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時刻,見證農行力量-農業銀行江西九江分行金融精準扶貧工作紀實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脫貧攻堅“十大工程”中金融精準扶貧開展如何?走進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貧困縣脫貧攻堅一線,一幅處處有農行人身影的畫面映入眼簾,在這裡見證到了農行在助力脫貧攻堅和小康社會建設方面的積極力量。截至目前,農行江西九江分行農戶貸款突破1.2萬戶,資金支持達到13.5億元,2020年農戶貸款較年初淨增1.8億元。九江市11個縣域全部啟動了“整村推進”惠農e貸授信項目,已有23個村實施“整村推進”惠農e貸授信業務開辦。

“小書記”也有大作為

在修水溪口鎮下港村,說起駐村第一書記,百姓都喜歡叫他“小冷書記”。時光回到2018年,農行修水縣支行冷奇珍作為農總行“縣域青年英才培養”計劃項目,被農行九江分行委派赴修水縣溪口鎮下港村擔任第一書記。該村地處贛西北,四面環山,自然環境惡劣,交通閉塞,是溪口鎮最後一個貧困村,全村140戶貧困戶,計劃2019年整體脫貧,扶貧工作時間緊、任務重。

“多謝”讓他堅定幹下去的決心

上班的第一天,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的冷奇珍,也是第一次來下港村,自己開著車一路問、一路找,花了整整一上午時間終於找到村部。那一刻,他才知道下港村的條件是真艱苦、真有限。剛到村裡,村幹部就給安排了村委會邊上臨時住處,說:“小冷啊,我們村裡條件艱苦,只能臨時就這樣落個腳吧,有什麼困難和我講。”外來的幹部剛到村上,村幹部肯定看不上,覺得這些都是斯文幹部,不懂農村情況,就算來了也不一定能幫忙,甚至還會添亂。第二天,冷奇珍就換下了銀行的工作服,穿起了日常的便裝。

“既然組織能相信並選派我來下港村任第一書記,我就一定要為群眾辦成事,從今天起我就是這個村的人了。”面對著一大攤以前從沒接觸過的農村問題,他沒有急躁,也沒有氣餒,而是堅持吃住在村,每天早出晚歸,手裡拿著記事本走村入戶,問人口、問勞力、問收入、問困難,與群眾拉家常,短短一個多月,一雙球鞋底真的走破了,有的貧苦困難戶是上了一次又一次門,終於收集到了很多條意見建議,摸清了村“兩委”班子狀況、村集體經濟狀況、村民收入情況、村上的遺留問題……,現在無論誰問起下港村140戶貧困戶的基本情況,他都能“一口清”,成了名副其實的村裡人了。

2018年12月30日,修水縣遭遇暴雪天氣,氣溫零下4度,下港村積雪厚達15公分。為了讓貧困群眾度過一個溫暖的冬天,冷奇珍頂風冒雪上戶走訪,當發現部分五保戶和孤寡老人缺少過冬用品時,他第一時間向當地政府報告,並聯系民政部門,緊緊調撥了棉被、棉襖等物資,及時將所有物資發放到貧困戶手中。兩天內共發放棉被12床、棉襖14件、其他生活用品若干,把黨和政府的關心和溫暖及時送到貧困戶心坎上。孤寡老人緊緊的拉著冷奇珍的手留下激動的淚水只說了兩個字“多謝”,卻讓他感覺到他所做的一切是值得的。“那兩天忙下來,才知道自己的鞋子漏水,回到村部才發現自己的腳也凍傷了。但每次想起老人的眼神,我總是感覺到了自己責任重大;想起交流很少的老人說的兩個字,堅定我幹下去的信心和決心。”冷奇珍說。

脫貧攻堅時刻,見證農行力量-農業銀行江西九江分行金融精準扶貧工作紀實

(農行九江分行駐修水下港村第一書記冷奇珍到貧困戶家中解決醫療報銷補助工作)

通過大半年的努力,冷奇珍改變了百姓對他的看法,更改變了下港村幹部的精神面貌,會前協商良策,會上明鼓幹勁,會後督促實效,現在“班子形象一面旗、工作激情一把火、統籌發展一盤棋、創先爭優一條心”已成為村兩委的共識。

“致富”是他想得最多的兩個字

作為金融行業的扶貧工作者,冷奇珍充分發揮農行的金融扶貧功能,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組織客戶經理先後向貧困戶發放養豬、養羊等產業貸款60餘萬元,發動該村創業帶頭人,與貧困戶簽訂利益共享協議,通過“能人帶動、政府幫助、部門考核”等方式,把貧困戶嵌入到產業發展的每一個環節中,先後帶動20戶貧困家庭發展產業順利脫貧。2018年申報產業直補125戶16.5萬元。2019年建設一個100畝的油茶產業基地和360畝板栗基地,帶動貧困戶50戶,實現了該村產業發展與貧困戶脫貧的“雙贏”。2020年又新建了板栗基地300畝,讓更多的貧困戶入股,實現後續有穩定收入。

脫貧攻堅時刻,見證農行力量-農業銀行江西九江分行金融精準扶貧工作紀實

(農行九江分行駐修水下港村第一書記冷奇珍與村民在板栗基地勞作)

