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你在閱讀中感受著那份厚度與溫度並存的誠意

導讀

讀書只是為了輸出嗎?人前擁有有趣的靈魂和一副好口才?那麼該讀什麼樣的書才會提升幽默感?讀書是為了出口成章,或是積得一身書卷氣再去將他人的誇讚收入囊中?

這些願念,能為人們帶來真正的自信嗎?不讀書的人常常會過於在意上述問題大過讀書本身,難道讀書是為了讓他人稱羨?真正熱愛讀書的人,便不會在意這些。

願你在閱讀中感受著那份厚度與溫度並存的誠意

01 讀書不可作為炫耀的資本

於我而言,讀書為得是自己的修為,為了能更好地處理人際關係,不論是職場、家人或是與陌生人之間,都需要我們具備交往能力;

讀書是為了將空閒時間被讀書的樂趣所佔有、順便提升專注力;

讀書是為了踐行前人的足跡、同時也修繕著自己的價值觀,因為多多少少我們也都會成為他人的前人;

讀過的書會使我們行事更加謹慎,尤其是對待自己處事之前對於“能與不能”“該與不該”的思量上多了幾分嚴肅。

讀書最初,很多人會選擇去學習速讀,似乎每年讀書多少本成了近幾年的熱議話題,而這樣的句式無疑也是對自己讀過書的量化的表達方式,話一出口,總會惹來旁人的一陣羨慕。可真是讓讀過書的人評估自己有幾斤幾兩學識,卻無法得到他們對自己的肯定。

願你在閱讀中感受著那份厚度與溫度並存的誠意

讀過50本書的人,能寫出洋洋灑灑的5000字長文,這不足為奇,跟在廚師旁邊打下手的師傅也能出落得一手令人誇耀的好菜,就是這個道理。

02 讀書是獲得另一種樂趣的來源之一

將讀書視為一種生活方式的人,獲得的是另一種閱人的經驗,每天都在聽不同的作者跟他們聊經驗及方法,從很多人寫下看過足夠多且重合的經驗後,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接受這些知識、同時會潛移默化地改變自己之前慣有的行為方式。

汲取到的經驗和信息如同我們現實生活中接觸到的實實在在的良師益友所傳遞給你的信息一樣,只是人在足夠安靜的環境之下,所獲取信息的能力勢必會高於生活中的碎片信息。

因為讀書不同於8小時的睡眠、也不同於8小時的工作,你偶爾看一下書,感受還是不錯的,它不像日常生活那樣枯燥。因為書裡有別人的故事可參閱,而不至於讓我們整日都在舊有、固化的瑣事中打轉。

願你在閱讀中感受著那份厚度與溫度並存的誠意

可想要把讀書當作一種曠日持久的習慣,這便需要我們對此事是真的熱愛才行。可以說在別人的經驗中,我們也總結著自己應對未來未知世界的方法,作者們的文字確實帶給我們如沐春風般的淡然和某種力量。

每本書都有不同的使命,也就是說每個作者都希望通過一本書來解決一些問題,很多時候,讀者心不在焉或是讀者的心態不夠謙卑,就無法體會作者的用心良苦。

我們的價值觀是需要在學習和經事中才能得以完備的,可不僅僅是守好了自己的初心就能夠順利成長的。

有時候初心的啟航會固化於某些思想中,使人屏蔽掉一些能為我們帶來顛覆性改變的機會。持續用不忘初心來激勵自己的過程,可以自證初心的遙遠,有時也是一種不化。

願你在閱讀中感受著那份厚度與溫度並存的誠意

去年開始,我在完全沒有目的的閱讀中,找到了前所未有的專注的體驗,我想這就是《練習的心態》中提到的那種完全沉浸式的

心流體驗,那一刻什麼都不為,不記得時間、不記得有沒有漏掉了一餐。當然這樣的感受也需遇到一些好書才能得到成全。

03 尊重他人的經驗

我們都知道大量的人讀書時只選擇自己能夠認同的內容去閱讀,也就是說已經具備的認知水平在不斷地穩固,而對於自己知識盲點那部分卻依然不想以開放的心態去接受一些新知。

如果在讀一本書之前,你就希望作者和你的觀點極度接近,那麼對你來講,也許它的可讀性是很強,你不會中途讀不進去,但你要面對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如果你只接受認知安全範圍內的東西,就意味著你放棄了一部分探索新知的能力。

人只有在生病的時候才想起自己不是鋼鐵俠,原來工作之餘還需要休息。可是當你身邊聚集了一群拼命賺加班費、卻怎麼都認為自己努力得還不夠的人時,你會很自然地認為這種生活方式沒什麼不好,或者說就算是你意識到了有什麼不對,也不知道該怎麼調整,因為身邊的朋友、同事,都是這樣生活的。

願你在閱讀中感受著那份厚度與溫度並存的誠意

當人們的視野範圍內能夠看到多種多樣的生活方式時,他們才不會對其他人的生活方式品頭論足、充滿費解或是斥責,因為他們知道人們就是會喜歡不同的食物,身高就是有高有低,人們每天出門就是會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一切都很正常,沒什麼奇怪之處。

不得不說,受限的認知來源於人們生活中90%的事情都是重複的。見著同樣的人、做著日復一日的事,乘坐同樣的交通工具,甚至每天要等多少信號燈都依稀記得。唯一不同的就是面對同樣的事件時,感受上會有些微妙的變化而已,這一點點變化卻不足以讓人們對生活產生憧憬,更無法撐起人們改變現狀的動力。

試想:假設你每週讀一本書,那麼就算每本書中只有一個人物作為案例出現,那麼一年下來,你至少可以瞭解到於你之外的五十餘人的人生經歷,這個數字背後的理解、探究又何嘗不會影響你的處事方式呢?

願你在閱讀中感受著那份厚度與溫度並存的誠意

作家的經驗之談若是被眾星捧月似的以暢銷書堆頭呈現在書架上並被你偶然發掘,那麼他們的經驗就不能稱之為偶然,這樣的書,不妨買來讀一讀。

04 靜默中,我們讀到的不只是文字,還有誠意

每本書都會有一段後記或是致謝,而看得多了,我們就會知道每一本書能夠順利出版、直至我們被它們吸引、把它們捧在手上,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每一本書背後都意味著強大的團隊協作及所有相關人員的付出。

作者與讀者雖說沒有約定俗成的協議約束我們必須尊重作者注入的精力與心血,但作為作者對於自己所傳遞的信息是否擁有著正確的價值觀卻至關重要。

我在不少作品中都看到過諸如以下、所描述寫作不易這類的內容:一本書耗費了自己十幾年的精力,或者一篇長篇小說因為人物設定不符合自己的想象而遲遲不敢截稿,又或是面對自己的作品與他人的作品有大量相似之處的打擊,(而作者本人在完成作品後的幾個月後才得知自己的作品與另一部他從未閱讀過的作品中有多處情節雷同)猶豫再三後還是決定棄稿、不予出版。

願你在閱讀中感受著那份厚度與溫度並存的誠意

上述的種種狀況既讓我們看到了作者對自己作品的嚴肅對待,也體現出他們對於讀者的負責之處。因為很多作家都是資深的讀者。

我們縱然無法像作家一樣把生命的大部分時刻都交由閱讀與寫作,不過身為讀者的我們卻願意在閱讀之時儘量不負他們的誠意。

05 結語:

書總是會給我們注入新鮮湧動的血液,它讓我們按照自己的喜好去解讀他人的人生,也影響著我們成為即將成為的那個人。對於讀書的益處,本文不再過多贅言,也願更多的人對讀書能有全新的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