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训练营(六):细微之处见真情》

寻一处宁静无人、简单明了的写作空间,对作家来说就是最大的福报……

《写作训练营(六):细微之处见真情》

像运动一样,进行写作刻意练习。

01

宁静的写作场所

很多人喜欢在咖啡馆或图书馆里写作,但我无法在那种场景下静心写作。或许是我的思绪会被来来往往的人给带动吧。我的灵感也会被周遭的人们交谈声和欢笑声所打断,那样的写作状态我会心生烦躁,因为我无法静心,无法达到心流写作的状态。

对于写作人,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写作场所,意义重大。很多人,也会像我一样不适应在咖啡馆或图书馆里写作,但他们会选择只在自己的书房里写作。

我对选择写作的场所的定义是:寻一处宁静、简单明了的写作空间即可。写作是要向内求的,如果你有各种情绪萦绕在你的脑海上空的话,那你很难进入真正的写作状态。那样的写作过程对你来说,会是一个煎熬,你会把写作当做是一件任务,而不是一个享受写作过程带给你的快乐,长期处于后者的人,写作会反哺、滋润他们的心灵。

人们对开始公共写作抱持小心慎重的态度,写作在别人的眼里是一件特异的事情,因此大家都会对你敬而远之。但对写作人自己来说那只是日常想要去做的一件事。

或许,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吧。人应该找到自己的独特性,然后以工匠精神,专注、全情的投入在其中。


02

那些谨小慎微的话题


重大题材:两性关系。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样,在初中的生物课上,当生物老师谈到两性的话题时,会面红耳赤不敢听闻。或许会跟我们父母从小教导有关联吧,他们时常唠叨:“在大学之前要远离两性关系”,说是远离,其实更多的是去回避、逃避面对这个话题。

其实,知道了两性关系那些事,并不等于就要马上去实践。国家教育部之所以在初中生物课里安排这么一节课,那是为了能给青春期的孩子普及“两性”常识,建立正确的两性价值观。假使你越逃避面对它,最后它反弹的力度会越大。

如果,你坦然的去面对它、了解它,当你认真学完这节课时,回头想想,好像也就那么回事。或许,父母在自己懵懂的岁月时,在这方面的认知也是接受上一代人长辈的敦敦教诲形成的,那是一个大环境下塑造的。而作为个体,唯有鼓起勇气才能突破固有思想上的枷锁,从而校正自己的价值观。

当我们想提笔写出情色文学时,可以从相关的道具切入,看是写在远处,其实是为了后面拉近距离描写情境做铺垫。这样的由远至近的写作手法,也是一种温文尔雅的写作姿态,它又不失对这个“敏感”话题的几分敬畏。

或许,很多事,当你还没做的时候,你会思绪万千,忧心忡忡。一旦你下定决心开始做时,你会发现,其实事情远比你想象的简单多了。手比头高,少说多写。


03

细微之处见真情


《写作训练营(六):细微之处见真情》

推荐一本书《中国文化的精神》

当我们在一个地方住久了以后,往往会觉得那里越来越无趣。我们会对周遭的高楼大厦习以为常,随着本能游走于各个街道。正因如此,我们往往会忽视的街道之中细节美,但那些细节才是我们生活中最本真,最应该给予关注之处。那里有很多写作素材等着你去探索和挖掘和书写……

此刻,脑海中突然闪现出曾经观看过许知远制作的《十三邀》节目,他为了拜访许倬云老先生,飞到美国去,在采访过后,他穿梭于美国的大街小巷,用心去观察人潮涌动之间透露出来的细节,那才是一个地方最本真,最不可掩饰的地方,那里沉淀着悠久历史的痕迹和地方文化的精神。

阅读许倬云老先生的《中国文化的精神》一书,让我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续也会阅读他的另外一本书

《万古江河》,如果对中国文化的整个大历史发展感兴趣的朋友,推荐阅读这两本书。

04

给自己体验的机会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观察自己习以为常的生活中的细节之美的话,那不妨随意的坐上一辆公交车,跟随着公交车行驶路线,领略这座城市的美景,把视野聚焦在那些你日常所未见的事物,那里为你提供一个更深入认识这座城市的很好契机。

如果有必要的话,走下车,到人群中去,认真观看人们交流时的神态如何变化,用心去感受他们说话时的语气,那是一种很好生活体验。

学会洞察生活中的细微之处,跟随体察的感受,记录下来,那就是你能写出最真实、最优美、最有质感的文字,相信自己,你可以的。

生活就是最好的写作素材

。学会以不同的视角去写作,你会发现生活很有趣。人生处处皆惊喜。当你提笔采思贫乏的话,不妨走出去,去观察周遭环境的变化带给心灵的感应。学会在写作上更进一步,拒绝退场、持续发力,珍惜自己写作的时间,结果会给你一份惊喜又满意的答卷。


05

心生慈悲心

《写作训练营(六):细微之处见真情》

《诚品时光》一种书店与人生结合的情怀……

对“慈悲”一词有进一步的理解,是来自于阅读吴清友的《诚品时光》一书。通过阅读这本书,不仅让我对“诚品书店”心向往之,而且对吴清友先生本人也增添几分敬佩、仰慕之情。

吴清友先生是带着“利他”的慈悲心情怀在创办“诚品书店”,对于这本书的具体内容,可以到公众号往期推送的《一个让身心安顿、心灵停泊之场所》文章阅读。

万物有悲我有慈。悲,是世间万物的生命;慈,是世间仁人的心。”在阅读鲍鹏山老师的《孔子如来》一书中,看到这些文字时,我止不住的潸然泪下,那是一种发自内心对“慈悲”一词真切的感动。

那一刻,自己的灵魂得到了质的升华,对万事万物也多了几分怜悯之心。更懂得了放下“我执”和透彻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所恐惧的事物。或是寂寞、或是独处,但它们并非对我们不利,你更不应去压制它。万物自有相通之处,当它走到一个极端时,便通往了另一出,正所谓在黑暗之处见光明。


06

写在最后


《写作训练营(六):细微之处见真情》

4.23~“世界读书日”

成长的过程是“痛并快乐”的。当提笔写作时,因感悟人间苦乐常相伴,更知自身的渺小而心怀怜悯、慈悲之心。事物都有两面性。坦然接纳无法改变的事实,有勇气去突破力所能及的事情,用智慧去分辨这两者。

“脆弱的人性,需要宽容的世道。艰难的人生,需要慈悲的情怀。”于世间,愿自己常持“慈悲心”。在自卑和痛苦之中时,要心生怜悯,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向内求、与心对话,记录自己的思绪,以此来疗愈自己,从而实现自我超越,过上有意义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