“要致富先修路”。2019年冷奇珍帶領村幹部跑項目跑資金,黨員帶頭捐款獻地,一條6米寬的村道擴建完成。2019年底,下港村申請脫貧,上級政府部門認真審核,同意脫貧摘帽,按期完成了脫貧攻堅任務。冷奇珍說:“上級政府同意我們村脫貧摘帽,但我心裡還是不踏實,沒有產業引導,沒有後續發展,一些貧困戶肯定容易出現返貧現象。”為了發展產業,他又組織黨員主動參與,帶領貧困戶參加,通過“一領辦三參與”在下港村展開,近600畝板栗基地,200餘畝的油茶基地,將成為下港村貧困戶脫貧、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

2019年12月,冷奇珍被農行九江分行提拔為副科級領導幹部,鎮村幹部得到消息後都來恭喜他要回城裡了。然而他向組織提出申請要繼續留任,他說:“2020年是脫貧攻堅戰的最後時刻,下港村脫貧攻堅還未取得全面勝利,我向組織申請留任。村裡還有幾戶人家還未真正脫貧,村裡的板栗產業剛起步,我想幹完最後幾件實事。村裡真正脫貧了,產業興旺了我就放心了。”就這樣,他又留在下港村了,繼續著他的扶貧工作。

蠶“寶寶”扭動大產業

修水縣栽桑養蠶歷史悠久,是江西省蠶桑大縣,也是江西省蠶桑強縣。然而前幾年,該縣農村不少勞動力進城務工,栽桑養蠶的主要是留守家裡的中老年人,他們在照顧小孩的同時,靠養蠶掙點零用錢,栽桑養蠶的積極性不高。近些年來,修水建立公司行成產業鏈,實現“公司養小蠶,農戶養大蠶;公司包收購,農戶風險小”等模式,蠶桑種植業也得到快速發展。

引來金融“活水”灌溉綠色桑田

在修水縣馬坳鎮黃溪村的桑園裡,村裡的婦女就在忙碌地採摘著新鮮嫩綠的桑葉,一輛三輪車拉著新鮮的桑葉送到村裡的小蠶工廠,黃溪村小蠶工廠是村裡用來統一孵化的場所,有專業的技術人員提供技術保障。小蠶養殖孵化後12天后,將從這裡送到農戶家中養大蠶,農戶領回來在家養大蠶,待蠶吐絲成繭後等待村裡合作社統一收購。

黃溪村支書徐萬年說:“2010年開始我們村裡就有人開始養蠶,但是養蠶的人不多,散戶養殖產量不高,加上小蠶難養,發病率高,大家養殖積極性不高。近年來,我們村裡通過外出學技術,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辦起了養小蠶工廠、農戶養大蠶的模式提高了養蠶的產量和規模。現在黃溪村養蠶產值突破1000萬元,佔了全村的收入的三分之一。”

伴隨小蠶工廠技術越來越高,桑葉不足導致本村的養蠶產量提高不了,農戶種植桑葉資金短缺等難題擺在徐書記的面前。2019年12月,農行修水縣支行在黃溪村開展了“整村推進”惠農e貸授信業務,三農客戶經理冷學東說:“他們村裡發展得很好,現在實行整村推進惠農e貸項目是鞏固脫貧成效,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舉措。我行已經完成了黃溪村700多戶評級授信,今天來黃溪村,現場就可以將符合條件的村民辦理貸款。預計今年可以支持黃溪村養蠶產業發展信貸資金達到2000萬元。”

脫貧攻堅時刻,見證農行力量-農業銀行江西九江分行金融精準扶貧工作紀實

(農行修水支行三農客戶經理在黃溪村普惠金融服務站現場辦理“惠農e貸”)

2020年4月24日,黃溪村農行普惠金融服務站前站滿了農戶前來辦理惠農貸款。在現場辦理貸款的農戶張某說:“農行服務到家,真方便。我也跑了好幾家銀行,沒有抵押,沒有擔保很難借到錢。村幹部幫我們推薦、村裡養蠶合作社幫我們出面就信用貸到了5萬元,今年我擴大桑葉種植,好好養好大蠶。”

脫貧攻堅時刻,見證農行力量-農業銀行江西九江分行金融精準扶貧工作紀實

(黃溪村村民對農行修水支行三農客戶經理冷學東帶隊上門服務表示感謝)

養蠶改善了生活,黃溪村95%以上的老百姓都在家裡面養蠶,沒有在外面打工,現在已成修水縣一個樣板,黃溪村的小蠶工廠將直供周圍幾個鄉鎮養蠶農戶。村支書徐萬年告訴我們說:“有了農業銀行資金支持,村民種植桑葉、養蠶信心更高了,資金困難問題解決了。今年6月份,我們養蠶合作社計劃將引進蠶繭深加工企業開到村裡,形成養殖及深加工產業鏈條化。提高老百姓養蠶附加值,提高合作社村民的收益,真正實現全村民一起走上共同富裕的路上”

“養殖大戶”變“種植大戶”

