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家中有幾個子女,晚年留在身旁伺候的總是這個,父母別疼錯人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現如今很多選擇生二胎的家庭,一方面是怕孩子將來太孤,給大寶留個“伴”,另一方面是考慮到獨生子女將來養老負擔重,兩個孩子可以互相分擔一下。

這種想法的初衷自然沒任何問題,但無數多胎家庭的實踐卻證明,結果和想象不一樣。

多胎父母邁入晚年生活後才發現,子女大多忙於自己的生活和事業,一年都見不了幾次,憧憬中的幸福晚年很難實現,即便孩子再多,陪在自己身邊的也僅有一個,還不是自己心心念唸的那個。

不管家中有幾個子女,晚年留在身旁伺候的總是這個,父母別疼錯人

鄰居錢阿姨本來有三個孩子,但大家都以為她只養了一個女兒,因為兩個兒子平時都忙著自己的工作和家庭很少回來看老人,只有女兒時不時的回來照顧她。

不管家中有幾個子女,晚年留在身旁伺候的總是這個,父母別疼錯人

當年為了養兒防老,錢阿姨在生了女兒後又接連生了兩個兒子,兩個兒子也很爭氣,讀書十分用功都考上了名牌大學,大女兒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從小就在外打工補貼家用。

錢阿姨本來以為老了以後可以依靠兩個兒子過上幸福生活,但沒想到兒子畢業後都遠在外地,忙著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一年到頭也回來不了一次,全都指望不上。

根本想不到,最後還是從小沒有享受到多少家庭關愛的女兒最為孝順,留在父母身邊噓寒問暖。

錢阿姨回想起來,不禁感嘆:人到晚年才明白,不管家裡有幾個子女,最後留在身邊伺候的總是這一個。

不管家中有幾個子女,晚年留在身旁伺候的總是這個,父母別疼錯人

分析

家中有多個子女的,父母都認為付出最多,關愛最多,偏心最多的孩子會肯定會孝順,晚年可以依靠。

但事實上,最後能夠照顧父母陪伴父母並非是父母當年的“理想人選”,反而是那個自己不太在意,被自己偏心的那個。

很多老人在晚年才看明白這一切,才得知自己多年的養育過程疼錯了人,一番付出浪費了不說,還虧待了“本心”孝順的孩子。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和父母的錯誤教育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 有孝心的孩子不善於表現,被父母忽略了
  • 有孝心的孩子懂得感恩,但更趨於實際,不在乎虛名
  • 被常年偏心的孩子內心自卑,渴望獲得父母認可,用孝順差異來彌補
  • 有孝心的孩子不討喜,有私心的孩子會刻意討好父母

總之,多胎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要識別出“心中有愛”的那個,別疼錯了人。

不管家中有幾個子女,晚年留在身旁伺候的總是這個,父母別疼錯人

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培養孩子“心中有愛”呢?

1、從小多陪伴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愛

不管什麼樣的感情都需要培養,母子親情父子親情也不例外。只有從小陪伴孩子成長,才能培養出濃厚的親情觀念。

如果只是把孩子丟給老人撫養,或者只是當一個高級保姆,孩子除了吃飽穿暖,別的都不管不問,那麼,父母在孩子眼裡只是一個提款機,談不上任何感情。孩子從小就感覺不到父母的愛,怎麼又可能心中有愛,長大以後回饋父母呢。

不管家中有幾個子女,晚年留在身旁伺候的總是這個,父母別疼錯人

2、不溺愛不偏愛

家中有多個子女的,父母一般都會溺愛或偏愛某一個孩子,特別是最小的那個孩子。父母會要求哥哥姐姐要讓著最小的孩子,其實不管孩子在家中排行老幾,他們都是父母的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愛。

如果父母過度偏愛某一個孩子,會傷了其他孩子的心,也會破壞了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得到溺愛的那個孩子,只會不斷索取不知道付出;而受到冷淡的孩子,只會覺得不受重視心中無愛,這樣長大的孩子又談何孝順。

不管家中有幾個子女,晚年留在身旁伺候的總是這個,父母別疼錯人

3、孝順父母,做好榜樣

言傳不如身教,孝順父母歷來都是中華民族的美德,例如:二十四孝等故事,這些家長都可以作為平日的教材潛移默化告訴孩子道理。教育決不能空口說白話,父母在教育的同時,還要以身作則,讓孩子真正感受到行動的力量。

在平時的生活中,父母在孝敬老人時,可以邀請孩子參與其中,經常帶著孩子回家探望爺爺奶奶,幫老人做家務等。要讓孩子從小在孝順長輩、關心親朋的氛圍中長大,對培養孩子的愛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父母辛勞一生的最大收穫。

不管家中有幾個子女,晚年留在身旁伺候的總是這個,父母別疼錯人

為人父母者要從小對孩子多一些關愛,少一些冷淡,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愛護與關心;而對長輩要尊敬孝順,做好孩子的榜樣。這樣,孩子從小就心中有愛,懂得感恩,長大後就自然會孝順父母。

各們家長平時是如何教育孩子要孝順長輩的呢,你覺得哪個孩子將來更孝順呢?一起討論下吧。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