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远古的楔形文字,才能读懂今日之伊朗

读懂远古的楔形文字,才能读懂今日之伊朗

1901年法国考古队在伊朗西南部古城发现一块玄武岩雕刻,上面刻有楔形文字,考古队认识它的价值,将它带回到了法国。这就是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法,现存巴黎卢佛宫博物馆。岩石呈黑色,高过2米,上端可有人物浮雕,下面刻有法典全文。

浮雕中沙马什神把一个绳环和一截木杖授予汉谟拉比国王,绳和木杖是两河流域丈量用的工具,象征司法正义。法典共282条,内容涉及诉讼、盗窃、租佃、雇佣、商贸、债权、婚姻、遗产、蓄奴等内容。全文使用巴比伦楔形文字。

《汉谟拉比法典》形成于巴比伦时期(约公元前1792至前1750),当时的国王就是汉谟拉比。这是一部了解巴比伦史的重要资料,以命偿命、以眼还眼、以伤还伤和以打还打这些“同态复仇”自然观念被大量使用。例如,法典规定如果一个自由民打断了另一自由民的骨头,那么他的骨头应该被打断。


读懂远古的楔形文字,才能读懂今日之伊朗

远古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这里兴耕种,开沟渠,造帆船,纺毛麻,制陶轮,筑城堡。5500年前,这里诞生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苏美尔楔形文字,它比甲骨文早近2千年,比埃及文字早5百年。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说西亚文明是四大文明的老大的原因。

苏美尔文字起初是图画文字,很像甲骨文。慢慢地,这种图画文字发展成表意文字,把一个或几个简单符号组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含义或抽象的含义。如用代表“眼”和“水”的符号来表示“哭”等等。苏美尔人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秆或木棒当笔,在潮湿的黏土刻画,字形自然形成楔形。苏美尔楔形表意文字有2千多个符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从图画形式变成笔画,经过了5百年的演变,从上而下直行书写改为从左而右横行书写,楔形符号也左转了90°,从直立变成了横卧。书写时右手执笔,从左而右横写,粗头向左,细头向右。苏美尔楔形字有意符和音符,也称“钉头字”。

西亚国家使用泥板的历史有三千年,经历了苏美尔、阿卡德、亚述、新埃兰到波斯等几个主要的王朝。符号数量从2000、640、570、113变到36个。体系从“意音文字”向“拼音文字”变化,表意符号逐渐变少,表音符号逐渐增加。后期的波斯楔形文字实际上已经接近于音节文字。大家熟知的日文就是音节文字。

通过对考古发掘出来的大量泥板进行研究发现,他们中的大部分是日常商业的记录,此外还有宗教、艺术、数学、几何、学术、法律、文书、字典、编目、地图、课本等内容。有一组泥板详细记录了夫妻两人的通信记录,能干的夫人带领女儿和女仆在家里编织,要求千里之外做生意的丈夫将纺织品收入和当地的羊毛快些寄回家里,家乡的羊毛价格更加高些,可以买个好价钱。

(有些泥板用于数学和几何的研究。下面这个经过重新描绘的泥板,告诉大家一个已知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数值。)


读懂远古的楔形文字,才能读懂今日之伊朗

随着马其顿和罗马帝国的崛起,再后来阿拉伯伊斯兰的统治,自公元一世纪开始,楔形文字开始衰落,逐渐再也无人认识。楔形文字的再次发现得益于欧洲19世纪的考古大发现,其解密的关键过程与古埃及文字破解非常类似。

1835年,25岁的英国陆军中尉罗林森,来到波斯一个破落小镇,小镇的名字叫“众神的居住地”,因为小镇郊外有一座巨大的奇怪岩刻。岩刻位于山顶下面人工铲平的陡直表面上。在这幅浮雕上,伟大的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脚踩反叛分子,在武装的波斯贵族陪伴下倚弓而立,傲视着被捆绑的“反王”。浮雕人物边上和下面的文字则分别用古波斯语、埃兰语和阿卡德语三种楔形文字刻写着国王的丰功伟绩。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贝希斯敦铭文”,罗林森费了很多周折才将它拓印下来.

在一位德国青年教师的启发下,罗林森经过长达十多年的探索和研究,不仅完成了铭文的全部译文,还成功破译出很多楔形文字符号的读音、单词和专有名词,掌握了不同楔形文字的语法。最终与其他学者共同将两河流域最古老的苏美尔人创立的楔形文字释读成功。

我们来看一下铭文中的一段“大流士,伟大之王,王中之王,城邦之王,希斯塔斯帕的儿子,他是阿契美尼德宫殿的制造者”,对应楔形文字顺序的英文:“Darius, king great king, king of kings, king of the provinces, of Vistaspes son, the Achaemenid who this palace made.”体会一下楔形文字的语法,还真和古埃及文字非常接近。此时,人们真正相信,在湮没2千年之后,楔形文字之谜彻底揭开。湮灭了的苏美尔也重新回到我们眼前。

苏美尔文字犹如一道曙光照彻黑暗,使人类迈向文明,这是美索不达米亚对于全人类的巨大贡献。

苏美尔人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多个第一:最早的图书馆、最早的船舶,最早的面包,还有最早的学校。想象一下,小学生拿着泥板上课的景象有多好玩。楔形文字写成的史诗《吉尔伽美什》叙述了人类早期大洪水的情景,简直和后来《圣经》中记载的诺亚方舟完全一样。

END

本文作者: 张文虎

推荐阅读:《汉字与文物的故事》,许进雄著

读懂远古的楔形文字,才能读懂今日之伊朗

点击“了解更多”,阅读《汉字与文物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