2019年4月的一個早晨,何市鎮下田鋪村王壽山起來走進養豬欄,幾百頭幼豬一點響聲都沒有,他急了走進一看已經全部死掉,讓他損失了最後的一萬多元。這一年,一場突如其來的非洲豬瘟突然爆發,讓他損失了近幾年的積蓄,家人勸說,朋友建議,還是別搞養殖業了,親戚和他說,種桑養蠶吧。王壽山一籌莫展,哪裡來的資金?哪裡來的技術?手上已經沒有錢來投入了,這時遇到農行修水支行三農客戶經理冷學東。王壽山想試試能否借點錢,說:“農行不是有農民專用的貸款嗎?我能借5000元嗎?不行借2000元也行,我養豬虧掉了,想買點樹苗種植桑葉養蠶。”

冷學東告訴他說“幾千元不借,只要你想做事,就多貸一點。惠農e貸可以給你授信好幾萬元,你用多少借多少。”

王壽山聽到農行給幾萬貸款,心裡擔心怕沒有錢還。看在冷學東熱心的幫助下,最終下定決心改行幹起種植業。“去年就養了5張蠶,有一點點收入了,農行貸款三年循環,利息低,我也放心。今年我又多種植了10畝桑田,計劃下半年發展到10張蠶,也有好幾萬收入了。今年又栽了50畝油茶,對未來充滿信心。”王壽山說。昔日養殖戶,想轉型做到種植大戶是他的目標。

脫貧攻堅時刻,見證農行力量-農業銀行江西九江分行金融精準扶貧工作紀實

(農行修水縣支行行長潘里民走訪困難戶王壽山,履行“大村長”職責瞭解其家中今年桑葉種植情況)

豆腐坊裡“磨”出幸福花

天剛矇矇亮,修水縣何市鎮上田鋪村羅王清就已經將10板白豆腐穩穩的綁在三輪車上,叮囑工作人員將貨要準時送到集鎮上去。

說到哪一個行業最辛苦,民間也有一句老話來概括,那就是“人生有三苦,打鐵,撐船,磨豆腐”,可見打鐵撐船磨豆腐這三個職業是多麼地艱辛。早些年的豆腐都是通過手工製作出來的,做豆腐的人常常半夜三更就要起床,浸豆子,用石磨推漿、點滷水、固定成型,一系列步驟下來需要耗費許多精力。近年來,羅王清在扶貧幫扶幹部的建議下,靠著“打豆腐”的好手藝,走上了脫貧之路。

脫貧攻堅時刻,見證農行力量-農業銀行江西九江分行金融精準扶貧工作紀實

(羅王清在自己豆腐坊裡打豆子製作豆漿)

在2016年,羅王清家庭父親重病,為父親治病舉債10餘萬元,面臨家裡“上有老下有小”要照顧,無法外出務工,鉅額債務讓他一籌莫展,想了很多辦法苦於沒有出路,最後在扶貧幫扶幹部的建議和幫助下,學習了做豆腐。“緊緊的抓住小生意,對我來講像救命稻草一樣,在家裡一個人晚上打豆腐,天剛亮就遊走在周圍村莊叫賣,勉強維持日常的生活。”羅王清說。小生意越做越好,做豆腐的技術也越來越好了,每天一早出門都能將豆腐賣完。此時的生意和壓力讓他產生了想蓋房子做豆腐坊擴大生產規模,手上資金不夠,卻一直也不敢擴大。

何市鎮離修水縣城40餘公里,農行修水縣支行三農客戶經理冷學東在下鄉走訪過程中,聽到縣扶貧幫扶幹部及鎮村幹部說道羅王清事情後,2017年12月冒嚴寒下鄉來到羅王清家裡調查,快速上門服務辦理好“扶貧小額貼息貸款”5萬元。

“這五萬元對我來講,真是雪中送炭!自己又另外借了一點錢,蓋起了這個簡單的豆腐坊。經過了幾年的努力,品種由原來的白豆腐,做出了現在的豆乾、豆泡、醬豆腐等四種品種。近兩年生意越來越好了,之前的債務在去年還清了,現在還請了兩個貧困戶幫忙白天送貨。”羅玉清說。

“王清小夥子能吃苦、肯鑽研、講信用,小豆腐生意越做越好。逢年過節的時候,我們家門口都停滿了三輪車,都是來他家買豆腐的。”羅玉清鄰居笑著對我們講。2018年4月,羅王清被修水縣委、縣政府評為了脫貧致富光榮戶。

如今,隨著各項金融精準扶貧政策落地生根,一些貧困戶已脫貧,生活越來越好了。對於未來的生活,羅王清充滿著信心和希望,他現在也有了更多的期待,想進一步的擴大豆腐坊,帶動周圍村民的致富。這次羅王清向農行客戶經理冷學東提出不給政府添負擔,就選農行“惠農e貸”來增加一點生產設備和儲備採購一些大豆原料。

脫貧攻堅時刻,見證農行力量-農業銀行江西九江分行金融精準扶貧工作紀實

(農行修水支行客戶經理冷學東上門羅王清豆腐作坊瞭解今年生產經營情況,幫助製作醬幹豆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