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诗歌中的音乐性

林徽因诗歌中的音乐性

身为晚期新月派代表人物,林徽因继承了新月派诗歌的传统,却又不囿于新月社诗歌的探索边界。她的诗歌创作,从技巧、技艺乃至审美,既深受西方浪漫主义、唯美主义乃至现代主义的影响,与此同时,传统的意趣、士子气质、古典气质也同样浓郁。她的诗歌读起来极具音乐性。

林徽因的诗歌集中在梁从诫编辑整理的《林徽因文集·文学卷》中,只有60余首。相比徐志摩和闻一多来,其诗数量不多,但用语考究,风格上温婉细腻,传情达意极尽婉曲缠绵之致,从中可见她作为后期新月诗人的代表在诗歌建筑美、绘画美和音乐美三方面所作的努力。

林徽因诗歌中的音乐性

在诗行排列上,其诗均齐中有错落之美,而这错落参差又不是随意写就的绝对自由体,是她经过精心安排的符合自己审美标准的,显得活泼灵动又不失典雅。如《深夜里听到乐声》一诗,共五节,每节三行。排列形式为"九字句—三字句—九字句",好象五个结构相同的乐句构成的乐段。再如《中夜钟声》的诗行排列,共两小节,形式大致相似,但又有差别。"钟声"单独列在首行,突出表现了描写对象,以下均为不超过七个字的短句,呈下降的台阶状。最短的一行是最后的"人"。这种排列,在视觉上给人以钟声散落在荒凉之夜的感受。

林徽因诗歌中的音乐性

林诗篇幅多简短,若以音乐中的曲式分析林诗,在林徽因的诗作中,最多的是达20首的单三部曲,还有5首明显可归为单三部曲的超过三节的诗歌。这种曲式由呈现部、展开部和再现部组成。再现部又有完全再现和变化再现之分。重复再现主题可以加强情感的表达。其次就是单二部曲式诗,有18首,也有再现的第二节;再次就是一部曲式的诗歌13首,而较长的诗歌或节数较多的诗歌只有7首。利用再现可以使诗的感情基调更为明显。

林徽因诗歌中的音乐性

在诗的节奏速度上,林徽因多用慢速或中速,相当于乐曲中的慢板和行板。这种节奏对于表现柔美忧郁的情感很适合。而反复和呼应的运用又似乐曲中的呈示和再现,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如《微光》《藤花前》《吊玮德》等都属此类。

相较之纯粹为情感驱使的浪漫主义,注重感情,仍不忘记理性,在情和理之间找到平衡,才是她内心深处真正希望达到的完美。对待感情也罢,写诗也罢,林徽因的态度,莫不如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